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分享一本如初戀一般兜兜轉轉了十年的好書

分享一本如初戀一般兜兜轉轉了十年的好書

女子不器

ID:tiaopimama520

關注

大家好,我是無為,今天要分享的書是張德芬的都市身心靈修行課《遇見未知的自己》。張德芬被譽為華語世界首席身心靈暢銷書作家,她的代表作有身心靈三部曲,《遇見未知的自己》是三部曲之一。

在分享這本書之前,首先講一講我跟這本書的故事。

遇見

自己

07年這本書第一次上市,我在新華書店便發現了它,那個時候我還不習慣網上購物,才剛剛開始工作沒有什麼錢,不捨得花幾十塊買一本暢銷書,於是就待在書店把它當成一般小說快速讀了一遍。

不料幾天後,我的室友推薦我看這本書,當時我的室友正在做安利,平時總是有意無意的向我推銷她的產品,我對她的推薦莫名的產生抗拒,於是本來就猶豫的心,更加不想買那本書了。

之後五年,我不曾接觸過這方面的書籍,直到我遇到一個公眾號大神,在很多方面,他都是我的啟蒙老師,我對他很崇拜,大神極力的推薦了張德芬的書,我因大神的緣故,對張德芬老師一下子路轉粉,關注了張德芬的公眾號。

12年算是我人生的轉折,很多情緒梳理不好,就算是極為佩服的大神推薦的書,我也靜不下心來讀,於是再次跟這本書失之交臂。

18年認識的一位新朋友買了這本書,此時《遇見未知的自己》第三次出現在我的生命中,於是我再次遇見了未知的自己。這一次,我看到了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智慧,也意識到:有些東西再怎麼追求也追求不到;而有些東西再怎麼兜兜轉轉,還是會回到身邊。

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一個都市女性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了各種困惑難題,不得其解,最終在一名智者的指點下,先改變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外在的世界,從而破繭成蝶,從生活的枷鎖中掙脫出來的故事。

書中的問題都是我們平時會遇到的問題。為什麼我不快樂?為什麼我不能擁有我想要的生活?作者藉由書中故事,從理性科學的角度,剖析大多數人困惑的成因,並且提供行之有效的辦法,幫助我們從情緒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快樂是大家都在追求的,但是為什麼真正快樂的人那麼少呢?人類所有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的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遇見

自己

現在的人追求的最多的就是錢。很多人會說,有錢了我就會快樂。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有錢確實是能讓我們有更多的底氣,可是金錢並不能替代我們的幸福和快樂。我不是說有錢不好,而是說有的人需要的不是錢。

既然快樂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就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你一旦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們每天都忙於追求金錢權力,或者是健康,又或者是期待家人戀人的關愛。我們以為抓住的東西越多,就越有安全感。事實上,當我們去拚命的追求外界的東西時,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忙碌,我們的內心卻越來越孤單,越來越寂寞,越來越填不滿。

張德芬把「我」分為「小我」和「真我」,我們的思想,我們的記憶,我們的觀點,甚至我們的反應和情緒,都是「小我」在做主,如果不仔細觀察我們的內在,我們會發現,我們都會用同樣的模式去對待同樣的事情,哪怕這樣做讓我們很痛苦,也很難改變。如果我們不能覺知「小我」的把戲,就會被各種各樣的情緒和思想所困擾,至於我們迷失了真實的自己,也就是我們的「真我」。

就拿孩子來說,我們都很愛孩子,甚至為了孩子可以付出生命。然而我們卻不能控制自己不對孩子發脾氣,或者說能做到絕對的認同孩子。

張德芬在書里就犀利的指出:

有些父母的確可以表現出真愛的特質,但很多父母卻是以愛的名義,讓孩子為他們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歷程。

很多父母管教小孩,督促小孩要守規矩,用功念書,有多少是參雜了怕小孩出去丟自己的臉(怕人家說你教的孩子怎麼這麼沒教養!)的成分,或是希望期待孩子能為他們的小我帶來光榮,甚至是將自己對未來無名、未知的恐懼投射在孩子身上,加重他們的負擔?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

自己

這些話在很多地方都看到過,但能做到的父母並不多,我們或多或少都會為孩子規劃未來,為他們擔心操勞。

然而張德芬認為:

無論你多麼愛他,多餘的擔心就是最差的禮物,不如給他祝福吧!

有時候我都不太敢說,我特別愛我的孩子。尤其是在他發脾氣的時候,因為我總是忍不住想要打他或者推開他,這本書讓我明白了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想法。

張德芬說:孩子的負面情緒會勾起父母自己內在壓抑隱藏了多年的痛,所以會不顧一切的用勸慰、轉移,甚至恐嚇的方式,讓孩子停止表達負面情緒。但是這樣一來,父母等於在重蹈覆轍——讓孩子也和他們童年時一樣,無法好好表達自己的情緒,因而造成創傷。

孩子的哭鬧是屬於生命能量的一種自然流動,是因為我們從小被壓抑得太多,我們才認為哭鬧發泄是不好的。

然而情緒都只是一種能量而已,一些天生的恐懼,所求不得的憤怒,希望落空的悲傷,都只是一種生命能量的自然流動而已,他會來,就一定會走。我們不需要壓抑,只需順其自然。

張德芬認為,在情緒上,要給孩子無限的支持和認同。當然,情緒的支持和認同,只是去接納孩子的情緒,不去阻止或是否定,但行為規矩還是要遵守的。

這個一開始很難做到,我們先做到接納和認同自己的情緒,再慢慢循序漸進到接納別人。

遇見

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可以操控我們的生活,做出自由的選擇,但實際上,我們是一部自動化制約模式下的機器,很多時候身不由己。

