豈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豈能讓英魂忠骨再蒙塵!
5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最高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廳日前發出《關於貫徹捍衛英雄烈士榮譽與尊嚴的通知》,強調通過辦理一批典型案件,實現起訴一起、警示一片、教育和影響社會面的良好效果。
一段時間裡,隨著功利主義、利利己主義大行其道,歷史虛無主義興風作浪,社會上出現了一股詆毀、抹黑英烈的惡劣傾向。光怪陸離之奇談怪論、肆無忌憚之醜陋表演,嚴重踐踏了國人情感的底線,嚴重突破了社會道德的下限。
值「英烈保護法」施施行之際,北京日報推出京平文章《守護歷史天空閃耀的群星》,我們在此奉上全文,並撮其大要於「快讀版」,與您一起重溫震撼人心的英雄精神,省思英雄之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深遠價值。
守護歷史天空閃耀的群星(快讀版)
——寫在「英烈保護法」施行之際
京平
(一)在一個民族的精神譜系裡,英雄是最醒目的坐標;在一個國家的歷史天空中,英雄是最璀璨的群星。「保護英烈於法有據,捍衛崇高人人有責」——「英烈保護法」猶如一部響亮的宣言,以法之名、以眾之力,對種種噪音劣行進行莊嚴回擊。「英烈守衛國家,誰來守衛英烈」?這一沉痛的錐心之問終於有了最鮮明有力的答案。
(二)在中華民族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候,「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總有那麼一批頂天立地的人,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前仆後繼,義無反顧,用自己的錚錚烈骨,一次次掮住黑暗的閘門,存續中華文明綿延的火種,守護國泰民安、故園昌盛。中國得有今日,他們理應被永遠感念和銘記,他們的功烈,理應鐫刻在所有後來者、所有承蔭者的心中。
(三)英雄從來不僅僅是名詞,更是動詞。為價值捨棄利益,為信仰拋頭灑血,正是這樣一種人、一種犧牲精神的真切存在,標定了中國人精神天際線的高度。他們向世界宣示:中華民族有氣概同侵略者血戰到底,有決心自力更生光復舊物,有能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今天中華民族氣質中鮮明的尊嚴與血性,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這種高貴的精神氣象淬火而出。
(四)假如說一個強大國家和民族的崛起必然奠基於無數人的奮鬥犧牲,那麼崇尚英雄則是這個民族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當英雄被矮化、崇高被消解、理想被嘲弄,一個社會必然陷入價值混亂與意義真空。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交鋒中,假如不能堅決抵擋並回擊投向英雄的石塊和污水,我們終將失掉自己的精神家園,而流離失所,無所依歸。
(五)抹黑歪風無論如何猛烈,社會良知始終清醒。但必須有親歷者回擊、親屬後代才能起訴的現實局限也在提醒我們:不僅要依法保護英雄人物的個人權益,更要強調判決的公共價值。用事實傳遞真相,用法治捍衛底線,用良知堅守正義,構築起維護英烈權益的「銅牆鐵壁」:每一位為國捐軀的先烈都會被銘記,每一分報國為民的犧牲都會被仰望。
(六)大國崛起,奠基於精神。跨越復興路上的「雪山」「草地」,攻克新時代的「婁山關」「臘子口」,依然需要我們時時拂拭歷史的煙塵。英雄,詮釋了信仰可以抵達的高度,生命可以抵達的高度。守護歷史天空中的璀璨群星並時時仰望之,總能讓我們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升華心靈,平添作為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
守護歷史天空閃耀的群星
——寫在「英烈保護法」施行之際
京平
01
—
「昨天你用生命捍衛我們,今天我們用法律保護你。」
5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全票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國家和人民永遠尊崇、銘記英雄烈士為國家、人民和民族作出的犧牲和貢獻。」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受法律保護,禁止歪曲、醜化、褻瀆、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揚、美化侵略戰爭和侵略行為,將依法懲處直至追究刑責。
在一個民族的精神譜系裡,英雄是最醒目的坐標;在一個國家的歷史天空中,英雄是最璀璨的群星。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然而一段時間裡,隨著功利主義、利己主義大行其道,歷史虛無主義興風作浪,社會上出現了一股詆毀、抹黑英烈的惡劣傾向。光怪陸離之奇談怪論、肆無忌憚之醜陋表演,嚴重踐踏了國人情感的底線,嚴重突破了社會道德的下限。
