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只要能初心不改,終將成佛度眾生

只要能初心不改,終將成佛度眾生

唐宣宗李忱是唐朝第十六代皇帝,在他還沒當上皇帝的時候,由於被唐武宗迫害而逃到香嚴智閑禪師那裡出家避難,香嚴禪師知道他不是一個平凡的人,經常刻意指導他錘鍊他,有一次他們兩人云游到廬山瀑布前,香嚴禪師對他的弟子李忱說,我出詩的上半句,你來續下半句。香嚴禪師說道:「千岩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李忱馬上續到:「溪潤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香嚴禪師在李忱的詩中看到他非凡的大志,知道他終有一天會龍歸九天。

地藏王菩薩被稱讚為大願第一,是所有眾菩薩中願望最大的,世尊曾經稱讚地藏菩薩說:「觀音尚有成佛之日,眾生無盡故,地藏亦終不成佛,吾助汝喜,給汝神力。」地藏菩薩因此發願道:「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其實,只要初心不改就已經立地成佛了,至於證不證菩提,成不成佛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俗話說,你儘管努力向善,其他的事上天自會安排。一個致力於為理想奮鬥的人,最終的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把握好生命的每一天,結果如何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不要以一時的得失去看待生生世世的輪迴。

學佛的人都知道,《金剛經》是六百部般若經典的總綱。

六祖說過:常常持誦金剛般若經,可以明心見性。金剛經講般若,般若講心,心講發願,發願就是立志,就是初心不改,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須菩提代眾生問佛,當人們發了善心善願以後,要怎麼做才能令心安住下來,換句話說就是如何做到初心不改降伏妄念,持續地堅守自己的初心,正如《華嚴經》所說:致心一處,無事不辦。世尊說,好啊!須菩提你問得好。就是這樣把心安住!

世尊接著說:須菩提,你要這樣發願,所有眾生你都要立志把他們度化成佛,他們都成佛以後,你的內心不要生起眾生是因為你的幫助才成佛的念頭,其實,眾生是憑自己的努力成佛的,和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所謂佛不度眾生,眾生自度是也。

在生活中,我們發願升官發財,榮華富貴,我們也可以發願拯救地球做大英雄。據說希特勒落魄的時候在街上乞食,他看到元首的車隊在面前經過,他對自己說,大丈夫就應該這樣氣派。想什麼就能得到什麼,關鍵是能否具足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勇氣和擔當。

初心很重要,初心是一切思想和行為的動機,燕雀只知道在叢林中覓食,鴻鵠卻有一飛衝天的大志。道德觀的根本是自我約束內心的思想和慾望,也有指導大眾向善的作用。宗教則更進一步,主動教育和踐行道德觀的實施。佛教最圓融,帶領眾生共同走向圓滿的覺悟。這與當今中國領導人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王獻之自幼隨父親王羲之練習書法,以行書和草書聞名於世,在楷書和隸書上也有很深厚的功底,書法界把他們父子倆稱為「二王」。有一次王獻之問父親如何才能把字寫好,王羲之指著一個大水缸說,把十八個水缸里的墨水寫完。

世間的功名需要一生的努力才能獲得並保持,所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在奮鬥的時候保持勤奮警醒,向上的精神,成功以後卻容易自我迷失於享樂和驕傲自滿的情緒之中,忘記了開始奮鬥的初心,更忘記了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的古訓,不知道成就越大危機越多,危險越大的哲理。龍椅人人想做,個個想黃袍加身,趙匡胤杯酒釋兵權,就是深諳其中之道,深知危機四伏,應當時刻保持初心和內心的覺醒。

如果能保持初心,就不會有那麼多貪官,從高位淪落牢獄。如果能保持初心,就不會有那麼多億萬富豪自殺身亡。如果能保持初心,就不會有那麼多王朝更迭,江山易主。可惜世間沒有如果,若要如果,請保持初心,則必無悔亦無怨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研佛舍 的精彩文章:

《心經》的系列講解

TAG:研佛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