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拿破崙的騎兵及其戰術運用

拿破崙的騎兵及其戰術運用

法國大元帥薩克斯曾在《我的遐想》中寫道:「老兵和老馬都是好的,新兵與新馬毫無用處。」這充分體現了騎兵需要長期進行專業技術戰術養成訓練。新兵要成為合格的步兵已經頗費周折,而要想成為「高高在上」的優良騎兵,所付出的努力將遠多於步兵戰友。培育、保養戰馬也需要漫長的時間與可觀的精力。正如法軍騎兵名將南蘇蒂所述——馬沒有愛國主義,精神力量可以讓士兵在困苦環境下堅持奮戰,卻無法作用到戰馬身上,它們需要反覆的訓練與足夠的補給。

第4 驃騎兵團在弗里德蘭會戰中發起衝擊

儘管騎兵在挑揀新兵時傾向於選擇來自牧區或擁有騎乘經驗的人員,但絕大部分新兵依然是從未騎過馬的普通農民。最開始的訓練不會設在馬上,新兵要和步兵一樣學習站姿與行進。

步行練習有所收效後,新兵就要開始以個人為單位學習騎乘相關動作。當然,這一部分訓練也不會直接上馬進行,新兵需要首先學習如何給馬裝上馬勒、馬鞍和其他各類馬具。通過檢查後,新兵才能在負責教授騎術的軍士的監督、保護甚至打罵下完成上馬動作,有人甚至要通過木馬來學習基本動作。當新兵終於學會上馬後,軍士便會要求坐在馬鞍上的騎手不許觸碰韁繩,還要將雙手交叉在胸前,單純憑藉下身使力穩坐於馬上。此後,新兵將逐步學習如何以單手、雙手操縱韁繩,以韁繩控制馬匹;如何使用馬刺;如何控制馬匹的速度和方向;如何在缺乏馬勒、馬鞍、馬鐙的狀況下快速上下馬;如何在馬上使用冷兵器乃至裝填、拆卸、組合槍支。

新兵的單人馬術逐步成熟後,也會進行四人一隊的初步隊形練習,最終和步兵一樣學會以密集隊形展開機動和戰鬥。能力最強的一批騎兵還會接受馬上散兵戰訓練,成為執行前哨戰任務、在行進中護衛側翼的側衛騎兵。一般而言,資質較好的騎兵新兵需要三到六個月時間掌握基本技能,資質較差的新兵可能需要長達一年的基礎訓練時間。

根據1804年《臨時條令》列成的法軍胸甲騎兵中隊橫隊陣形

與步兵一樣,騎兵衝擊力主要來自隊形和速度,各國正規騎兵的基本戰術單位均為中隊。以法軍為例,其每個團下轄4 個中隊, 儘管重騎兵中隊理論編製為172 人,輕騎兵、龍騎兵中隊為232 人,但實際上胸甲騎兵、卡賓槍騎兵中隊人數約為100 人,獵騎兵、驃騎兵中隊人數略多,在戰時能達到150 人左右。每個中隊下轄2 個連,每連轄2 個排。與步兵相似的是,戰時這兩個連將進行人員調整,編成兩個人數大體相當的騎兵分隊。有趣的是,當時的法軍並沒有設立專門的中隊長軍職。一般而言,在戰時負責指揮中隊的是該中隊資歷較高的連長,而名為「中隊主官」(當時已變為軍銜名)的騎兵少校通常會指揮身邊的兩個騎兵中隊。

在戰鬥中,中隊里的大部分軍官與軍士都會身處橫隊側後方收攏隊形。不過,由於騎兵通常情況下無須向前大量輸出火力,指揮官們往往會趕到橫隊正前方,為下屬官兵做出無畏衝擊的榜樣。一般而言,密集隊形中騎兵佔據的左右寬度約為1 米。根據1804 年出版的《騎兵機動與訓練臨時條令》,展開成兩列橫隊的96 人規模胸甲騎兵或卡賓槍騎兵中隊,橫向寬度應為37—38 米。同等規模的龍騎兵中隊寬36—37 米,獵騎兵或驃騎兵中隊寬35—36 米。當然,在實際戰鬥中,嚴格按照條令執行的騎兵之間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若干擠壓乃至碰撞,中隊寬度往往會擴大到40 多米,甚至會演變成50 米以上。1832年的《法軍騎兵條令》便根據實際情況, 將96 人規模騎兵中隊的最大容許寬度調整為48 米。俄軍於1831 年刊布的《訓練手冊》中也規定,120 人規模的騎兵兩列橫隊正面寬度為57 米(80 阿爾申)。至於前後間隔, 兩列橫隊中的騎兵一般在0.65 米(2 法尺) 左右,橫隊厚度通常在6 米左右。