「保護英烈於法有據,捍衛崇高人人有責」——「英烈保護法」猶如一部響亮的宣言,以法之名、以眾之力,對種種噪音劣行進行莊嚴回擊。「英烈守衛國家,誰來守衛英烈」?這一沉痛的錐心之問終於有了最鮮明有力的答案。
02
—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
我們的國度從來不匱乏英雄。近代以來,在致力於救亡復興的荊棘長路上,約有2000萬名烈士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英勇犧牲。他們中的許多人,青春之花還沒有完全綻放,就在歷史深處壯烈定格。
每思祖國金湯固,常憶英雄鐵甲寒。
曾幾何時,神州支離破碎、生靈塗炭,國難當頭,是那樣一群人,血薦軒轅、視死如歸。蹈海以喚國人猛醒的陳天華,赴死前仍在痛陳「只要我人心不死,這中國萬無可亡的理」;以樹皮棉花果腹的楊靖宇面對日偽軍的勸降,戰鬥到最後一刻,流盡最後一滴血;「無畏將軍」張自忠決意馬革裹屍,「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
楊靖宇塑像。
曾幾何時,祖國積貧積弱、一窮二白,百廢待興,是那樣一群人,篳路藍縷、披肝瀝膽。「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深情寫下《我為什麼回到祖國》,「家窮國貧,只能說明當兒子的無能!」縣委書記焦裕祿,在蘭考工作475天,和「內澇、風沙、鹽鹼」戰鬥了475天,迎黃沙、蹚泥水,走遍了蘭考大地,他的遺言是「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你們把沙丘治好」……
焦裕祿生前照片。
曾幾何時,天災來襲,水火無情,危急關頭,是那樣一群人,捨生忘死,挺身而出。1998年夏荊州抗洪,年僅20歲的李向群暈倒在大堤上,被送進醫院搶救醒來後,又拔掉輸液針管上堤搶險,終因勞累過度壯烈犧牲。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15名空降兵勇士從幾倍於訓練高度的4999米高空「盲降」到崇山峻岭間的震後孤島茂縣,群眾看到「神兵天降」,很多人哭出了聲……
汶川地震發生後,救援人員挺進村落,搜救災民。
時窮節乃現,一一垂丹青。在中華民族最危險、最艱難的時候,「覆屋之下,漏舟之中」,總有那麼一批頂天立地的人,不怕苦、不怕死、不為名、不為利,前仆後繼,義無反顧,用自己的錚錚烈骨,一次次掮住黑暗的閘門,存續中華文明綿延的火種,守護國泰民安、故園昌盛。
每一時代有每一時代的英雄,每一時代亦始終為英雄的光輝所照耀。「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在飄搖沉淪百年之後,中華民族終於由衰轉興,重書大國崛起的滄桑新篇。而在這一恢弘篇章中或長或短的每一字句,都凝鍊了太多英雄令人蕩氣迴腸的一生。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是他們鑄造了民族的血脈精魂。
有人說,墓地是最能讓人參透人生的地方,而英雄烈士們的墓地「比國王的殿堂還要輝煌」。那些長眠於靜謐墓碑上的熾熱生命,正是中國的脊樑,正是支撐共和國巍然屹立的基石。「你們在我們的記憶里,我們在你們為之奮鬥的事業中。」中國得有今日,他們理應被永遠感念和銘記,他們的功烈,理應鐫刻在所有後來者、所有承蔭者的心中。
03
—
英雄從來不僅僅是名詞,更是動詞。
「義之所在,必亟為之」。英雄,總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的逆行,以「我以我血薦軒轅」的犧牲,昭示著自己人生的價值選擇。
一位父親,送給參軍的兒子一面「死」字旗,白布旗正中一個大大的「死」字,旁邊寫著:「國難當頭,日寇猙獰。國家興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過年齡。幸吾有子,自覺請纓。賜旗一面,時刻隨身。傷時拭血,死後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他叫王者成,他的兒子叫王建堂。
根據推測而作成的「死字旗」複製品。
一位母親,抗戰打響,她叮囑兒子記住「咱們是中國人,到死也不能忘了祖宗」。游擊隊成立,她竭盡所能籌軍糧、做軍鞋、照料傷員,先後把丈夫和5個孩子送上前線,他們全部為國捐軀。她叫鄧玉芬,她犧牲的丈夫和兒子分別叫任宗武、任永全、任永水、任永合、任永安、任永恩。
英雄母親鄧玉芬。
一位丈夫,衝破阻力回歸祖國,立即投身陽關外的茫茫荒灘去搞技術攻關,「沒有科研成果,不能家庭團聚,不許親友通信」「飢餐砂礫飯,渴飲苦水漿」,臨行前他告訴妻子:「以後家裡的事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獻給未來的工作了,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這一去就是28年,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的遺言是「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他叫鄧稼先,他的妻子叫許鹿希。
