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妊娠及母乳餵養如何預防乙肝傳播?

妊娠及母乳餵養如何預防乙肝傳播?

根據2018美國肝臟病學會有關精神,整理關於生育婦女妊娠、生產及母乳餵養等有關乙肝防治問題。

【阻止乙肝母嬰傳播】

所有孕婦均應篩查HBsAg。新生兒在出生後應立即接種HBIG及乙肝疫苗。對於HBVDNA>2×105IU/mL的孕婦,推薦在第三個妊娠周期接受抗病毒治療。產後的1個月內,部分女性(大約25%)出現肝炎活動,伴或者不伴HBeAg血清學轉換。血清學轉換率可高達17%。推測原因:產後皮質醇水平快速下降,類似於類固醇治療撤停,從而誘發血清學轉換。儘管肝炎活動是輕微的,可以自發緩解,但是,也有圍產期急性肝衰竭的病例報道。一項研究顯示:第三個妊娠周期抗病毒治療的女性,延長治療至產後2~12周,並不能阻止產後肝炎活動。AASLD指南推薦:應實施預防性抗病毒治療,阻止母嬰傳播,應在分娩時停葯,或者產後4周停葯。

第三個妊娠周期實施抗病毒治療的系統性綜述表明:可以明顯減少圍產期HBV感染,採用的抗病毒藥物包括: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者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TDF),首選TDF,主要因為抗病毒能力及關心耐葯問題。2項最近的隨機對照試驗,在第三個妊娠周期,比較TDF vs未接受抗病毒治療,最後確定:對於高HBV DNA水平的孕婦,治療組可以明顯降低母嬰傳播的機會。

【抗病毒治療對嬰兒的安全性】

一項研究顯示:TDF治療組中,母親肌酐水平升高更為常見,但是沒有1例患者具有臨床意義。2項研究發現:在早產率、先天性畸形率、或者Apgar評分方面,治療組與對照組並沒有差異。研究顯示:接受抗病毒治療母親娩出的新生兒安全性(包括骨骼生長),TDF治療組並沒有增加不良事件。先前的HIV感染孕婦的研究顯示:暴露於TDF的新生兒,與未暴露新生兒相比,前者的全身骨密度下降多出12%[74],隨訪2年時,兩者則沒有差異。

【妊娠期間是否可進行侵襲性操作】

如:羊膜腔穿刺術,是否會增加新生兒HBV感染的風險,目前還不清楚。兩項研究,分別納入了21例及47例HBsAg陽性母親-嬰幼兒的配對分析,結果表明:羊膜腔穿刺術傳播HBV的風險較低。但是,最近的研究表明:對於高病毒載量(HBV DNA≥107copies/mL)的母親,接受羊膜腔穿刺術,與未接受該操作的相比,前者可明顯增加母嬰傳播的風險(50% vs 4.5%,優勢比21.3,95% CI:2.96~153)。因此,對於高病毒載量的孕婦,評估羊膜腔穿刺術的潛在效益時,必須考量母嬰傳播的風險。

【母乳餵養是安全的】

儘管抗病毒藥物的說明書不推薦服藥期間進行母乳餵養,但是,臨床研究支持:服用這些藥物時,行母乳餵養是安全的。

妊娠期間,接種乙肝疫苗是安全、有效的。另外,母親體內的抗體進入至新生兒體內,隨著時間的推移,低度逐漸降低,但是,並不需要再次接種疫苗[80]。對於高危孕婦,加速疫苗接種策略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慢性HBV感染並不會影響妊娠的結局,除非已經存在肝硬化或者進展期肝病。但是,還是需要額外的處置,以評估母親的病情,確保新生兒接種HBIG及乙肝疫苗。

【推薦意見】

1.孕婦接種乙肝疫苗是安全的,對HBV感染無抵抗力的孕婦,可接種乙肝疫苗。

2.妊娠期間發現HBsAg陽性的母親,應接受額外的檢測(ALT,HBV DNA,HCC影像學篩查-如果存在指征),並且確定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療。

3.符合HBV治療指征的孕婦,應接受抗病毒治療。對於無治療指征,但HBV DNA>2×105IU/mL的孕婦,在第二個妊娠周期可接受抗病毒治療,目的是預防母嬰傳播。

4.HBV-感染的孕婦,未接受抗病毒治療,以及停用抗病毒藥物,或者分娩後停用抗病毒藥物,應密切隨訪,直至產後6個月,目的是檢測有無肝炎活動及血清學轉換。之後長期隨訪,以評估未來治療的需求。

5.對於HBsAg陽性母親,且高病毒載量,考慮實施羊膜腔穿刺時,應考慮母嬰傳播的風險。

6. HBV-感染的孕婦,如果存在肝硬化,則按照高危產婦進行處置,並且接受TDF治療,以預防肝臟失代償。

7.妊娠期間發現HBV感染孕婦的性伴侶,應評估是否存在HBV感染,如果需要,應接種乙肝疫苗。

8.不禁止母乳餵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乙肝 的精彩文章:

預防乙肝的5大「誤區」,看到第2個已經很多人中招了,有你嗎?
盤點近期乙肝重點突破研究,我們離治癒將越來越近!

TAG:乙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