法軍驃騎兵匈牙利馬刀

法軍胸甲騎兵共和十三年式直劍

法軍龍騎兵裝備:共和四年式直劍,1777年式龍騎兵步槍,1763—1766年式手槍、刺刀

根據條令規定,法軍當時的主要騎兵步法可分為慢步、快步、跑步三種,速度依次為每分鐘100、200、300米。俄軍的規定略有不同,其慢步、快步、跑步速度分別為每分鐘50、120、150沙繩(107、256、320米)。

與步兵類似,騎兵在變換隊形時的單位是騎兵排。在戰場上機動的騎兵中隊,多數情況下列成以排為單位的縱隊。以法軍為例:當騎兵中隊抵達預定地點,指揮官下達「注意!各排右轉!進軍!」這三道口令後,中隊便會全體展開成橫隊。在戰鬥中,騎兵時常需要改變陣地,在轉移時經常還需要收攏成縱隊——事實上,騎兵使用最多的隊形變換就是橫隊與以排為單位的縱隊間的轉換。

別列津納河會戰中的法軍胸甲騎兵

拿破崙曾對滑鐵盧會戰中法軍第一軍在英軍騎兵面前的潰敗做出點評:「騎兵衝鋒在戰鬥開始、中間和結束時都同樣有用。只要有可能,騎兵就應當衝擊步兵側翼,當步兵進行正面交戰時,更需如此。」

當騎兵碰到期待已久的進攻機會後,縱隊便會再次展開成橫隊,各個中隊間留下大約10米的間距,騎手們抽出隨身刀劍,伴著號角聲緩慢加速,以各式步法向敵軍發起衝鋒。屆時,鋼鐵相擊的碰撞聲、馬蹄踩踏的嘈雜聲難免令騎兵或戰馬興奮起來。軍官在這時就要確保士兵「保持隊形,不斷發出禁止士兵散開的命令,收緊士兵,確保他們處於完全靜默之中」。根據條令規定,開始衝鋒150 步後,號手就應當吹響「跑步……前進!」的號聲,隨後騎兵便應當全體加速(不過在實際戰鬥中,繆拉麾下的法軍騎兵卻以「衝鋒時快步,退卻時跑步」聞名)。距離敵軍大約100 米時,指揮官奮力吼出「衝鋒!」,號手們隨即奏出衝鋒號音。聽到號聲的第一列騎兵當即將刀劍平指向前,第二列騎兵則高舉兵器蓄勢待發。靜默已久的騎手們發出雷鳴般的「皇帝萬歲!」的歡呼聲, 將胯下戰馬的速度催到極限……片刻過後,瘋狂的人馬潮流便已湧向不遠處的敵軍。

此外,百戰餘生的法國大軍團軍官們還總結出了許多與衝鋒相關的小技巧。輕騎兵專家德布拉克建議,衝鋒之前不妨稍稍收緊馬匹肚帶,士兵也可以喝點東西緩解情緒。要是騎兵打算衝擊步兵或炮兵陣地,最好讓騎手先在敵軍炮彈和子彈火力下暴露一段時間,使其精神更加堅強。事實上,受過些許傷害的士兵衝鋒起來會更勇猛。這不僅是因為士兵具備了復仇意志,還因為這一經歷已經令他們意識到衝鋒比留在原地更安全,一次迅猛大膽的衝擊就有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

騎兵在戰場上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擴張勝利,阻止敵軍重整部隊,這一任務時常會上升到戰略高度。繆拉、貝納多特、蘇爾特在1806年耶拿—奧爾施塔特會戰後進行了行程六百多公里的「三元帥追擊」,切爾內紹夫、本肯多夫等人指揮哥薩克在1812—1813年之交從涅曼河一路推進到易北河,這些都可謂拿破崙戰爭中的戰略大手筆。在1805年戰局當中,堪稱典範的戰例是法軍四千騎兵在少量步兵協助下打垮費迪南德大公所部主力,俘獲奧軍一萬二千餘人,繳獲火炮128門、軍旗11面、彈藥車數百輛。

總之,儘管法軍騎兵普遍在騎術、馬匹上劣於聯軍,但他們擁有勇氣、衝勁、堅定的信念、戰友間的團結和大規模作戰中的有效配合。在1805—1807年,法軍還具備顯著的各兵種協同訓練優勢。最重要的是,法軍騎兵擁有大批目光銳利、能夠一眼洞悉戰局的騎兵指揮官和幾乎難以比擬的數量優勢:克勒曼、拉薩爾、繆拉、蒙布蘭、拉圖爾-莫堡、格魯希、科爾貝、帕若爾、布呂耶爾、科爾比諾……這一連串令人眼花繚亂的名字無不承載著一份份反法聯軍的血淚賬單。因此,在拿破崙戰爭前期,法軍騎兵往往能夠適時出現在關鍵場合,給予聯軍沉重打擊。

圖文節選《戰場決勝者003:線式戰術時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大明開國,朱元璋如何封賞功臣
柏林上空的纏鬥、不斷上升的損失,被嚴重摺磨的盟軍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