「兩彈元勛」鄧稼先。
一位兒子,為恪守國家最高機密,不得不隱姓埋名,30年未回鄉梓、未進家門。直到後來一篇反映核潛艇研製事迹的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刊登出來,老母親才隱約知道了兒子的事情,流著淚對全家人說:「三哥的事情,大家要諒解。」他叫黃旭華,他的母親叫曾慎其。
「核潛艇之父」黃旭華。
英雄之為英雄,不關其他,其核心特質在他們身上共有的一種基於博大情懷的犧牲精神。中國自古就有眾多語彙形容這樣的精神——捨生取義、毀家紓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這種精神,總是在斷然抉擇和勇毅付出時高光閃現。
埋骨雨花台的烈士,74%受過高等教育;殞身渣滓洞的英靈,70%出身富裕家庭。為價值捨棄利益,為信仰拋頭灑血,正是這樣一種人、一種犧牲精神的真切存在,標定了中國人精神天際線的高度。他們向世界宣示:中華民族有氣概同侵略者血戰到底,有決心自力更生光復舊物,有能力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所過者化,所存者神。」歷史證明,中國挺起腰桿和平建設的戰略空間,是當年無數「冒著敵人炮火前進」的英雄先烈以生命贏得的,今天中華民族氣質中鮮明的尊嚴與血性,很大程度上也是由這種高貴的精神氣象淬火而出。
04
—
習近平總書記說,「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因為「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
盤點歷史記憶,我們不難發現:假如說一個強大國家和民族的崛起必然奠基於無數人的奮鬥犧牲,那麼崇尚英雄則是這個民族必須擁有的價值取向。
隨著物質浪潮的衝擊、價值思潮的開放多元,毋庸諱言,中國社會悄然出現了一種利己主義、功利主義風氣,理想主義、集體主義、英雄主義在一些人那裡被目為過時。當個體利益被無限放大,宏大敘事遭到嘲笑,家國情懷被惡意消解,庸俗狹隘的利益觀就成了衡量一切的標尺。在這把尺子下,為理想獻身的英雄,為民族大義奮鬥的群體,那些照亮人類心靈的理想信念,似乎都成了荒謬虛妄的存在。
有人以想像臆造歷史,荒謬假設「如果不打抗日戰爭」「如果沒有抗美援朝」。有人以學術研究之名宣揚「告別革命」,否定中國一路走來的全部選擇。有人以「虛無」的眼光否定一切,打著「揭秘」噱頭,大做翻案文章,歪曲和貶損英雄。更有一些人,以所謂「精日」自居,身著昔日侵華日軍軍服招搖過市,公然到抗日遺址取景拍照散播,讓人震驚「他們隱藏在你身邊,盼著中國亡國滅種」。
「欲滅其國,先去其史,欲奪其人,先奪其心。」當英雄被矮化、崇高被消解、理想被嘲弄,一個社會必然陷入價值混亂與意義真空。
2018年4月2日,河北省邯鄲市農林路小學的同學們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烈士紀念堂參觀,緬懷革命先烈。
歷史的教訓何其深刻。蘇共只有20萬黨員時打敗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政權;有200萬黨員時打敗了德國法西斯,保衛了政權;有2000萬黨員時卻自己打敗了自己,失去了政權。青年近衛軍英雄奧列格·科舍沃伊的故事被詆毀成離奇騙局;衛國戰爭女英雄卓婭的事迹被「考證」為假的;帶領蘇聯贏得了反法西斯戰爭、建立了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領袖被醜化為暴君惡魔……英雄形象面目全非,信仰燈火七零八落,國家不可避免地陷於動蕩和分裂,直到最後蘇聯解體,人們眼睜睜看著大廈轟然垮塌。
沒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有英雄而不知愛重的民族尤其可悲。
我們務須清醒,捍衛英雄,就是捍衛我們民族的精神豐碑,捍衛全體國人的信仰支柱。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交鋒中,假如不能堅決抵擋並回擊投向英雄的石塊和污水,我們終將失掉自己的精神家園,而流離失所,無所依歸。
05
—
1954年,隆化縣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園,烈士墓中埋葬的是一塊楠木牌,上面用硃砂寫著「以此木代替英雄遺骨」。無法想像,五十餘年後,這位擎天一舉捨身炸碉堡,用血肉之軀開闢出勝利通道的英雄,竟被調侃是「人為創造的經典」。董存瑞的戰友們以古稀耄耋之年紛紛站出來為英雄正名:「我們看到他拉響炸藥包!我們活著,就是見證。我們不在了,真相也還是真相!」
董存瑞手托炸藥包雕塑 。
