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個優秀產品人的誕生-道術法解讀

一個優秀產品人的誕生-道術法解讀

上知行業走向,下曉體驗細節,左通技術架構,右曉剛需痛處,前能寫文檔,後能畫原型,進能與數據共舞,退能與運營齊飛。與研發共進退,和UI齊存亡,陪測試耍bug,同市場看未來,還有領導背背靠。眼淚縱橫, 只因我們是產品經理。


編者按

導語中對產品經理的描述,可能只有10%的產品經理通過多年的經驗以及長期的積累才可以達到這種狀態。但是產品經理職位對知識廣度要求之高、對接的角色之多元從中也可見一斑了。本文是我在閑逛Medium(可以理解為國外版簡書,此處推薦下)時看到的,作者目前是Pinterest的高級產品總監,之前在微軟有過多年的產品經驗,此篇文章是作者受創業維艱的作者啟發而做,把書中的理論與實戰經驗相結合提煉出產品人必備的20項特質。對目前轉型期的我(M族戰略研究到P族產品策劃)也有很大幫助。 文章中提出不管是產品策劃、項目經理、開發、測試、設計其實都是產品人,所以無論你在什麼職位,希望這篇文章或多或少可以給你一些啟發。


因為沒有找到滿意的中文版,於自己嘗試翻譯出了下面的內容,翻譯的沒有那麼信達雅,請大家見諒,不會逐字逐句翻譯,會提煉一些觀點(文章框架圖見下)原文請見https://hackernoon.com/what-makes-a-great-product-manager-3c1d03b90356

如果大家英文還可以的話,還是建議大家還是看看原文,畢竟原汁原味,沒有被我糟蹋過~~

通常文章都以第一和第二人稱—我和你 來更好的傳遞想法,引起讀者的共鳴。但這篇文章還挺有意思,用了第三人稱女性的「she"來形容一個優秀的產品人,不知道是不是和作者是平權主義者以及女性的剛柔並濟、可塑性有關~(確定不是自誇嗎....~)

文章提出的20點特質沒有前後順序,我按照自己的理解在結構圖中歸為道(規律)、數(執行方法)、法(團隊溝通方法)

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從自己工作的角度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都以「譯者注」灰色標出



在閱讀Ben Horowitz的創業維艱時,他提到了他總結過一個好產品經理和壞產品經理的對比文章。儘管他是幾年前寫的,但文中的一些觀點到如今還有可參考性。

在我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發現當中的很多特質都可以在我見過的最好的產品經理中所觀察到。多年來,我管理了幾百名產品/項目經理,並與數不清的其他人合作。很多人我認為是行業翹楚。所以我列了一個優秀產品經理的清單,不但用來發掘和培養行業新人的潛質,也成為我衡量自我成長的標尺。當然,這份清單並不是全面的,絕對的。

清單中沒有把尊重、信任、鼓勵團隊成員等顯然的必要條件列出。它的寫法就好像我正在向一位朋友或同事描述我對產品經理這個職位的期待和看法。實際上,人無完人,一個人不可能擁有和展示所有這些特質,關鍵是要弄清楚你所處的境地,希望其中的某些點可以和你產生共鳴。另外,在使用行業術語「產品經理」的同時,我的意思是「產品人」。任何角色都可以成為偉大的產品人- 產品策劃,項目經理,設計師,開發人員,市場營銷或銷售。不要讓你的職位限制了你的能力。

這個清單是無序的,因為每個點的價值取決於個人,團隊和語境。因此,你可以隨意閱讀,並以任何順序。如果我不得不選擇三個最重要的點,他們是:第1點(以「為什麼」開始),第13點(好奇/值好奇)和第18點(有強烈的觀點/弱勢)。有了這三點基礎,我相信其他的點也不難學。

1)以「為什麼」開始。她總是從客戶開始,清楚地說明為什麼有人想要使用我們的產品,以及我們正在解決的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Simon Sinek很好地總結了她的做法。她寫的評論是我們渴望我們的客戶反饋的。一旦建立了產品的使命,她就聚集在這個產品上,堅持這個願景,同時保持靈活的實施和執行細節。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表示:「對願景執著,但對細節執行靈活」

【譯者注】:和美西其他幾家大公司(Google, Microsoft, Facebook) 比起來,Amazon算是比較辛苦的,聽說員工都要oncall。有人說亞馬遜的工作體驗在業界一般般就是因為太注重顧客體驗了。Jeff Bezos同志經常說公司被低估,在接受專訪時談到公司戰略始終以長遠目標為規劃,以客戶為中心,並不在意華爾街對短期利益的追求。嗯,我想大概是因為這樣所以身價突破了1000億美元吧.....

