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病入絡,艾灸補虛,治療一切慢性病必灸絡穴!

久病入絡,艾灸補虛,治療一切慢性病必灸絡穴!

即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

GIF

今天的分享開始了

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為絡穴(Luo-connecting point),又稱「十五絡穴」。

「絡」有聯絡、散布之意。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一絡穴。十二經脈的絡穴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任脈絡穴鳩尾位於上腹部;督脈絡穴長強位於尾骶部;脾之大絡大包穴位於胸脅部。十五絡脈是從本經(脈)別出之處的穴位,其中十二經脈的絡穴,有溝通表裡經脈和治療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裡兩經同病的見證;任脈督脈及脾之大絡有通調軀幹前、後、側部營衛氣血和治療胸腹、背腰及脅肋部病症的作用。

絡穴的治療作用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絡穴各主治其絡脈虛實的病證。如手少陰心經別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皆可取其絡穴通里治療。

絡穴可溝通表裡兩經 。因此,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裡的經脈的病證。如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疼痛等疾患。少數絡脈還深入到內臟,如足太陰絡"入絡腸胃",手少陰絡"入於心中"。這種聯繫不僅表明該絡脈與內臟在生理功能上的聯繫,而且還直接表明了該絡穴的主治所及。

凡有急性炎症時,刺絡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絡穴在臨床應用時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裡經的原穴配合,稱為原絡配穴法。

總之,絡穴是十五絡脈從本經(脈)別出之處的穴位。其中十二經脈的絡穴,有溝通表裡經脈和治療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裡兩經同病的見證;任脈督脈及脾之大絡有通調軀幹前、後、側部營衛氣血和治療胸腹、背腰及脅肋部病症的作用

十五絡脈從經脈分出處各有1個腧穴,稱之為絡穴又稱「十五絡穴」。「絡」有聯絡、散布之意。十二經脈各有一絡脈分出,故各有一絡穴。

十二經脈的絡穴位於四肢肘膝關節以下;

任脈絡穴鳩尾位於上腹部;

督脈絡穴長強位於尾骶部;

脾之大絡大包穴位於胸脅部。

1、絡穴各主治其絡脈虛實的病證。如:手少陰心經別絡,實則胸中支滿,虛則不能言語,皆可取其絡「通里穴」治療。

2、絡穴可溝通表裡兩經。因此,不僅能治本經病,也能治相表裡的經脈的病證。如: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列缺,既能治肺經的咳嗽、喘息,又能治相表裡的手陽明大腸經的齒痛、頭項疼痛等疾患。

3、凡有急性炎症時,刺絡穴出血,亦有良好的效果。

4、絡穴在臨床應用時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其相表裡經的原穴配合,稱為原絡配穴法。是以臟腑經絡先病、後病為依據。運用時一般是先病臟腑為主,取其經之原穴;後病臟腑為客,取其經之絡穴。

GIF

絡穴口訣

絡穴口訣

大腸偏歷肺列缺,

小腸支正心通里;

三焦外關包內關,

膀胱飛揚腎大鐘;

胃經豐隆脾公孫,

膽經光明肝蠡溝;

任脈鳩尾督長強,

最後再有一大絡;

脾經大包不可忘。

GIF

15絡穴詳解

一、手太陰肺經:列缺

手太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於穴名交列缺。本絡脈由此處別作聯絡手陽明經絡。


咳嗽、氣喘、咽喉腫痛等肺系病證;

頭痛、齒痛、項強、口眼歪斜等頭項部疾患。

現代常用於治療感冒、支氣管炎、神經性頭痛、落枕、腕關節及周圍軟組織疾患等。

二、手少陰心經:通里

手少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出於穴名叫通里。本經絡由此處別走聯絡手太陽經絡。


心悸,怔仲等心病;

舌強不語、暴喑;

腕臂痛。

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動過緩、中風失語、癔病性失語、精神分裂症等。

三、手厥陰心包經:內關

手心主厥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於穴名叫內關。本絡脈由此處別走聯絡少陽經絡。


心痛,心悸,胸痛、胸悶等心胸病證;

胃痛,嘔吐,呃逆等胃疾;

失眠,癲癇等神志病證;

上肢痹痛、偏癱、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證。

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心肌炎、心律不 齊、胃炎、癔病。

四、手太陽小腸經:支正

手太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支正。內絡手少陰經絡,上行絡於肩偶穴處。


頭痛,項強,肘臂酸痛;

熱病;

癲狂;

