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抵禦滿清,山東設兩巡撫,分轄東西六府

為抵禦滿清,山東設兩巡撫,分轄東西六府

明朝一省之長官是互不統屬的三個地方機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的長官,三司長官分別是布政使、都指揮使、按察使,同為封疆大吏,分管政、軍、刑。

但是三司分立的弊端很快就顯現了出來,事權不一、運轉不靈、效率低下,而且明朝各地時有農民起義之類的突發事件,三權分治不便於應付突發事件,於是中央派遣官員協調地方的權力機構、治理地方顯得十分必要。宣德之後便在各地常設巡撫以統一事權,管理地方。「國朝設布政以統治列郡,設都司以總諸衛之兵。慮二司之比周也,又設按察司以糾之,以三司之頡頑也。又遣御史以按之。近以四方多事,又遣都御史以巡撫之。皆因時制宜,經國安民制大略也。」

當時全國十三行省分置十三省級巡撫,幾乎就是全省最高的軍政長官,比如山東巡撫;而在一些重要的戰區,也會設置巡撫,比如登萊巡撫。也就是說,在山東共設置了兩位巡撫,登萊巡撫開始時只管轄登州、萊州二府,後來青州府也劃歸登萊巡撫管轄,山東一個布政使區六府也就分成了兩個巡撫轄區,東三府歸登萊巡撫,西三府歸山東巡撫管。

山東巡撫是為了統一三司事權而設置,那麼登萊巡撫又是因為什麼設置的呢?說起來,登萊巡撫的設立,與明末特殊的歷史環境和登、萊地區的海防戰略地位密不可分的。

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隨著後金政權的興起,明朝與後金之間在遼東地區展開激烈的戰爭。明天啟元年(1621年)三月,努爾哈赤率軍先後攻佔了瀋陽、遼陽,不久,又奪取了鎮江(今丹東市)、海州、蓋州、復州、金州等七十餘城池,佔領了包括旅順口外的一些島嶼。

此後,後金除了能夠從陸上威脅明朝外,還能從海路進攻明朝腹里,即經略王在晉所言:「南衛未失之先,海,我之海也。金、復、海、蓋陷,而大海之險我與賊共之。賊常覘我之往,我不能禁賊之來。」

當此危難之際,明熹宗重新起用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熊廷弼上任後在海防上提議建立以山東登州和萊州為中心,以天津和朝鮮為左右兩翼的海上防禦體系,「三方建置,須聯絡朝鮮……我使臣即權駐義州,控制聯絡,俾與登、萊聲息相通,於事有濟。」熊經略持此議就是看出了登萊戰略位置的重要性。

登萊三面環海,與遼東半島隔海相望。登萊以北,海島蜿蜒,星羅棋布,既是通往天津、遼東半島和朝鮮的交通要道,又是拱衛京師的海防門戶。後金佔領遼東半島後,山東巡撫趙彥就指出登萊的重要性說:「賊由蓋州而絕糧道,在登州相望一水,三日可到,再或由旅順而繞登州,止半日之程耳。登萊危急不啻然眉已! ……今廟堂之上,止知遼左,不守薊門。天津逼近奴酋,有剝膚之患,不知登萊盈盈一水,我可以運糧,酋即可以窺犯,既無重關之險,又無大兵之防,其關係國家安危不在山海下也。」

於是,天啟元年明朝設立登萊巡撫,登萊巡撫官署設在登州府城內,任命陶朗先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贊理登、萊等處軍務,登萊遂成為明末的一個軍事重鎮。

當時,登萊巡撫轄區除登州、萊州外,從軍事防禦角度講,遼東沿海諸島亦屬於登萊巡撫管轄。天啟二年(1622年),遼東重地寧遠失守,遼東巡撫王化貞敗績,其所轄遼東沿海諸島歸屬登萊巡撫。王化貞的下屬毛文龍招集沿海諸島逃亡的漢人繼續襲擾牽制後金,駐地在東江(即皮島,今屬朝鮮,又名皮島鎮),即當時有名的東江鎮。「牽制帝國者,朝鮮也;聯屬朝鮮者,毛鎮也;駕馭毛鎮者,登撫也。」

天啟七年(1627年),山東巡撫所轄的青州府又劃歸登萊巡撫。登萊巡撫的轄區覆蓋了整個山東半島,並北至遼東沿海諸島及其海域,面積相當于山東省全省。

當然,嚴格講,登萊巡撫與一般意義上的巡撫還是有區別的。登萊巡撫的設立主要基於戰備需要,是應急而設,其職責主要是贊理登萊兩府和遼東沿海諸島的軍務,地方民政事務主要由登、萊、青三府負責,登萊巡撫給予協調、統籌,一併歸屬於山東巡撫。即登萊巡撫只管軍務,不管行政,只能都督三府諸軍事,不是管民之刺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600年前,小國王室在中國定居,現在說漢語寫漢字已不知故土!
為什麼清朝慘敗日本,明朝卻揚威朝鮮?關鍵在這支部隊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