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頂住鍋蓋,幼兒園布置的畫畫作業,我家交上去一張鬼畫符……

頂住鍋蓋,幼兒園布置的畫畫作業,我家交上去一張鬼畫符……

都說孩子上學了,家長會特忙,有一堆作業等著,是的!這個「魔咒」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讓從家裡帶些瓶瓶罐罐、陪孩子複習白天幼兒園學習的內容啥的都是小事,最怕的是,老師說,「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完成***」這不,前幾天,老師在群里說了,孩子的小書包里放了一張主題調查表——「我愛我的幼兒園」。

裡面有一些問題,比如,「你是哪個班的小朋友啊?」「你們班上有哪些老師?」「你在幼兒園認識了哪些新朋友?」

問題本身也沒啥,坑爹的是,老師不僅讓家長問孩子,還讓家長輔導孩子一起畫出來,圖文並茂……

而真正愁煞一群家長的,是老師接下來發在群里的一張樣圖:

媽媽咪呀,誰敢說這是3歲孩子畫的?站出來!我保證不打你!

很明顯,要完成這種水準的作業,絕對是要「拼爹」+「拼媽」啊

我們班還有個沒有老師們在的小群,果然,家長們一片焦慮,而且紛紛覺得,老師給的範本才是「好」的畫:於是大家一方面感慨孩子沒可能畫得出,一方面卻想讓孩子畫成這樣!每個人都愁眉苦臉卻想大幹一場的架勢!

NoNoNo!!我真的挺擔憂。

自己曾經踩過太大的坑,不懂怎麼給孩子啟蒙畫畫,差點就用自以為是的錯誤示範,毀掉了小葉子的畫畫熱情,如果我沒有認真請教過專業的美術老師,看過《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肯定和大多數的家長一樣:

給孩子示範畫具體的畫;

照著老師給的範本臨摹;

教孩子畫得像、畫得規矩……

如果你這樣做了,恭喜你,以上用心的每一步,都是在把孩子推向不愛畫畫、或是沒有想像力的深淵……

我曾經分享過美術業界對兒童繪畫特點的分齡特徵指引(上下滑動可查看更多):

1

1歲:

塗鴉從「畫點」開始,孩子會揮舞手腕,畫出很多個「點點」。

2

1歲7個月:

畫圈:肩部和肘部像活塞式地做往複不停的運動,運用手的功能,畫出大的「連續圓圈的螺旋形塗鴉」。

3

2歲:

開始進行有意義地塗鴉:能夠一邊畫線,一邊目測線條的長度,並在適當的位置停下畫筆,塗鴉中出現了「線和線的連結和封閉的圓圈」

和1歲左右那種不知道從哪開始到哪結束的亂畫不同,孩子開始畫出有始有終的清晰線條,然後,孩子開始為自己的作品進行「解釋說明」。

不過,這種解釋具有很強的隨意性,提問的人不同,答案也不同,比如剛說畫的是蘋果,可能轉頭就說是麵包。

4

2歲半以後:

孩子的塗鴉中會出現「塗色」,代表孩子繪畫能力發展的關鍵點。這個階段,讓孩子看著成人的範例畫畫,不但是徒勞無益,而且會阻礙孩子繪畫能力的發展。

5

3歲左右

會一邊畫,一邊考慮每個線條的意義,3歲半以後,孩子迎來了創作有表徵意義的塗鴉作品的階段,會用「頭足人像」表達身體,比如,從表徵身體的大圓圈橫著畫出來的兩條線表徵手,向下畫的兩條線表徵腳。

6

3歲10個月左右:

孩子會想好了再畫,假如孩子想畫的是麵包,大人問「是煙花吧?」孩子一定會反駁,「不是的,是麵包!」

7

4歲左右:

這個時候的孩子辭彙量更豐富,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能夠根據語言辭彙,在腦海中浮現具體事物的形象,並畫出作品來。

比如老師說,「我們畫爸爸吧」,孩子可能會想到,爸爸有鬍子的、和別的爸爸不一樣的畫面。

8

5-6歲:

開始對事物之間的關係產生濃厚興趣。比如同樣看到大馬和小馬,孩子感興趣的是,大馬是不是小馬的媽媽,以及它們之間的親子關係。

所以這個階段孩子的畫作,會有很多事物與事物、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比如父母拉著孩子的小手,一家三口出現在畫作里。

9

6歲左右:

孩子會開始畫基底線,也會開始關心事物的變化及排列順序。

比如在畫汽車的時候,畫出汽車裡面的東西;畫房子的時候,畫出房子里的傢具;畫媽媽的時候,連肚子里的嬰兒也會畫出來。

10

7歲:

7歲左右,能夠發展出表現有進深的三維空間表達方式,能從3個角度畫人物肖像。

11

9歲以後:

9歲以後,開始採用和我們成人基本一樣的繪畫手段,變成一種非常寫實的表達方式。

你可能覺得,那作為家長,關於繪畫啟蒙,我們到底要做點啥呢?

