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普通人為什麼要混圈子?

普通人為什麼要混圈子?

~2018@第96篇~

你的微信朋友圈裡,是不是除了熟悉的家人、朋友、同事之外,也有一些不是太熟悉的陌生人呢?甚至,你都忘了當初是怎麼加上對方微信的。這些人,充其量不過是點贊之交。如果有一天,微信人數滿額,他們似乎是最先被刪除掉的人。

今天,我在危急之中,強烈感受到了朋友圈的強大。正是一個個不太熟悉的點贊之交的朋友,救我於水火之中。

01

話說,最近我在負責製作公司彩頁。幾輪下來,文案終於定稿後,剩下的工作,就是請平面設計師來進行設計。

這一次,老闆要求突破常規,請外包的人幫忙設計。本來,領導上周末幫忙聯我了一個前同事,我以為靠著他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今天一到公司,就得知了前同事無法如期完成任務的消息,需要迅速去找外包人員來做。

時間緊,任務重。我的第一反應,就是跑到美術同事那裡求助,想讓他們幫忙介紹。他們說,也不認識啥人,建議我上網去找。

上網找當然可以,但陌生人之間總感覺缺乏信任,時間緊急的情況下,我更願意找認識的熟人來做,感覺才更加靠譜。

可惜我混跡江湖多年,也沒有什麼特別熟悉的設計師朋友。情急之下,只能先匆忙發條信息,到朋友圈和微信群里求助。然後,就開始了一上午漫長的會議。

我本沒報啥太大希望,沒想到,在會議期間,竟然有10多個並不熟悉、甚至陌生的朋友,非常熱情的把各自的設計師朋友介紹給我。

於是,經過我和一位位設計師朋友的溝通後,在下班前,終於收集到了他們的幾十份作品,拿給領導過目。

02

我不由想到了著名的六度空間理論。該理論認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五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五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這個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

看來,這個理論果然厲害啊!我和設計師之間,竟然只隔了一個中間人的距離。而且,這個中間人,還是一位我不太熟悉的朋友。

和這些不太熟悉的朋友的關係,在社會學中,被稱為「弱聯繫」。

著名社會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 Mark Granovetter,曾經在70年代專門研究了在波士頓近郊居住的專業人士、技術人員和經理人員是怎麼找到工作的。

他找到282人,然後從中隨機選取100人做面對面的訪問。發現100人中,有54人是通過個人關係找到的工作。

他發現,真正有用的關係不是親朋好友這種經常見面的「強聯繫」,而是不太見面的「弱聯繫」。

在這些靠關係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經常能見到他們的這個「關係」,也就是每周至少見兩次面。

而55.6%的人用到的關係人,僅僅偶然能見到,意為每周見不到兩次,但每年至少能見一次。

另有27.8%的幫忙者,則一年也見不到一次。

也就是說,大多數你真正用到的關係,是那些並不經常見面的人。

這些人未必是什麼大人物,他們可能是已經不怎麼聯繫的老同學或同事,甚至可能是你根本就不怎麼認識的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不在你當前的社交圈裡。

Granovetter解釋說,整天跟你混在一起的這幫人,很可能幹的事跟你差不多,想法必然也很接近,如果你不知道有一個這樣的工作機會,他們又怎麼會知道?

只有「弱聯繫」,才有可能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

03

「弱聯繫」的真正意義,是把不同社交圈子連接起來,從圈外給你提供有用的信息。

今天,我就成了「弱聯繫」理論的驗證人。正是這些不常見面的中間人,把一個個設計師的消息帶到我面前。讓我都無需上網,就輕鬆找到了一位位優秀的設計師,事情進行得出乎意料地順利。

現在「弱聯繫」理論已經被廣泛。不管你是僅僅想學點東西,找工作,還是創業,你都應該避免成熟圈子中的「強聯繫」,而應該走出去追求「弱聯繫」。

我把所有作品給領導過目後,最終找到了一位滿意的設計師。

下班時,我驕傲地向同事宣布,我已經找到了全宇宙最牛逼的設計師,讓他們坐等讓人耳目一新的彩頁設計。

他們都很驚訝,我竟然效率這麼高。問清我迅速成就偉大事業的原因後,同事說,看來他們也該去經營一下朋友圈了。

我在長舒了一口氣後,帶著光榮完成任務的成就感,開心地下班啦!

感恩所有今天給我幫助的小夥伴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格格吉祥 的精彩文章:

十年堅持做一件事,是怎樣一種體驗

TAG:格格吉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