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最美的民居,最濃的中國味道!

最美的民居,最濃的中國味道!

老房子

 空

劉和剛 

00:00/04:02

中國傳統民居,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們鑲嵌在祖國遼闊的大地上,一塊塊石磚,一根根梁木,都訴說著國家、民族、家庭的動人故事。

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極具特色的古老名居正逐漸消失。作為這些燦爛文明的繼承者,我們有義務了解它,留住它,保護它!

福建土樓

防火防震,禦敵入侵

福建,簡稱「閩」,閩派民居即流行於閩南地區的一種建築風格。其中「土樓」是其最為鮮明的代表,是一種供聚族而居、且具有防禦性能的民居建築。

歷經500多年傳承而來的土樓,將生土夯築技術發揮到極致。單體建築規模宏大精細,地堡式建築風格沿用至今堅固無比,既可防火防震,亦可禦敵入侵。

常見的類型有圓樓、方樓、五鳳樓、宮殿式樓等,樓內生產、生活、防衛設施齊全,是中國傳統民居建築的獨特類型,為建築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一部號稱為赴12年之約的動畫大片——《大魚海棠》,就是以永定客家土樓作為故事場景的國漫電影,無處不透露著濃郁的客家風情和土樓元素,將永定客家土樓完美生動地還原在了影片中。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

《大魚海棠》的作者也說:「中國福建的土樓有一種夢一樣的神秘感,像是來自世外桃源。」

南靖土樓神似「四菜一湯」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

福建永定客家土樓

陝北窯洞

渾厚質樸、天人合一

陝北及周邊地區的窯洞建築,是西北地區分布最廣的一種建築風格 。

黃土高原的祖先們就是在窯洞中生存、繁衍和壯大起來的。千百年來,無論社會怎麼變革,都未能撼動窯洞在陝北的主導地位。

窯洞選擇了黃土高原,黃土高原選擇了人,人選擇了窯洞,這種「天人合一」的自然辯證法則,隱藏著不可言破的玄機。

窯洞冬暖夏涼,天空瓦藍透亮,空氣神清氣爽。這片古老而神奇、深沉而雄健的黃土地,窯洞用她那寬廣的胸懷、真摯的情感,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陝北人。

北京四合院

對稱分布、如意吉祥

中國北方建築以京派建築最為典型,而京派建築里最典型的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

歷經700多年演變而來的四合院,院落寬綽疏朗,四面房屋獨立,大到皇宮王府,小到平民住宅,每一處雕飾,每一筆彩繪,都是北方文化的無價之寶。

歷史上,在老北京四九城裡,曾有千餘條衚衕,京城內的民居四合院就散布在條條衚衕里。衚衕四合院也是老北京民俗文化的要素之一,是平民百姓生活、勞作的載體,有著深厚的歷史價值。

四合院的選址、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源遠流長的民俗民風和傳統文化,表現特定歷史條件下人們對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

四合院凝聚世代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共同的記憶,庭院方闊,尺度合宜,院內親切寧靜,有著古樸濃厚的生活氣息。閑暇時刻,邀三五知己在院中把盞言歡,不亦樂乎。

傣族竹樓

冬暖夏涼、防潮防水

傣族多居住在平壩地區,常年無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21℃,沒有四季區分,這種環境很適合建造竹樓。

傣族竹樓是一種干欄式建築,梁、柱、門、窗、樓板全部用竹製成,因而稱為「竹樓」。

傣族竹樓是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築。下層高約七八尺,四無遮欄,牛馬拴束於柱上。上層近梯處有一露台,轉進為長形大房,用竹籬隔出主人卧室併兼重要錢物存儲處。其餘為一大敞間,屋頂不甚高,兩邊傾斜,屋檐及於樓板,一般無窗。若屋檐稍高則兩側開有小窗,後面開一門。