其實我們不用做啥,就謝天謝地了對於學齡前的孩子,當下最重要的,就是保護好孩子的天賦,別用我們大人的眼光、標準去衡量孩子的畫,更不要隨意指手畫腳、評判或是引導孩子畫得多具體、多複雜……

那天我在朋友圈裡,感慨老師發的樣本其實對孩子是很不好的指引,但很多朋友還是覺得,沒啥吧?老師給的畫多好呀,只有一位學過少兒美術心理的朋友,說得通俗易懂又風趣:

是的,我們不用懂什麼高深的原理,和別人普及美育原則也抽象了點,這句真是乾脆明了啊:

小孩畫畫、大人別摻和!

小孩畫畫、大人別摻和!

小孩畫畫、大人別摻和!

重要的話值得說3遍

是的,其實自己從小到大,就是被填鴨、臨摹式的美術教育灌輸成長,我在畫畫方面,幾乎是沒有什麼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所以現在對於怎麼引導孩子,也真的是不敢班門弄斧。

「少即是多」,絕對是個真理,如果非要再做點啥幫助孩子,我參考書上和專業朋友的建議,總結了幾點:

1)了解孩子的分齡畫畫特徵,提供畫畫環境和材料,尊重孩子的天性。

整體來說,1到3歲,屬於孩子的塗鴉期,主要是熟練運用手部的力量;4-6歲以上,多啟發孩子的觀察能力。

我們可以儘可能提供多一些的豐富材料給孩子去探索(比如紙、布、舊衣服、舊木板、舊瓷磚、塗鴉牆、畫筆等);3歲以上,還可以給孩子準備個單獨的小本子——「繪畫日記」,鼓勵孩子每天去畫、培養習慣。

給孩子機會多嘗試一些繪畫材料也很有趣,蠟筆、彩鉛、水彩、油畫筆……小葉子之前喜歡用蠟筆或者彩筆,最近有一套新教具里有水彩、噴墨(今天次條有介紹哦),她很感興趣,喜歡每天在自己的專屬小本子上畫畫畫。

2)少干預、多陪伴,多去「傾聽」孩子的畫。

孩子的塗鴉作品,尤其3、4歲以前,真的很抽象,基本都是鬼畫符,按大人的眼光去欣賞,絕對是這種感覺:

所以我們要少說甚至閉嘴,當孩子說「一起畫」,她的本意是,「陪著我看著我畫」,千萬別秀咱們的技能,而且過程中要仔細聽聽,孩子對自己的作品是怎麼想的,多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這是什麼?」「你願意和我說說你的畫嗎?」我一般還會鼓勵孩子的想法,當媽呀,你得會演,「哇!!你很有自己的想像力!」

小葉子作品

3)帶孩子觀察、感知生活本身。

藝術來源於生活,不要告訴孩子月亮怎麼畫、小草怎麼畫,最好的方法,是啟發孩子在真實的場景中去觀察,然後通過繪畫表達。

比如平時帶娃在小區溜達、去了什麼地方、沿途都看到了經過了什麼,都可以和孩子互動:這是什麼?是什麼顏色?什麼形狀?像什麼?

我常常驚喜小葉子的聯想能力,比如她喝黃色的苞米面粥的時候,會和我說,「媽媽,好像雞蛋黃」;觀察天上的白雲,她會說,「像雪山!」這些事物和關聯,來自繪本的講解,更來自於日常的點滴。

拿這幅畫來說,我們誰都沒有告訴小葉子,花該怎麼畫。其實這是在做咱們之前開團的playbox實驗時,需要用到花瓣去顯像「雞毛信」,小葉子注意到了花的形狀和配色,我完全沒想到,她會用到畫畫上。

如果我們在家能做到這些,對孩子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說,就已經是莫大的保護和鼓勵了,不過我還是期待,能和老師們溝通溝通,畢竟整班家長都以為老師發的畫,才是標準答案。

我也分享自己的一點小「技巧」,就是在大群里保護老師權威,不要直接說這樣的引導不當,而是私信溝通,並且不是以所謂的「專家」身份,只說自己帶娃畫畫的挫敗經驗。

我還搜了一篇指導怎麼才是正確培養孩子畫畫的文章給她(為了掩護身份,木有發我寫過的hiahia),驚喜的是,老師反饋很正向,及時地在群里和家長們說明了:)

所以最終,在小葉子同學(的家長們)創作的這樣一群畫作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慢成長 的精彩文章:

明明自己會做,偏偏說不會,孩子「倒退」的真實原因卻是……

TAG:慢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