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哲學的互聯
看了近期幾篇文章,關於哲學和音樂的,略有所思,略有所慮,當然,也略有所感,因此,謹記我父輩的教誨:遇上問題,要多問問為什麼?有什麼疑難雜事,要多去和同齡人溝通,有什麼好的想法,就要立即寫出來,俗話說「好記性比不上爛筆頭」。現在回想,說的很好,的確應該寫一些東西了!作為工作紀要,也可作為心情驛站!
首先,為什麼略有所思呢?
音樂藝術在人類生活中佔據了穩固的重要地位。從古希臘到現代,有不少哲人對音樂曾有深入的見解和精闢的論斷。例如:柏拉圖,他曾在《理想國》中強調音樂的教化作用;康德、黑格爾、叔本華等等,都對音樂的論述總都能抓住音樂哲理思考中的核心;克爾愷郭爾和尼采則更為靠近音樂實踐和音樂生活……
而我想小節:這個音樂實踐和音樂生活,才是我所要解決,相信也是讀者喜歡了解的「當務之急」。
當然,哲學家不必親自譜曲,音樂家無須著書立說,但哲學家須在音樂中領悟人類崇高情感的浪濤,音樂家應在哲學裡窺見人類歷史之車的軌向。
那麼,為什麼又略有所慮呢?
哲學是認識的抽象,音樂是感知的抽象;哲學是人類智慧的抽象,音樂是人類心靈的抽象;兩者相輔相成不足為過吧?在哲學的金字塔中,可以追蹤人類理智的行進足跡;在音樂的大世界中,蘊含了人類自誕生之日而起的「喜怒哀樂」。
哲學家用邏輯來解釋世界,音樂家創音響來包容世界。哲學家的思考是冷峻的批判,音樂家的思考是熾烈的演唱。
那,我呢?現在境遇及狀態,被很多事情所牽連,我責無旁貸。但,又不知所措。這裡的哲學,不是狂人幻夢、騙子囈語;這裡的音樂也非俚曲艷詞、輕歌曼舞。
試想,現在有什麼會讓自己歡喜,讓自己憂愁呢?哲學充滿了矛盾,音樂也必須在和弦的建立和解決之間進行。就像我,離開大學後,才發現和聲與曲式是那麼的實用和常用……
最後,略有所感什麼呢?
音樂家在哲學的思考中,會尋找出與人類命運相關的動機;哲學家在音樂的陶冶里,能確定自己體系的理性基礎。歷史在沉澱、在升華,在追求絕對真理的路上處處可見相對的真理,在表現絕對完美的途中常常出現相對的完美,這便是真正的「哲學和音樂」、「音樂和哲學」互聯。
因此,哲學家和音樂家都要有寬大、深刻、單純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在歷史的必然中去尋求偶然。除非有一天,理智和感情的界限消失。
世界,歷史,是需要偉大的哲學家和偉大的音樂家的,在人類思維形式的兩極抽象中領悟到真理和美,從而使他們的創造趨近於那「真理和美」的永恆。
TAG:你我TA音樂與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