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試看顧頡剛先生關於《易經》的幾點考證結果

試看顧頡剛先生關於《易經》的幾點考證結果

最近讀歷史看到顧頡剛先生有疑古辨偽思想,很有興趣,於是在網上找來他關於《周易》考證的一些結論,試圖根據自己研究心得作一比較參考。

顧頡剛關於《易經》的幾點考證結果:1、它的成書年代大抵是在西周初葉。(因為初葉之後的事情它沒有記載有)2、著作人應該是那時掌管卜筮的官。3、這一部書原來只供卜筮用。3、那個時候的筮法和筮辭不止《周易》一種。4、這個書最初不為儒家所注意,直到戰國末年才見於荀子書;比春秋初見於孟子書還要後。5、《春秋》與《易》所以加入六經,是由於儒者的要求經典範圍擴大。6、周易進入經後,三皇五帝被收了進去,作了周易的護法。7、漢初,道家發達,一般儒者受道家影響,所以《易傳里》很多道家意味的說話。8、作繫辭傳的人取《世傳》和《淮南子》杜造了觀象制器的故事。9、易經中沒有堯舜禪讓的故事;沒有聖道的湯,武革命的故事;沒有封禪的故事。易本來只是一部卜筮之辭,被他們用了道家的哲理,聖王的製作和道統的故事點染上去,從《六經》之末跳到《六經》之頂去了。

我基本同意《周易》是周初的作品,它的作者很可能是周代官方委派的專門官員創作的,而且我認為它在整個周代都是一本常用書籍,是周代從事卜筮事務的卜師的日用的工具手冊。所以,我不傾向於認為它是周代中後期作品。雖然我認為文王作易說很可能只是神話《易經》的一個手段,但文王作易也非絕對沒有可能之事。只是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周易》作者究竟為誰是無法定論的問題了。雖然《周禮》有三易之說,但是《連山》《歸藏》二書在歷史記載中只有書名而沒有內容,根本不能用作立論的根據。有人說《周易》是根據《歸藏》改編而來,這純屬是妄說了,沒有人見過《歸藏》一書,怎麼就能斷定《周易》源自於它。所有拿它們來說話的都不足為訓。我們迄今確知為周代文獻的,只有《詩》《書》《禮》《易》《春秋》諸書,而且還大半被視偽書,這些書中沒有明確講過的內容,後世書中的言論根本不可從。

我自己的研究結論,《周易》在古代只是一部筮書,它的內容里沒有記事的歷史功能。我認為《周易》作為周代書是可信的,因為我們能夠獲得關於它內容的合理且一致的理解,六十四卦的原理是很簡單的,它的意義是象變。根據這個發現我們就能夠明白卦名的意義以及卦爻辭內容的具體含義,所以,我認為《周易》流傳至今基本保留了它的周代原貌,將其視為偽書或有過較大改動的觀點似乎站立不住。但這個原則也適用於其它經書嗎?

《易傳》里的內容不足信,它不是周代的作品,晚出於古經文。但它關於八卦起源及其意義的言論都是沒有根據的,它不屬於古經文的邏輯體系中。所以,《易傳》中關於《易經》歷史的說法也沒有充分的證據。孔子作傳說我認為也是不沒有根據的,而且從其內容來看也不會是出於孔子手筆。

最初孔子傳六經,就是將周代的舊書繼承下來,以之為教材講授於弟子,並沒有孔子作六經這回事。而且最早傳書中應當有《易經》,應當不是後來才併入經學體系的。在孔子時代,《易經》就已經不能被人讀懂了,也孔子也沒有讀懂,他只是將它作為周代的文化遺產繼承下來。《周易》中沒有三皇五帝,易傳的說法不屬於古經文系統,是後世神話《易經》的一個手段。易卦是卜具,它是周代卜師據以論斷吉凶休咎的依據。卦辭與爻辭主要是解釋卦象與不同爻的意義,它不是為記事而設,沒有記事功能,自然就沒有堯舜禪讓的故事;沒有聖道的湯,武革命的故事;沒有封禪的故事了。

筮法在周代是一門技術,易這本書就是筮法的原理,筮法的依據就是六爻卦畫,占卜使用卦畫為人筮卜,依據制定規則筮取某爻,然後再根據該爻的爻辭進而論斷吉凶。卦是筮法的根據,如同龜甲與獸骨上修制後的裂紋。龜卜師看龜甲與獸骨上的裂紋為人占卜,而筮卜師則是看卦象和卦爻辭的內容為人占卜。易經的內容的主體是卦畫、是符號,卦爻辭是解釋卦象與爻的意義以及它的吉凶象徵。所以不要將《易經》作歷史看,也不要將它作哲理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新講堂 的精彩文章:

研究國學必須要堅持理性思考

TAG:國學新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