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篇Nature Genetics報道中國棉花變異基因組研究
2018年5月8日,Nature Genetics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論文,報道了我國科學家在棉花變異組研究中取得的重大進展。
第一篇(詳細內容請閱讀今天第二條報道)來自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團隊和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李付廣所長團隊,杜雄明課題組,北京大學及中國農科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合作完成的題為「Resequencing of 243 diploid cotton accessions based on an updated A genome identifies the genetic basis of key agronomic traits」的研究論文,該文利用三代測序技術PacBio並輔助Hi-C技術,對二倍體棉花亞洲棉基因組進行了升級,在此基礎上對243份二倍體亞洲棉和草棉進行了重測序,對中國境內的亞洲棉種質資源的11個重要的農藝性狀進行了歷時2年的田間性狀調查,結合GWAS和QTL技術鑒定了與種子油含量、抗病能力、棉纖維發育等相關的調的是,朱玉賢院士及中棉所自2012年合作解析了二倍體D基因組雷蒙德氏棉(Nature Genetics, 2012),二倍體A基因組亞洲棉(Nature Genetics, 2014),異源四倍體AD基因組陸地棉(Nature Biotechnology, 2015)。最新的棉花功能基因組和變異組的工作是在棉花基因組基礎上的延伸。
第二篇(詳細內容請閱讀今天第三條報道)來自河北農業大學華北作物種質資源研究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馬峙英教授團隊及中國農業科學院棉花研究所杜雄明研究員團隊,以及諾禾致源生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安陽工學院、新疆農業科學院、長江大學、蘇州科技大學、甘肅農業科學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完成的「Resequencing a core collection of upland cotton identifies genomic variation and loci influencing fiber quality and yield」,5月8日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Nature Genetics》長文在線發表,標誌著我國在棉花基因組變異和纖維性狀遺傳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棉花核心種質重要性狀表型、基因組變異和分子標記鑒定以及新基因發掘躍居國際領先行列,為深化作物基因組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據,為棉花重要性狀定向育種提供了較為精準的標記和基因資源。
兩篇論文研究成果為棉花遺傳研究和分子育種奠定了科研基礎,加深了我們對中國亞洲棉群體進化的認識,為將二倍體棉花優良抗逆性狀導入廣泛種植四倍體棉花奠定了重要的遺傳基礎,同時也會加快棉花育種進程。特別指出的是,自2012年至今,棉花基因組及功能基因組領域共發表1篇Nature,5篇Nature Genetics和2篇Nature Biotechnology,除那篇Nature論文之外都是由中國科學家主導完成的,表明我國棉花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華中農大熊立仲教授團隊通過圖像性狀解析水稻抗旱性的遺傳基礎
※沒有金剛鑽,也能攬瓷器活:沒有GPCR的植物如何調控異源三聚體G蛋白
TAG:BioArt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