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你確定你練的是太極散手嗎……必須理解透徹了!(下)

你確定你練的是太極散手嗎……必須理解透徹了!(下)

【太極】中國最受歡迎的太極文化類公眾號

圖文| 網路

編輯 | 立夏

心似蓮花開

 茶界

巫娜 

00:00/05:23

太極

散手

(文接上續)

傳統太極散手是建立在文練和武練基礎上的,它要經過「形、勢、勁、意、氣、神」六個層次的訓練。這六個方面既相對獨立,又緊密相連,不能截然分開。它們層次分明,由淺入深,與長拳講「手眼身法步,精神氣力功」有異曲同工之妙。「形、勢、勁」可視為外練,「意、氣、神」可看作內練。有內有外,有陰有陽;內外結合,陰陽既濟,相輔相成。

在太極拳武練體系的快拳和散手中,假如已在勢法中間用了最大的力量,或肌肉太緊,不放鬆,到了勢結束時同樣發不出最大的勁。所以太極快拳和散手一般不在勢中用力而是盡量放鬆。越是放鬆,速度才越快,最後發出的勁也才越大。這就是練太極拳強調放鬆用意的最根本原因之一,也是太極拳「用意不用力」這一說法的來由。

放鬆是發勁的手段,不是目的。在太極拳文練體系的慢拳中,主要練形、意、氣,不練勁法和發勁。其勁意僅僅是擺個樣子,在意念上表示一下,並無實際勁力。這樣不可能練出內勁,也不可能發出真正的內勁。一個人有無內勁,內勁的水平如何,是可以通過他發勁的方法、表現的形式看出來的。首先是「對不對」,其次是「好不好」。例如,許多人知道太極拳有一種「挒勁」,可是挒勁是什麼樣子的,他們並不知道。普及性的慢拳習練者一般都不會發,發出來也往往不對。這是由於沒有人教,而即使有人教也是極不容易掌握的。因為這種勁只宜青年人學,中老年人如果沒有長期練武功的基礎,不僅學不會,還容易扭傷。即使是長期練武的人,到了老年也往往不敢輕易發挒勁,畢竟骨骼、肌肉、內髒的承受能力不同於年輕時期了。

練慢拳的朋友常常在推手時抱怨別人「頂」或「用力」,不僅因為本身功力不濟,更主要的是不明白勢與勁力的關係及其應用。當年沈家禎僅學了慢拳與人較技而不能贏,遂請楊澄甫到府上單獨傳習勢法與勁法,才悟出其中奧妙。不講勢的速度質量,不練勁法,想當然地要去化解別人,化不掉而怪別人用力,那是沒有根據的。鼓吹「用意不用力」、「大松大軟」,完全是欺人之談。

勢和勁在太極散手中是相輔相成的。在技擊中,人們通常都喜歡用「招」,或講用「式」。實際上招式都是由不同的勢來完成的。太極散手講「用勢打人」,可以「挨著何處何處發」。其實質並非專為發而發,而是依勢發人而已。

拿「攬雀尾」來說,在慢拳中主要有掤捋擠按四勢,而在快拳中則含十三勢全部勢法。倘無實戰經驗,又不明白勢的含義,死扣著招式不放,便會發現很難應用,甚至根本用不上一招一式。因為勢是連綿不斷的,如江河之奔流,車輪之旋轉,列車之行駛,是動作的過程。而招式重要講起止,並以定式為標準,即以勢在完成後的主要形式為準。例如,通常對野馬分鬃一式在動作的認定上往往不是以「起承轉合」 為標準,而是以最後的定勢發挒勁為標準。

可是在散手技擊中,常常是在「起承」的過程中已將對方制服,用不上「轉合」,即用不到挒勁的蓄與發。再說,任何招式,其出手時極難辨出名稱,加之在運用過程中的變化,就更難叫人分辨。以定式為標準就容易讓人理解。前人說,說招破招,招招可破。這是經驗之談。說明任何招式都可用,又都可破,而「勢」則難破,所謂勢不可當是也。倘能壓住敵勢,即謂「奪勢」,那功夫就深了。非常人可為之。太極散手練的功夫,正是奪勢的功夫。

要奪勢,須知陰陽。陰陽不僅是理,也是法,是太極散手及推手的根本大法。陰陽在太極拳法中主要表現為開合。拳譜中說:「太極拳法勢出以開合為本。」放手為開,沉手為合;開中有合,合中有開。所謂「陰陽合能打人」。不知拳法之陰陽開合,難得太極真藝。勢起當以身為先,隨之手足齊到,號稱「七星」打人,謂之勢。即以身法打人,不獨以手法為強梁。以身欺人,過步奪勢,直逼其根節,打人毫不費力。這是太極散手真傳奧妙之所在。有志於太極散手者不可不知。太極拳之所以屬內功型近身短打拳,便源之於此。

太極散手無「格擋招架」之說,而講「不招不架,只是一下」,講「出手見紅」。無論對方是何拳種,出何拳勢,多以掤勢迎之。這是因為太極拳技法的根本特點是沾黏連隨。掤勢是「沾」的功夫,沾住不丟便是黏。能黏得住便能隨;能隨能化便能發。掤不是格擋,不是招架。格與架是硬擋硬攔。太極拳法中沒有硬擋硬攔的動作。

太極拳是以劍法為拳法,講的是避實擊虛,以巧取勝。硬擋硬攔不僅不易沾黏住對方,反而容易讓對方逃脫,失去戰機。比如一隻籃球朝你飛來,若硬擋硬接,往往會反彈而脫手。技藝高超者都是順來勢迎合。雜技演員頂罈子時,先將罈子抓住往上一扔,然後眼睛盯著罈子飛落,待罈子落到一定高度,按一定方法就勢一蹲,罈子就既輕又穩地「停」在頭上。這就是「沾」。

掤與此相似,是迎,是接,是順勢的迎合,不是頂,不是擋;用掤勢合住便易黏。掤勢在散手中可以充分表現太極拳後發先至的特點。他是在對方拳頭接近或己接觸自己的一瞬間,並不退讓,而是迅速轉腰進身,迎對方中節,同時發勁,打其根節。吳式太極散手掤勢有「轉腰進身肩肘手」的口訣,就是指這個動作,俗稱:「著肉分槍」。

當然,太極散手中的掤接與雜技演員練頂罈子一樣都不是隨隨便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練習不可。尤其是「著肉分槍」,初練時沒有不挨打的。故太極拳武練體系中,除了一般的內功、拳法,還要練排打功;為增強四肢功力,也要練掌功、臂功等。

太極拳講柔化,也講發放;講用意不用力,也講發勁;講放鬆,也講積柔成剛;講功法,也講技法。要說真正會太極散手,就得看能不能技擊;如果連基本概念都不懂,連快拳、散手、勢法、勁法都不會,那肯定是假牙。

一句話:太極散手之秘在於「用勢法打人」!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魅力太極 感悟人生!
「上善若水」到底是一種什麼境界?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