2)創造一個能解決自己問題的產品。她知道,偉大的產品往往來自與自己在生活和工作產生的需求和痛點。通過對她實際使用的產品進行研究,她對客戶有了同理心,並且直觀地了解了他們所需要的東西。她每天使用這個產品,是團隊中最好的測試人員之一,比任何人都能找到更多的質量問題。

「如果你看看成功創業公司的起源,很少從模仿其他一些創業公司開始。他們在哪裡得到他們的想法?通常來自一些創業者自己發現的具體的,未解決的問題。" Paul Graham

【譯者注】:其實很多使用不錯的產品可能都是創業者在生活中產生問題或者使用其他產品滿足不了自己的需求所產生的,比如Houzz的想法起源於美國一對夫妻檔在2009年重新裝修自己家的時候,他們當時碰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於是就組建了一個DIY家裝的社區,慢慢的就變成了現在的Houzz,集合了設計師社區、內容發現以及電商的大平台。所以其實用心處處皆文章。

3)設定目標和標準,並清晰傳達和跟蹤。她對自己所從事的任何團隊和產品都有明確的成功定義。這些目標是激勵人心的(幫助人們夢想),現實的(保持人們聚焦)和可量化的(幫助引導和執行)。而且是共同的目標 - 團隊從根本上相信並希望實現的目標。她持續地跟蹤這些目標的進展情況,但清晰的知道指標只是成功的證據,而不是成功的本身。

4)培養市場敏銳度。她很了解市場,也知道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中的定位。她了解競爭對手,並且每天使用他們的產品。她定期通過分享鏈接,產品演示和產品信息架構分析與其他團隊成員分享更廣泛的市場信息。她使用這些信息來幫助指導 和明確(但不是武斷的)我們自己的產品方向。

5)尋求導師並且指導他人。她知道最好的學習方法之一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她投資與導師的關係,以把目前工作做好並明確她未來成長的方向。成長後,她又把導師的共享精神傳遞,輔導其他新入門的產品經理,對她自己來說,也是完成知識的分享閉環,重新審視並不斷強化和改善她的表達和觀點。

【譯者注】這裡投資關係原文用的是invest in this relationship, 我覺得這裡invest是褒義的,不是功利性的意思。當然啦,最好進來也請導師吃吃飯喝喝小酒什麼的~~畢竟沒有什麼是導師義務和理所當然要幫我們做的~再次感謝我剛入騰訊的導師glockshi, 事無巨細的」手把手「教我建立基礎研究的大局觀和細節執行,並且告訴我大前研一在麥肯錫工作的案例,很多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先進行大量的輸入和模仿,在能力不夠和業務感還不強烈的時候套路往往還是很有用的。~

6)建立信任。她既信任別人又值得別人信賴。她知道信任和盲目崇拜之間的差異,並致力建立一個人與人之間信任的工作環境。她以身作則,傾聽並始終努力去理解他人的背景,觀點和視角。部分原因是因為他們渴望生活在一個人們相互信任的工作環境里 ,但也因為她知道這樣做有商業意義

7)了解「如何去做」。她把團隊集中在可以執行的好想法上。她在技術可行性方面的知識在想法生成和實施之間創建了一個緊密且高效的反饋循環,節省了許多工程周期。她不會過度依賴實驗或機器學習(比如說「我們就是通過機器學習了解了用戶的偏好」)。雖然務實,但她並不會在開始就過分糾結於執行細節(見#1 - 從何開始),並且對技術突破仍然保持開放態度。

【譯者注】一年前作為一個剛轉型連前端和後台、交互和視覺都分不清的產品經理,問過很多傻問題,比如前端為啥叫前端不叫前台,後台為啥不叫後端什麼的~在項目同事的幫助和包容下,一年內學會了很多,很感激有這樣的機會作為產品,可以接觸到價值傳導鏈前面的客戶、銷售,後面的設計、開發、測試等各種職位,作為產品不但要平行溝通,還要學會向上溝通,傳達項目價值、爭取資源以及及時同步風險進度。學習了新的看問題視角。

8)知道產品的邊界。許多世界上最有創造力的解決方案都是在嚴重限制而產生的。她理解選擇的悖論,並且知道像「我們可以做任何事」這樣的開放性陳述可能會適得其反。她甚至會在意念中應用有意/無意的約束來幫助產生反饋,刺激非線性思維和測試產品的邊際邊界。

「藝術的敵人是缺少限制」,畢加索(Pablo Picasso)

【譯者注】一個產品很難去解決所有人的問題,特別是To B產品比如廣告、騰訊雲等,知道了邊界並且直面它,可能在鐐銬中也能跳舞。

9)揚長避短。她並不善於一切,她有區別其他人的明確的優勢而且她不斷地在加深這個優勢。在意識到自己的弱點的同時,她並不會被自己有弱點這件事所綁架和折磨,反而泰然處之。她最大的優勢來自整合自己的經驗和強項。