奔赴朝鮮的前一天,邱少雲在家信中寫道:「我決心殺敵立功,帶著光榮花回來看你們。」無法想像,六十多年後,烈火焚身的英雄竟會因遭網路大V惡語侮辱回到公眾視野。歷時一年多的漫長等待,其胞弟邱少華終於等來了法院判決。「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元」,在收到判決書的那一刻,老人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
2016年3月31日,重慶銅梁,在邱少雲烈士紀念碑前,邱少華老人(左一)和武警官兵一起追憶哥哥的英雄壯舉。
抹黑歪風無論如何猛烈,社會良知始終清醒。但必須有親歷者回擊、親屬後代才能起訴的現實局限也在提醒我們:此類案件「不僅要依法保護英雄人物的個人權益,更要強調判決的公共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講述英雄事迹、致敬英雄精神,號召全社會崇尚英雄、捍衛英雄、學習英雄、關愛英雄。他說:「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層面接連出台舉措,維護英雄烈士的榮光和尊嚴。
2014年8月3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以法律形式將9月30日設立為烈士紀念日,並規定每年9月30日國家舉行紀念烈士活動。
2017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明確,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譽、榮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
2017年全國「兩會」,251人次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強烈建議就保護英烈專門立法。次月,立法工作正式啟動。
最新通過實施的英烈保護法,最終構築起保護英烈的責任主體框架和懲處侵害英烈權益的全方位責任體系,為保護英烈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制度規範和法律保障。
豈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豈能讓英魂忠骨再蒙塵!用事實傳遞真相,用法治捍衛底線,用良知堅守正義。法律空白的填補,見證著社會共識的高漲。
「祖國接你們回家!」2018年清明節前夕,在異國長眠六十餘載的第五批在韓志願軍烈士遺骸登上回國專機,空軍戰機護航,網路留言刷屏:「公辭六十載,今夕且當歸」。高山蒼蒼,江水泱泱,寄託著對烈士的無限尊崇與緬懷。
國家的儀式、法治的進步、個人的守護,構築起維護英烈權益的「銅牆鐵壁」:每一位為國捐軀的先烈都會被銘記,每一分報國為民的犧牲都會被仰望。
06
—
舊恥早湔雪,中國已新生。「血染過的山河,更值得我們和後世謳歌和愛護」。
百年來,愛國主義、英雄主義、集體主義的澎湃熱血鑄就精神秘鑰,成為中國改天換地、開啟崛起奇蹟的第一推動力。
今天,中國已經重回世界舞台中央,面對新的問題、新的挑戰,我們應當怎樣鍛造自己的「國民精神」,確立自己的「國家哲學」?面對紛雜聲音、多元取向,我們又應當怎樣回答好「崇尚什麼 引導什麼 弘揚什麼」的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一語道破: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
大國崛起,奠基於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總有一些價值是不容懷疑的,總有一些精神是不容討論的,總有一些名字是不能忘記的。
一個社會再開放,總要有一方精神的凈土,總要有一個主導的價值觀。跨越復興路上的「雪山」「草地」,攻克新時代的「婁山關」「臘子口」,依然需要我們時時拂拭歷史的煙塵,從英雄的理想情懷和信仰力量中尋找邏輯起點,感悟初心和使命,構建出穩定的「意義世界」。
這樣的信仰,蘊藏著推動時代前進的偉大動力。那些埋頭苦幹者、拚命硬幹者、勇敢擔當者、無私無畏者,就是這個民族、這個時代的英雄,就是中國新的脊樑。
英雄,詮釋了信仰可以抵達的高度,生命可以抵達的高度。守護歷史天空中的璀璨群星並時時仰望之,總能讓我們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升華心靈,平添作為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布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註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歡迎合作,拒絕剽竊。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後台聯繫。
本期編輯:張砥
原創新媒體製作人員:張砥
※「台獨」藝人還想來掙大陸錢?沒門!
※特朗普又要搞「貿易戰」,最緊張的卻不是中國
TAG:北京日報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