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炒房團套路:資本的暴利、普通剛需的災難

炒房團套路:資本的暴利、普通剛需的災難

2017年2月28日,中央再次定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個房地產市場基本定位,意在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但實際上,暴利之下,資本趨之若鶩。很多城市的高房價,都是在炒房團的「努力下」逐步升高,最後定格。那麼房子究竟是怎麼炒的呢?《中國證券報》記錄了幾個例子。

丨漳州9個月,房價漲2倍丨

2016年,魏某和他的朋友們每人拿出200萬,通過調研後進軍漳州房地產。首先通過借、買身份證和收入證明,買下當地名校漳州實驗小學的學區房約50套,相當於控制了這個樓盤近乎全部的流通市場;然後如法炮製其他樓盤接近500套小兩居。此時在他們的刺激下,漳州房價漲幅近2000元/平,時間僅過去3個月。

接下來,他們找到當地有一定規模和壟斷地位的房產中介機構合作,一天一天刷新手中房產的掛牌價格,通過媒體、論壇、公眾號等途徑為學區房、江景房等概念造勢。隨後舊城改造和自然村拆遷形成剛需,泉州、廈門等省內土豪在漳州掃樓等推動下,漳州這個人均收入約3000月的城市市區房價直線上升,從6、7000元向1.5萬、2萬、2.8萬進發。9個月的時間,均價漲2倍,個別樓盤超過3倍,漲幅居全國首列。

而魏某和他的朋友們,手上近500套房已基本轉手,當初投出去1.2億元,凈賺約2億元,已經開始尋找下一個城市。

丨貴陽:地鐵房概念的興起丨

胡某,一名有十年從業經驗的基金經理,和5個夥伴,每人帶著三五千萬現金趕赴貴陽。胡某認為,炒樓和炒股差不多,找准有題材、有概念的樓盤,聯合坐莊吃下市面上的流通盤,而且要小戶型,這樣成本低,收益高。現在投30萬,可能把100萬的房產買下來,不久翻倍,收益一下就放大4倍。

貴陽今年房價約6000元/平,對比其他城市都有上升空間;另外,貴陽還沒有地鐵房的概念,而貴陽市內交通擁堵,是有名的「堵城」。所以胡某他們的下一步計劃是在地鐵交匯處,選擇流通盤較小的小區,一把吃掉所有小戶型,這樣成本低,容易轉手,也容易抬起價格。

丨G縣:炒出來的地王丨

2011年,徐某到江西東部的G縣經營設廠;下半年的某天,徐某被當地縣領導約談,商議干出一番事業。縣領導表示,當地住宅用地每畝大約70萬,徐某和其他開發商在下一宗土地拍掛的時候,舉牌到250萬以上,超出150萬部分,縣財政擇機返還;另外樓盤開發後,縣政府會配合炒高房價。

通過徐某和開發商的運作,那塊地順利被拍到250萬元一畝,後來被規劃成高端住宅項目,2014年開盤價5500元,為當地最高價。徐某表示,項目開發後,會有遊資炒房團上門,和當地中介配合,捂盤惜售,統一提價;如果附近有知名小學分銷,那就是暴利的「學區房」項目。

在上述地塊拍出一畝250萬的史前高價後,G縣又如法炮製了2個「地王」,縣城的房價從3000元/平漲到5000元/平以上,財政收入也增加了3億元/年。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簡單,但實際操作卻千難萬難。前有炒房客資金運轉,後有政府財政依賴,房價高是必然結果。究竟如何讓買房不那麼困難,一方面抑制房價,另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但都是長期而艱難的戰爭。

聲明:本文內容及觀點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資家官微 的精彩文章:

房企大佬預測樓市走勢 三四線城市仍有潛力
樓市調控了那麼久,這些城市的房價真的降了嗎?

TAG:小資家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