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在職場上拚命工作的你:你所謂的努力,正在慢慢毀掉你的人生
沒有什麼工作是值得你拿命去換的。
01
最近,一位女白領在網上發布了《當31歲遇見癌症》的自述體文章。
這位女白領是一位31歲的媽媽,做奢侈品管理工作。去年年底的一次例行體檢,查出患了甲狀腺癌。
據她自己分析,罹患癌症,首先跟自己是個吃貨有關,其次跟自己工作壓力大有關。
她是個工作狂,就算手術那段時間,也基本沒有耽誤工作。
年輕時拿命換錢,身體出了狀況就拿錢續命,似乎是每個人的宿命。
所幸她看得比較開,覺得這場病讓自己對人生又有了新的認識,並決定改變一些生活習慣,在完成正常工作的時候,適當給自己減壓,不那麼拼了。
工作永遠做不完,而身體只有一個。
你病倒了,公司立馬就能找到替代你的人,而你拿什麼對自己的未來負責?
日本作家心屋仁之助在《不那麼拼,去過一種更有趣的生活》一書里提出:沒有一樣東西永遠屬於自己,除了生命。
再拼,也要學會忙裡偷閒,對自己好點,沒有什麼工作是值得你拿命去換的。
李開復在《向死而生》里寫到,褪去光環,我此刻只是一個呼吸之間就會頓失所有的病人。
正處於人生最好時候的他,一場突如其來的淋巴癌,讓他重新思考此前沒日沒夜拼搏的意義。
工作起來不要命,也許可以給你帶來晉陞和財務自由,但前提是你要有健康的身體去享受。
就像心屋仁之助說的,世界再大,你唯一始終擁有的也只是自己,你即是原點,也是終點。
02
某論壇上之前有個討論帖:你最拚命的時候有多拼?有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經歷:
她是從事教師職業的,一周32節課,平均每天5.3節課。
每天早上7點半到單位,晚上8點半下班。因為上班地點和家在完全不同的兩個方向,要倒3班車,來回花費在路上的時間有3個多小時。
白天沒辦法午睡,辦公室任何雜務都落到她身上:打掃衛生、買水果、列印資料等。
那段時間她還要準備結婚事宜,周六連著上完4節課後,就去逛家居賣場,常常一逛就是一天,只有吃飯時可以休息一下,飯後還要包攬家務。
辦公室人際關係也令她頭疼不已,前輩抓著機會排擠她,不斷跟領導講她壞話。
結果導致教的四個班變成一個班,收入也隨之減少。
結婚前,她去體檢,查出輕微乳腺增生。結婚當天稱了一下體重,輕了十幾斤。
這位網友感慨,別人努力之後都有回報,而自己只得到教訓。
心屋仁之助說,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生活很累,陷入付出與回報不對等的困境,不是因為不夠「拼」,反而是因為「太拼」。
當你覺得生活枯燥疲憊,你需要做的不是換一個地方,而是改變心態,換一種更適合自己的活法。
他認為不拼也能得到最匹配回報的做法是,不要讓自己生活在枷鎖之中,偶爾偷懶懈怠、隨心所欲,拒絕別人包括上司,在無壓力的狀態下輕裝上陣。
懶惰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而是順應,也就是要呼應、不壓抑人性的需要。
就像作者說的,花草樹木自然生長,人類也是一樣,應該遵循自然規律,順其自然做事。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詞條《59:懶惰力》里也提到:人性的「懶惰」不能放縱,但需要順應。
很多時候,結果背道而馳,是因為你的努力已經超過自己的極限。
莊子說過,無為也,則用天下而有餘;有為也,則為天下用而不足。
有時候,不那麼拼,無為而為,反而能吸引你想要的東西。
03
《奇葩說》有一期選拔辯手,有一個應徵者是清華學霸。
他學了三個專業,卻對該找什麼樣的工作感到迷茫。
高曉松毫不留情地指出:一個名校的學生走到這裡來,一沒有胸懷天下,二沒有改造國家的慾望,反而問我們你該找什麼樣的工作?
這其實也反映了當下許多年輕人的困境:為了成為別人眼中成功的樣子而拼搏,把不辜負別人的期待當作自己奮鬥的原動力。
但是,這種證明自己的方式,實際上是以別人的評價作為決定自身價值的基準。
而如果你不能確定什麼才是你真正所想的,那麼你會發現,你為之拚命奮鬥的目標,從一開始就錯了。
你所追逐的,就只是他人對你的期待。
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很容易。
但別人的期待,不一定是適合你的,也會讓你生活在自己不喜歡的狀態里。
管理學家查爾斯·漢迪曾用「空雨衣」來形容很多成為社會中的某種「角色」卻失去了「自己」的人。
費盡心思活成別人希望的樣子,最終也失去了自己。
對此,你需要偶爾「辜負」他人的期望,以愉悅自己為動力。
因為沒有一件事是非做不可的,除了做自己。
04
約翰·列儂說,當我們正在為生活疲於奔命的時候,生活已經離我們而去。
很多時候,人們為了證明自己,用盡全力。
然而,人生真的不需要用力過度。
試著順其自然,不用再那麼完美主義,接受自己真實的模樣,放慢腳步,然後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作者:葫蘆僧,精讀主創,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高質量的愛情,都有這個特質,比陪伴更重要
※堅持做這3件事的人,一定不會混得太差
TAG:精讀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