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主責不在趙括;淮海戰役蔣介石因同樣的錯誤失敗

長平之戰趙國戰敗主責不在趙括;淮海戰役蔣介石因同樣的錯誤失敗

長平之戰

前260年,秦國攻韓,佔領沁陽,切斷韓國與上黨郡的聯繫。韓國欲割讓上黨郡求和,郡守馮亭不願降秦,獻上黨於趙。趙國接受了上黨,秦國攻趙,長平之戰爆發。趙王使廉頗為將。廉頗在幾次野戰失利後,採取堅守不出之策,疲憊秦軍。趙王對廉頗保守的作戰方式極為不滿,派趙括代替廉頗。趙括率領趙軍主力出擊,被秦軍切斷後路。趙括率軍突圍,被箭射死。趙軍投降,盡被坑殺。

這一戰,趙國再無力與秦國爭霸;這一戰,趙括得了「紙上談兵」之污名。但我認為,長平之敗,不敗於戰場,而敗於廟堂。趙國有兩敗。其一:無戰略規劃,無盟友;其二:舉棋不定,有苟且之心。這兩個錯誤,一在戰略、一在戰術,共同釀成趙軍慘敗。

無戰略規劃,無盟友

戰略規劃,就是制定長期的目標,並將其付諸實施的規劃。沒有戰略規劃,很容易偏離方向,將有限的資源分散,最終一無所得。秦國,戰略目標是確定的,那就是統一六國。秦國的實施步驟也是確定的,那就是遠交近攻。反觀趙國呢?完全看不出來有什麼戰略規劃。

趙國,西有強秦、南有韓魏、東有齊燕、北有匈奴,四戰之地。秦國,被山帶河,只要守好函谷關,就能安枕無憂。依常理,趙國應該更加謹慎、細緻的規劃自己的行動。然而,事實卻相反。秦國非常重視邦交,遠交近攻,交好楚、齊、專心對付三晉;趙國卻沒有明確的戰略方向,東西南北四面出擊。

前291年,趙國參與五國伐齊,差點滅了齊國;前285年,趙國與秦國結盟,一起對付其餘國家;前279年,趙國攻齊;前276年,趙國攻魏;前275年,再次攻魏。趙國和燕國更是老冤家。趙國把鄰居打了個遍,根本沒有目標。

《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強大的秦國尚知結盟的重要性,處在四戰之地的趙國反而不知。所以長平之戰時,沒人幫趙國。

舉棋不定,有苟且之心

戰前,趙國收下上黨時,根本沒想到秦國會以舉國之兵攻趙;趙國缺糧,卻不肯割讓城池給齊國換取糧食,只一味讓廉頗出戰;趙括一股腦帶著40萬大軍攻擊秦軍壁壘,被白起輕易斷了後路;戰爭到激烈時,趙王卻派人去秦國求和。

這一切都說明,趙國根本不知秦國決心有多大,根本沒有與秦國死戰之心。恐怕趙國君臣還以為是友誼賽。未戰勝負已分。

淮海戰役

淮海戰役蔣介石的失敗原因與趙國很像。第一:無盟友,遭全國人民反對;第二:作戰方案一變再變。

原指定杜聿明領導,臨時換成劉峙。「國防部」預案制定了兩份作戰計劃,原定第一種,後來又改為第二種,最終哪一種也沒用上。原本國民黨分散在徐州周邊地區,解放軍出現後,劉峙又想在徐州決戰,於是命各處守軍到徐州集結。集結途中,黃百韜兵團被追上圍殲。

孫元良奉劉峙之命主動放棄宿縣,趕往徐州。蔣介石發現不對,又派黃維、李延年、劉汝明三個兵團重占宿縣。黃維兵團被包圍。杜聿明帶領徐州守軍30萬人南撤,剛出徐州,蔣介石就讓他解救黃維。結果黃維沒救成,又送了30萬。

正如電影中美國顧問所說:克勞塞維茨說:主力會戰不是為一個次要目的而進行地一般性戰役,也不是某種隨意收縮性的試探性行動,而是奪取決定性勝利必須竭盡全力的殊死決鬥。但是,國防部的部署在多大程度上體現了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呢?儘管如此,畢竟還是做出了一個部署。十分遺憾的是,這個既定部署已在被隨意改變著。

總結

沒有好的規劃不會成功,孤家寡人不會勝利。中國現在也一樣,不可能四面樹敵,否則就危險了。網上有些人整天喊著打打打,北邊懟朝鮮,南邊懟南海周邊的小國,東邊懟美日,西南懟印度。甚至有的人還懟俄羅斯,誰敢說喜歡俄羅斯就噴誰。

這是想讓中國學趙國?學慈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為何趙王會在長平之戰中,信任一點實戰經驗都沒有的趙括呢?
三十六計之調虎離山,長平之戰全殲四十萬趙軍

TAG:長平之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