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萬元戶」,一個80年代初很流行的詞,也是許多農民羨慕的稱謂。顧名思義,「萬元戶」就是收入達萬元的戶,或是家裡有萬元積蓄的戶。在當時的農村,誰家能稱得上「萬元戶」,就是家庭擁有巨額財富的代名詞,是先富起來的代名詞。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1980年4月18日,新華社播發一篇通訊《雁灘的春天》,報道了1979年末蘭州市雁灘公社灘尖子大隊一隊社員李德祥家裡有六個壯勞力,當年從隊里分了一萬元錢,社員們把他家叫「萬元戶」,李德祥成為我國首個公開報道的「萬元戶」。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1980年11月17日,新華社發表了記者李錦拍攝的一幅照片,報道了臨清縣八岔路公社趙塔頭村一隊社員趙汝蘭,當年一家種棉花純收入10239元,這是媒體首次報道山東「萬元戶」的消息,趙汝蘭也成了山東首位見諸報端的「萬元戶」。這則攝影報道先後被國內外51家新聞媒體採用,「萬元戶」一詞也隨之流行起來。趙汝蘭老人已於2004年去世,他的老伴王立芬回憶:「那時候他爹領著幾個孩子,一天到晚撲在棉花田裡。年底賣了棉花,家裡一下子成了『萬元戶』。從那時起,不但全家人的吃穿不愁了,而且當年就用賣棉花的錢,先後添置了5輛自行車、3台縫紉機、兩塊手錶、1台座鐘和兩部收音機。」

趙汝蘭的大兒子趙光澤回憶,「當上面有人來問我們家當年的收入時,我父親又『害怕』了,吞吞吐吐只說沒收幾個錢。」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萬元戶」,掀開了中國人致富的潮流。

湖北房縣有個靠承包集體果園致富的農戶,近兩年,不僅大隊幹部以各種名義上門吃喝,連各種會議、上級來人、大隊放電影、演戲……都要他家管飯。這些人大都吃完嘴一抹,不給錢也不給糧。搞得這戶社員叫苦不迭,表示不願意再承包果園了。「紅眼病」是長期形成的「越窮越革命」的「左」的思潮和絕對平均主義在農村的表現。群眾說,「紅眼病」不治,致富積極性調動不起來,致富的門路就打不開。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但有些地方卻沒有這類「紅眼病」。據曾任廣東省南海縣委書記的梁廣大回憶,80年代初期,南海富起來了。有一年春節,縣裡開著一溜車隊,敲鑼打鼓進入那些先富起來的村,下車後幹部們抬著6頭重達百斤的燒豬,還有自己釀造的10壇酒請社員吃飯。

1980年代成了「萬元戶」都不敢聲張

1982年,誰也不敢露富的時候,上海嘉定一位農民陸榮根,公開宣稱:「我承包養雞,去年收入超過一萬五。」他成為上海郊區第一個主動亮相的「萬元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官婉婉 的精彩文章:

「閱男無數」的川島芳子到底嫁給了誰
「山西王」閻錫山金融興省登上美國《時代》

TAG:上官婉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