她尊重其他學科和職位角色(開發,設計,測試等),但沒有因為他們在這個職位上就過分認同他們,因為她知道知道技能永遠比職位更有價值。

【譯者注】近些年開始有斜杠青年的提法,斜杠青年指的是這樣一個人群:他們不滿足單一職業和身份的束縛,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擁有多重職業和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據說這是更接近人類原本生活狀態(工業革命讓工人成為螺絲釘)的,自主的,更多元和有趣的,同時又能經濟獨立的生活。自勉自己不要被職業所捆綁了視野。

10)確定輕重緩急。她是一個天生的清單製造者,並且發現許多複雜的問題可以通過簡單地寫下一系列事情並按照優先順序來解決。她會在適當的時間強制進行重要性的權衡,並且對於特定情況/想法階段具有直觀的質量要求。為了追求更好的用戶體驗,她不惜削減哪些花費大量時間和經理產生的想法/功能。

本·霍洛維茨(Ben Horowitz)說:「如果你做了所有事情,那麼你就忽略最重要的事情上「

她也明白,雖然削減不必要的功能是很重要的,但是難點在於識別什麼是不必要的功能,而且她在場景構建和完整用戶流程的經驗運用了MVP的方法。

11)發揮主觀能動性。偉大的工作場所鼓勵和獎勵冒險,她會發揮主觀能動性,及時在實踐中發現真理,並在發生錯誤時要求原諒,而不是遲遲不決,等待上級的許可才做某事。

12)在變化和不確定性中成長。雖然人本能都是風險規避的,但她了解這些風險是追求創新的自然後果,並在變化和不確定性中表現得很積極。在這個不穩定的時期,她始終如一地幫助別人,儘可能給項目成員安全感。

13)好奇並且珍惜好奇心。她非常好奇,認為自己是終生學習者。她總是對正確的答案更感興趣,而不是用屁股決定腦袋。她重視思想的多樣性,鼓勵百家爭鳴,把與自己對立的觀點看作是學習新思想的機會(或者至少是了解一個人的途徑)。

14)數據驅動。她積極收集和理解數據,以幫助做出決定。她通過非正式,高效的方式,儘可能地使用工具來做到這一點。雖然她喜歡數據,但是她並不被數據綁架,並且認為這只是「另一種輸入」,因為即使是最好的研究,實驗,調查和分析,也只能說明部分故事。她對我們什麼時候達到數據收集收益遞減規律有一個直觀的認識,並能夠用不完整的信息做出決定。

【譯者注】數據中有Gabage in , gabage out的說法,找到正確的數據並且正確解讀很重要。

15)化繁為簡。她總是把問題分解成最重要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案。每當分享信息時,她都會考慮聽眾,「他們需要知道什麼?」,而不是「我能展示多少」。她預計未來的問題,但仍然關注可能的風險,而不是可能發生的一系列事情。她喜歡總結。

「如果我有時間的話,我會寫一封更短的信(馬克·吐溫)」

【譯者注】參考很火的金字塔原理和諮詢公司的MECE方法

16)重視嘗試多於泛泛而談,影響力多餘活動,創造多餘批評。她以行動領導,避免了長時間,成本高的辯論,這種解決方案可能只需要花費1天的時間進行原型設計,或者只需詢問客戶即可回答。如果有選擇,她寧願選擇更好的去執行一個可能沒有那麼完美的想法。她是社會主義的螺絲釘,哪裡需要去哪裡。

17)應用系統性思考。她發現一個給定的情況下正確的「縮放級別」,並可以平衡細節和大局觀,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我們稱之為「系統思考」。

18)有明確的觀點,但是卻不固步自封。每當遇到不確定情況下的需要推動,她表示明確的觀點,但是表達觀點的姿態很低。這樣有利於產品所涉及的每個人,提供一些方向指導,同時壓制過度的自信和激烈的辯論。她公開挑戰自己的假設,通過辯證過程,並邀請其他人也這樣做。憑藉充分的證據和數據,她可以轉向新的想法和概念,再次重新啟動這個認知循環。

19)成為高效的內容創造者。她是內容豐富的創造者 - 不僅僅是為了記錄目的,而是作為交流思想的手段和方法論的沉澱。她認識到規範的重要性,並將始終考慮工作適用的最佳工具。當一行電子郵件可以完成時,她不會過度設計一個規範,她知道有時低保真的UX模擬是表達想法的最佳方式。

20)給出反饋並尋求反饋。努力提供具體的,對收件人有用的反饋,並以最好的意圖傳遞。總是問「什麼是有用的?」而不是「我想說什麼?」。給予和收到產品反饋,使產品在聚光燈下,而不是各人。因為她明白反饋的重要性,所以她經常與項目成員和上級分享進度,越早得到反饋改變方向的成本就越低。


https://medium.com/@ripsher

https://www.linkedin.com/in/lawrenceripsh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偶爾動腦 的精彩文章:

TAG:偶爾動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