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丨馬克思的青年與現代文明的幽靈

丨馬克思的青年與現代文明的幽靈

論文與其如標題所表述的在回答青年選擇職業的方向,不如說是在解釋如何為著自我一生的事業而堅定信念,而奮鬥終身。馬克思寫下篇文章時,還只是17歲的青少年,卻已然顯示了自己大師般的氣質,文字一直以某種典雅、莊重的語調催人進發,又不時的摻入些許低沉、謹慎的音符,可以說,他自己演繹了一章神的殿堂的交響樂。是的,那時他還找不到信仰的具體位置,而只能用家庭塑造的神靈符號來勉強代替。但一個人的無窮力量是不被允許提前暴露的,除非他遇到了屬於自己的偉大時代,這正是他1848年時吹起的號角。當我們從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視野中觀察,會發現英國如同現代文明的生殖器,它誕生了現代文明的雛形;法國像是現代文明的胎盤,它傑出的人文思想給予現代文明充分的營養;而德國無疑是現代文明的乳房,從康德、黑格爾等人思想的集聚中不斷的湧出新鮮的汁液。而馬克思不是作為這乳房的一部分,他正是作為被哺乳者出現的,現代歷史的進程表明,馬克思本人代表了現代文明的誕生,他是一種不可置疑的象徵。

但現代文明在西方出現不代表是西方世界單獨孕育了文明本身,文明是在交流和演化中逐步構建的。以中國為例,原本遠在西北邊陲的黃帝部落和東夷蚩尤部落及中州的炎帝部落的衝突與結盟誕生了堯舜禹時代的華夏文明,而秦國時胡族文明、楚地文明及中原文明則是在出身楚國的劉邦在秦地登基,到劉徹獨尊儒術完成了統一的漢文明的產生。所以看起來中華文明一直是以統一一貫的形象在歷史出現,其實不然。這只是洲際文明的發展歷程,而在人類史上,中西文明的交流歷時千年,以蒙古成吉思汗遠征為歐洲帶去黑火藥為節點,西方的政治力量構成與其社會重視資本力量的傳統發生極致的化學反應,從而逐步的形成資本主義的歷史性突破,但資本主義仍是舊的原生文明的發展,因為在中國,明清之際,社會世俗化和政治行政化已經發展十分成熟,當時家教思想不再是「學而優則仕」,而是學習「一技之長」為善,這是十分明顯的僱傭關係下中產階級的基本思想特徵。

只是由於中國還處於另一種偉大的歷史征程,即民族融合,從宋遼金對峙開始,漢胡界限還是逐漸模糊化,而元、清統治進一步推動了本身的融合,但民族與文明兩者很難兼得,因為外來的胡族統治者其核心政治結構仍是原始的貴族繼承式政治,所以在中國自生的政治文明的資本主義突破上就必然遭遇不斷的迴轉和停滯。在緩慢的內部磨合時,西方文明已經率先發展,畢竟它們依然是六百多年的穩定的民族國家,而中國由於體量過大,仍處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之中,所以中國的文明與民族的協調發展如果沒有西方的亂入是可以獨立完成的,但無疑要進行再數百年的戰爭與混亂。這並非說西方對中國的進步有任何主觀性的幫助,而是要認清,小人者,聖人之資也,中華文明已然是洲際文明,中華民族的融合已然是洲際民族的大融合,這是人類歷史上獨一無二且難以簡單複製的,所以中華文明有力量、有空間藉助任何歷史機遇哪怕是歷史困厄,從而實現自身的轉型與新生。但歷史總是主張競爭,現代文明背景下,美國的移民模式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新民族融合手段,且美國在絕滅原始的印第安人之後幾乎佔據了一個大洲,所以,人類是走向中國的歷史融合模式還是美國的無天敵模式,將是一種選擇問題,前者自然和諧後者高效有力,但兩者都有顯而易見的缺陷,或是期限太長,體量過大無法有效面對外部挑戰,或是自成一體,封閉式清洗然後重新開放。所以前者必然要走向世界主義,以人類的共同發展為根本前景,後者必然的要走向自由主義,以民族活動區域的利益為第一利益。

