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國之寶」沒有被日本人搶走,卻差點被郭沫若毀掉
文史
05-0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古文物遍佈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中,而這些古文物在中國最孱弱的時期,一直被外國覬覦。
1939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吳培文的親戚在下地幹活的時候發現了「鎮國之寶」,為了防止日本人搶奪寶物,大家帶著這件寶物躲來躲去的。由於這件寶物,吳培文被稱作「護鼎英雄」。這件寶物叫做後母戊鼎,是目前為止最大的青銅器,是從十幾米深的地底下挖出來的。
後母戊鼎源於商朝,做工十分精細,是當時皇室的寶物。吳培文挖到這件寶物的消息傳出去了,有不少富商就來出錢購買。購買過程中拆下了後母戊鼎的一隻耳朵之後,又沒賣成。後來,漢奸將消息傳到了日本人的耳朵,日本人便來村裡找,但是村民們偷梁換柱將真正的後母戊鼎保存下來了。
抗戰勝利之後,後母戊鼎一直留在了中國,郭沫若又出來搞事情了,他破譯鼎上的文字為「司母戊」,「母戊」是商王武丁的后妃的廟號,此鼎就是武丁的兒子祭祀他們母親而制。郭老認為「司」是祭祀的意思。但是,越來越多的學者確定下來,那個字就是「後」而不是「司」。「後」的意思是皇天后土。
最終,這件鎮國之寶沒有被買走,也沒被日本人搶走,而是差點毀在了郭沫若手裡。
※歷史上有哪些在位時間很短,卻有所作為的皇帝?這五人上榜了
※抗戰時,有這樣一支隊伍令日軍頭疼不已
TAG:圖片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