疣證。

治療神經性頭痛、疥瘡、神經衰弱、精神病等。

五、手陽明大腸經:偏歷

手陽明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偏歷。別走而入於手太陰經,其別出的,走入耳中,合於該部的主脈。


耳嗚、鼻衄等五官疾患;

手臂酸痛;

腹部脹滿,水腫。

現代常用於治療扁桃體炎、水腫、前臂神經痛等。

六、手少陽三焦經:外關

手少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外關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相合。


頭痛,頰痛,目赤腫痛,耳鳴,耳聾,喉痹等頭面五官疾患;

熱病;

脅肋痛,上肢痹痛;

瘰癧。

臨床常用於治療偏頭痛、高熱、神經性耳聾、肋間神經痛、落枕、急性腰扭傷等。

七、足太陽膀胱經:飛揚

足太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飛揚。別走足少陰經。

頭痛,目眩;

腰腿疼痛;

痔疾。

現代常用於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腎炎、膀胱炎、痔瘡、下肢癱瘓等。

八、足少陽膽經:光明

足少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所在處有穴名叫光明。別走足厥陰經,向下絡於足面。


目痛、夜盲、目視不明等目疾;

下肢痿痹;

乳房脹痛,乳少。

現代常用於治療視神經萎縮、白內障、近 視、乳腺炎、產後缺乳等。

九、足陽明胃經:豐隆

足陽明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豐隆。別走足太陰經。又一支別行的,與該處其他各經這經氣相會合,向下繞絡於咽喉。

第10個,脾經上絡穴,留給你們做作業

十一、足少陰腎經:大鐘

足少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大鐘。別走足太陽經。又一支別行的。與足少陰本經經脈上行的相併行,走於心包絡下向外貫穿腰脊。


癃閉,遺尿;

月經不調;

腰脊強痛,足跟痛;

氣喘,略血。

現代常用於治療尿瀦留、神經衰弱、哮喘等。

十二、足厥陰肝經:蠡(lí)溝

足厥陰經脈的主要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蠡溝別走足少陽經。又一支別行的經過脛部上至睾丸部,歸結於陰莖。


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睾丸腫痛、遺尿等婦科及前陰病證;

疝氣;

小便不利;

足脛疼痛。

現代常用於治療陰道炎、子宮內膜炎、子宮脫垂、睾丸炎等。

十三、任脈:尾翳(yì)

任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尾翳(即鳩尾穴)。在鳩尾骨尖下部,散於腹部。


呃逆;

胸悶,心悸,心煩,心痛等,心胸病證;

癲癇。

現代常用於治療心絞痛、冠心病、胃炎、癲癇、癔病等。

十四、督脈:長強

督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有穴名叫長強(在尾閭骨端下)。別行走足太陽經絡,深入貫穿膂內。


泄瀉,便秘,痔疾,脫肛等腸腑病證;

癲癇;

腰脊及尾骶部疼痛。

現代常用於治療痔瘡、癲癇、癔病等。

十五、脾之大絡:大包

脾臟的大絡,有穴名叫大包,這支大絡布三於胸脅。

治療時可取大包穴。


氣喘;

胸脅痛;

全身疼痛,四肢無力。

現代常用於治療支氣管哮喘、肋間神經痛、肢體疼痛等。

GIF

絡穴艾灸方法

1、懸灸;迴旋灸;都可以

2、藉助艾灸工具;灸盒。點我進入商城選購艾灸工具

溫馨提示:

而且絡穴和原穴一樣,是可單一單灸的,所以當你實在找不到配穴,就找絡穴;一般絡穴治久病,慢病;原穴補元氣,比如肺氣不足;灸肺經原穴太淵,如果肺的問題,已經很長時間了,就找絡穴列缺。這個能理解吧。

看大家自己家裡有什麼工具,只要堅持艾灸,都是最好的養生生活方式。

當然我本人是推薦用艾灸刮痧罐的方式比較好,因為可以重灸,懸灸;效果立竿見影。不浪費艾能。而且可以走罐,對於不通的經絡可以刮痧,疏通經絡效果非常好。碰到結節就重灸懸灸。我最喜歡用這款調理自己和病人都是這麼使用的。點我了解艾灸罐詳情

GIF

加油,記得明天繼續學習喲

想學習更多艾灸配穴知識的朋友,

可以掃描/長按下方二維碼進行關注

我們下期再會

善灸者壽;愛灸者康

感謝艾讓我們相遇

為中醫點贊分享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 的精彩文章:

艾灸有多好?試了就知道
昇陽氣,艾灸治脫肛

TAG: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