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晚年為什麼性情大變,成為了昏君?其實原因很簡單
對外與劉備結盟,共同對抗曹操。偶爾也會向曹操稱臣,敲打一下劉備。不管出於哪一種選擇,都是在為東吳爭取一個最好的外部環境和現實利益。
對內,孫權做的事情就比較多了。既要安撫孫策留下來的政治班底,又要拉攏江東本土勢力來維護政權穩定和牽制孫策的政治班底。同時,孫權還要建立自己的嫡系團隊。
孫權的政治班底中,最得力的就是戰略大師魯肅,他為孫權規划了東吳發展的戰略方向和實施方案。另外一個就是陸遜,他是江東本地四大家族的傑出代表,他幫助孫權奪回了荊州,打敗了劉備,抵抗了曹丕,鞏固了江東的外部局勢。
鑒於孫權的內外壓力都比較大,所以他沒有辦法作出大的改革調整。孫權只能在孫策留下了的政治班底、自己的嫡系人馬和江東的四大家族中間做政治平衡,讓他們相互牽制,以便於自己的整體管控。
可是陸遜掌軍事後,又急速的插手政治,軍政一體,主導了整個東吳朝廷,並且觸角伸向了孫權的立儲禁區,沒有安全感的孫權怎麼辦?他叫「權」,他真正擅長的就是權術,於是逼死了陸遜,算是給四大家族一點顏色,可是立儲的問題還是要自己解決,於是孫權又出了昏招。
孫權最為讓人驕傲的是巧取荊州斬殺關羽,夷陵之戰大敗劉備。使孫權達到了人生頂峰,一時風光無限。
孫權晚年最讓人詬病的,就是「二宮之爭」。老老實實地重用太子不就好了嗎?結果他非要同時寵信個魯王,給官放權,弄的這哥倆各自結黨,互相攻詰紛爭不斷。一堆「耿直」的臣子結果就受了無妄之災,可憐的陸遜就這樣被氣死了。最後孫權把太子孫和,魯王孫霸都廢了,立了個未成年孫亮。結果權臣們一個個登場,先是諸葛恪,再是孫峻,孫琳,孫亮也被孫琳廢了。好在最後孫權的六兒子孫休奪回了皇位。
史載,孫權剛開始還很謙遜低調,也有所作為,一旦當上了皇帝,特別是到了晚年,就變得愈加剛愎自用起來,還寵信小人,拒聽群臣不同意見。隨著權力日益夯實,他對文武百官開始猜忌並防範起來。他規定,凡吳國守邊的將領,必須將妻兒留在都城建業(今南京)做人質,如果邊將叛逃,便處死人質,甚至誅滅其三族。他還豢養了一幫叫「校事」、「察戰」的酷吏,專門用來監視文武官員,還唆使他們肆意栽贓陷害,威懾、糾舉、誣告無辜,動輒加罪大開殺戒。他最重用並寵信一個叫呂壹的中書典校(官名),此人最善羅織罪名,構陷、迫害群臣,弄得滿朝文武人人自危,棄官叛逃之事屢屢發生。
※漢武帝在晚年時為什麼要把貳師將軍李廣利滅族?其實原因很簡單
※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絞死前,說了什麼?來看看
TAG:八萬里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