傣族的竹樓,下層四面空曠,每晨當牛馬出欄時,便將糞便清除,使整日陽光照射,住位於上層的人,不致被穢氣熏蒸。傣家竹樓通風很好,冬暖夏涼。

傣族竹樓建造極為便易,只須伐來大竹,約集鄰里相幫,數日間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後須加以修補。

侗族鼓樓

巍然挺立、氣概雄偉

侗族鼓樓是侗鄉具有獨特風格的建築物,流行於湖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交界地區。

據傳,鼓樓一詞是指侗寨古時放鼓之樓。因此,有鼓則有樓,有樓則置鼓,後來人民習慣,俗稱鼓樓。在侗族歷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議,起款定約,抵禦外來官兵騷擾,均擊鼓以號召群眾。

侗寨鼓樓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個族姓一座鼓樓。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時有幾個鼓樓並立。

鼓樓以杉木鑿榫銜接,頂樑柱撥地凌空,排枋縱橫交錯,上下吻合,採用槓桿原理,層層支撐而上。通體全是本質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可達數百年不朽不斜。建造鼓樓的主要大樑柱、照麵坊,是經過族中長輩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選定,木材優良、粗大,高度均勻,樹齡古老,方可作為鼓樓建造用材。

一寨一姓一鼓樓,侗族文化與鼓樓密不可分,鼓樓也是侗族文化的載體和精華。

川西吊腳樓

依山靠河、就勢而建

吊腳樓,苗族、壯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的傳統民居。多依山靠河就勢而建,呈虎坐形。吊腳樓屬於干欄式建築,且干欄全部懸空。

傳說土家人祖先因家鄉遭了水災才遷到鄂西來,那時鄂西古木參天、荊棘叢生、豺狼虎豹隨處可見,土家人的居住地常遭到猛獸襲擊。後來一位土家老人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小夥子們利用現成的大樹作架子,捆上木材,再鋪上野竹樹條,在頂上搭架子蓋上頂蓬,修起了大大小小的空中住房,吃飯睡覺都在上面,從此再也不怕毒蛇猛獸的襲擊了。

這種建造「空中住房」的辦法傳到了更多人的耳中,他們都按照這個辦法搭建起了「空中住房」。後來,這種「空中住房」就演變成了現今的吊腳樓。

吊腳樓有很多好處,高懸地面既通風乾燥,又能防毒蛇、野獸,樓板下還可放雜物。吊腳樓還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優雅的「絲檐」和寬綽的「走欄」使吊腳樓自成一格,被稱為巴楚文化的「活化石」。

當承載在傳統建築上的大量地緣特徵和文化記憶,被鋼筋混凝土的現代建築毫不留情地抹去時,吊腳樓,這種古老的干欄式建築,至今仍在被包括苗族在內的廣大西南少數民族人民所廣泛使用。

徽州名居

徽派民居,青瓦白牆,磚雕門樓,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風俗文化之精華。

2000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嘆服。

徽派民居以高深的天井為中心形成的內向合院,四周高牆圍護,雨天落下的雨水從四面屋頂流入天井,俗稱「四水歸堂」,也形象地反映了徽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經商理念。

錯落有致的馬頭牆又是徽派整個建築的點睛之筆,不僅造型精美,更融合了古人的智慧,在遭遇火災時,這樣的設計可以阻斷火勢的蔓延,安全可靠。

湯顯祖曾說過:「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可見徽州對大戲曲家的吸引力之深。

中國的地方民居

遠遠不止以上幾種,

不管是小橋流水、青磚黛瓦,

還是黃土高原,懸空吊腳樓,

無不顯示著中華民族的

智慧和審美意趣。

如今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許多地方民居還未來得及被人們欣賞就已經消失殆盡。唯有傳承,才有發展,加強對傳統民居的保護,才是傳承中國建築特色的根本之道!

-END-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隨手轉發到您的朋友圈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視覺藝術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說坐便不科學,蹲位才是最棒的?然而歐美人根本學不會……
顛覆傳統掏耳習慣!熱銷日本的電動掏耳勺,帶吸力!讓掏耳朵變得更享受,更安全!

TAG:視覺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