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與欣賞
note
1
攝影概述
攝影術的誕生和發展
時至今日,攝影術發展已有170多年了。
1839年8月19日,路易斯·達蓋爾的銀版法攝影術由法國政府在法蘭西學院的一次會議上公諸於世,僅一個小時後,全城的光學儀器商店就被蜂擁而至的消費者擠滿了,他們爭相購買可以拍攝圖片的器械。這僅僅是開始,攝影術的流傳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誕生不到10年間,僅在巴黎,2000台相機和超過50萬張攝影用金屬板就被搶購一空。這股騷動和熱潮席捲了整個世界。1853年,美國一萬多名攝影師拍攝了近30萬張照片。1856年,倫敦的大學增添了攝影課程。一個新的藝術樣式就此誕生。
論及歷史,我們不能忘卻那些先驅者的功績。同時,不能不提及三位最重要的創始者:
·約瑟夫·尼埃普斯——世界上第一幅永久性照片的成功拍攝者。
·路易斯·達蓋爾——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攝影術的發明人。
·威廉·塔爾博特——由負像到正像,現代攝影法的奠基人。
窗外 約瑟夫·尼埃普斯 攝
巴黎寺院街 路易斯·達蓋爾 攝
note
2
藝術攝影演變與風格流派
藝術攝影
藝術攝影指攝影中的藝術部分。它作為一個重要的攝影門類,以藝術性與實用攝影和新聞攝影等相區別。藝術攝影是通過塑造藝術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來表達攝影家主觀思想情感以及藝術情趣的一種攝影形式。
繪畫主義攝影
1839年攝影藝術問世。人類在應用中,為滿足攝影的客觀複製性功能,進一步自然地產生了用攝影作為手段進行藝術創作的興趣。首先是那些有繪畫修養的攝影者,用攝影製作出有繪畫效果的照片。
攝影與繪畫以各自所具有的特性,開始了交融互補的嘗試,形成了藝術攝影的初級階段。而作為藝術攝影史上的第一個流派,則是始於19世紀50年代的畫意攝影運動。興盛至19世紀末,消退於20世紀20年代。在發展時期產生的主要支流有:高藝術攝影、自然主義攝影和印象派攝影。
兩種人生 奧斯卡·雷蘭德 攝
自然主義攝影
19世紀80年代,伴隨著高藝術攝影的衰落,寫實風格的畫意攝影——自然主義攝影出現。自然主義攝影隨藝術上的自然主義思潮出現,代表人物英國的彼得·埃默森, 1889年著有《自然攝影》,代表作《收穫》
收穫 彼得·埃默森 攝
印象派攝影
19世紀90年代,又興起了印象派攝影。印象派繪畫、自然主義攝影的焦點視覺理論和樹膠重鉻酸鹽印相工藝是促成這一潮流產生的主要因素。受印象派繪畫的影響,許多攝影家開始運用各種柔焦和軟焦手法,竭力將影像朦朧和柔化,以使作品看上去更像印象派繪畫的效果,藉此來實現他們所認為的藝術化。
蔥田 喬治·戴維森 攝
note
1
攝影的功能
攝影的審美功能
一幅優秀的照片,從內容上應反映具有審美價值,積極向上的事物及作者對該事物的審美觀;同時,在畫面的構圖形式上又要符合人類對畫面的審美要求和自然美的規律。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在觀賞攝影作品時,自覺自愿地接受畫面的審美觀,在潛移默化中陶冶觀賞者的情操,培養觀賞者的審美觀。通過攝影藝術作品提高人們對自然界和社會美、藝術美的欣賞能力和鑒賞能力。人對自然界和社會的審美觀因人的性格、文化程度和社會閱歷的不同而不同,但較高的審美能力卻需要在較高的文化氛圍和環境中熏陶培養。所以,攝影作品的藝術美能使人在觀賞的領略中接受熏陶,在觀賞的愉悅中培養審美意識。這些具有審美價值的照片可以說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具備了攝影作品的審美功能
生命系列 王傳東 攝
攝影的認識功能
攝影的認識功能指人們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現象的認識是通過多種渠道和方法進行認識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再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再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完成的。攝影之所以具有認識功能是無可非議的,就其功能講是因為它幫助人類記錄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使人們能夠超越時空的限制認識客觀自然和人類社會。正是攝影的這項功能,成為人的眼睛視覺功能的擴展,幫助人類完成用眼睛完成不了的各種觀察。攝影不僅記錄人眼看得見的事物,也能記錄人眼看不見的事物(紅外攝影)。
奶滴皇冠 哈羅德·埃傑頓 攝
攝影的教育功能
攝影不僅能客觀真實地記錄人類社會現象和自然界中的客觀現象,還能在所拍攝的圖片信息中傳達著攝影者本人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情感。通過創作者所選取的瞬間以及拍攝時所選用的拍攝角度、拍攝光線和畫面結構到最後的剪裁,反映出攝影者對於自然現象和人生觀的評價和態度。事物總是在人們對它有了認識後才能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所以,當觀賞者在欣賞圖片的過程中又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來自圖片內容的教育,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的,它既不是理論的推斷,也不是刻板的說教,所以它所表現的教育往往是不完全的,然而它的教育威力又無法估量。
托起明天的太陽系列·大眼睛 解海龍 攝
責任編輯:王歡 冷壁辰
微信排版:杜羊媛
※不說了,我已經沉迷了
※誰還敢說你不是一個心靈美的Boy/Girl?
TAG:攀枝花學院人文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