這個痛苦之身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是自成一家的一個能量場,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為食,如果你不餵養它想要的食物的話,它就會製造一些事端來產生它所需要的情緒來維生。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從生理學角度來說,我們的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聯繫。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感到很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路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生成一種化學物質,叫作胜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應器所接收,久而久之,感應器對某種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氣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

如果你的人際關係一再出現相同的模式。比方說,你的同事、老闆和你的相處模式,不管你走到哪裡都碰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互動方式,這時你就知道潛意識的一個模式在主宰你的命運和行為了。還有就是你的生活中每天出現的負面感受,像是感覺自己不被愛、不受重視、不重要、自己是受害者等,都是潛意識的模式在運作。

甚至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抽煙不好,可是阻止不了自己的這種慢性自殺的行為,這就是潛意識在操控的最好例證。

在現實的衝擊下,我們產生了幻覺,誤以為我和我的身體與這個世界是分離的,為了尋找自我感,我們就發展出了小我,在這個世界上抓取所有我們能抓取到的東西,好證明自己的存在。

所有造成我們與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

自己

那我們要怎麼才能覺知自我呢?張德芬給了我們一個公式:

我看見我在尋求XXX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比如說一個經常被家暴的女人。很有可能就是她喜歡被家暴,她可能從小被虐待,身體已經產生了一種被虐待的模式,哪怕被人虐待很痛苦,她還是會不由自主的選擇被虐待。一般來說,一個經常被家暴的女人,如果沒有外界的介入,她很難從家暴的環境中走出來,因為她的身體已經習慣了被虐待。所以她可以說:我看見我在尋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又或者一個女人總是抱怨自己的丈夫不上進沒本事,其根本原因可能是因為:她就是希望丈夫比她弱。她從小生活在男尊女卑的家庭里,不曾被人尊重過,所以骨子裡就想證明一下,女人比男人能力更強。在這一種「胜肽」的影響下,她和丈夫的關係就會一直處在女強男弱的狀態。所以她可以說: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尊重的痛苦感受,我全心的接納這種感受,並且放下對它的需要。

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來自於你對事情的解釋,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是你對事情的解釋造成了痛苦。

我們為自己的意識,帶入了更多的覺知。就像我們的眼睛,當然可以有很廣的視野,但我們的注意力其實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狹窄的範圍。

細思極恐,原來讓我們心理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對事件的想法,和圍繞著這個事件所編造的故事。

很多看似簡單的生活事件,看起來好像無足輕重,可是都潛藏著一些信息。比方說,你想從事某種行業,因此要去考一個證,結果考試當天找不到准考證、交通堵塞等等,諸多不順利的事情,接二連三的發生,就顯示出你的潛意識其實並不想走這條路。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遇見

自己

但是我們卻只會編壞的故事,而不會編好故事。

張德芬說:當你真心想要一樣東西的時候,你身上散發出來的就是會吸引那樣東西的那種振動頻率,然後全宇宙就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聽起來神神叨叨的,很多人會很不屑:我每天都想要錢,為什麼還是沒錢?其實剖開我們的內心,你是否認為掙錢太難?掙錢太辛苦?你是否真心實意的想過在我真正需要錢急用的時候,錢就會來到我們的身邊?肯定沒有。我們都認為掙錢難,所以錢不願意來到我們的身邊,這個想法是內心深處的,我們再怎麼不承認也無法改變。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東西,吃的,穿的用的,還有自己的親人、朋友……可是我們卻從來不挑剔自己腦袋裡面的思想,它說什麼我們就相信什麼。

就好像已經發生的事情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們就是不接受它,還認為我們可以改變它,於是不撞南牆不回頭。我們人會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實。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而且,正因為你把能量充分關注於眼前的事物上,有時候你會發現更好的解決之道,幫助你解脫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歡的情境。

我們一直以來做的,就是去和現實抗爭,對現實不滿,想要改變他人,改變環境,但都是徒勞無功的,甚至適得其反。我們不知道一切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不要期待一個人會出現在你的生命中,滿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從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沒有這回事。

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個經過仔細包裝的禮物。只要我們願意麵對它有時候有點醜惡的包裝,帶著耐心和勇氣一點兒一點兒的拆開包裝的話,我們會驚喜的看到裡面深藏的禮物。

當你對某一類人或是它們的行為,特別有意見,特別看不順眼的時候,就是一種自我的投射行為,也是一種逃避策略,其實,他們的那些缺點你都有,只是不承認罷了。

——張德芬《遇見未知的自己》

最後送上書里最經典的話給大家:

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內在投射出來的結果。

每天讀書

紅娘子工作室簽約作

者,紅娘子出書班成

員,6歲男娃媽媽,

專註分享兒童心理和

家庭教育,願意與孩

子一起成長。

一生短短長長

相逢自思量

自從遇見你

餘生皆是歡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女子不器 的精彩文章:

怎麼「懲罰」,才能在不傷害親子關係的同時又達到改錯的效果?

TAG:女子不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