而現代文明的核心是從孔夫子到馬克思。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正是孔子開啟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文明時代,即教育的時代,孔子通過將貴族教育的平民化,塑造了二千年的文明、高貴而柔韌的民族品質,我們通常講的「面子」,好像是一種貶義詞,嘲諷某些人不務實,好虛榮,但這些缺點正是貴族的缺陷,這種交往模式的本質是「尊嚴讓渡」,所謂「我給你三分面子,是期待著你還我三分」以達到某種平衡,這種讓渡與歸還是沒有任何條件的,也就是某種默契,這種默契精神是高於契約本身的,是出於對對方人格、榮譽感、素養的充分期待和信任,這正是貴族交往的基本模式。這裡不必發笑,之所以有這種交往模式的孕育,是中國歷史的循環和綿長,幾乎每二三百年就有大批的貴族落魄為平民乃至奴僕,更有眾多的貴族聯姻者及其家眷降落為中產階層,這種不斷的交融和交替,產生了貴族交往模式的通行;另一層,則是儒學教育以貴族教育的禮為基底,並不斷地向著中產階層、農工階層等傳播,即貴族教育的平民化。當然,這種教育並不完滿,其主要缺陷就是造成平民的個體性遺失,從而在群體中無法有效形成民族主義的自發建構,這一點,恰好是現代文明所展現的強大生命力。現代文明從盧梭、康德那裡吸收了人性本善的自由意志,從黑格爾那裡吸收了人的自我規定的根本規定,而馬克思順勢提出了人的自由追求的根本特性,同時,馬克思克服了西方原生文明的缺乏主體性的交易式思維,積極向著與中華文明本身的社群精神靠近,從而產生了具有現代文明精神的集體主義信仰。這種信仰,不再以天外的想像物為宗教主,而是將視野放在人的本身,但人本身並非某個人本身,而只是人的本身,這種集體的人由於其集體性而不存在對自然的絕對排除,又由於其根本主體仍是人自身,從而保留著人的主體性的獨立與個體性的自由,這正是在孔夫子的君子人格與聖人品性的基礎上邁了一大步,這一大步,註定要開啟一個嶄新的未來,也註定要開啟一個嶄新的教育時代,即精英教育大眾化。

突然的講慣常被視為具有「奴才」特性的中國人進行的卻是貴族交往模式,許多人自然難以適應。就如同突然說"野蠻」熱情的西方人其實是理性克制的大眾交往模式一樣,因為從中國固有視角去看,在公眾場合、公眾節目上大談性器官及辱罵肆意都是野蠻的表徵,但中國人如今已經不這麼看西方了,這正是得益於現代文明的傳入。而中國人看待自己依然是固有的西方視角,這種西方視角正是在「五四」之前的之後的所謂各類批判文章中產生並延伸的,當時所論固然是進步的,但此時又言無疑已經脫離時代太遠了。畢竟中國既然接管了現代文明象徵的馬克思主義,他就必然要以現代文明的父親角色出現,他的歷史任務就是爭奪還不成熟的現代文明的撫養權和教育權。而今年,距離馬克思出生,正好是三百年,三百年,以文明來算或許不過是三歲幼童,但三歲幼童通常都要產生自主意識並試圖脫離母親的懷抱開始向著代表權威的父親移動,中美貿易戰今日也正好落下個序幕,但隨之而來的必然不是平靜。畢竟戰爭,軍事上的勝利是關鍵點,政治上的勝利是形象,經濟上的勝利是內容,無論是節點、形象還是內容,都是短暫而有限的,因為民眾本身既是善於遺忘又是依賴於感受的,所以真正的本質上的勝利只會是文明的勝利,只有當中國人潛意識開始從世界主人翁的角度思考自身的價值,思考自身的民族地位和民族品質,這個民族的文明才算是獨立的、強大的和自由的,這種勝利是生存於人的自由意志不可改變的勝利,是與歷史共存的勝利。中華民族之所以經曆數千年而不搖動,沒有特別的本領,沒有什麼神秘的方法,不過是這層勝利罷了。

而馬克思在他寫下代表自身意志的俊秀之作時,或許就堅定了自身為人類事業奮鬥終身的信念準備,所以作為年輕的博士與同貴族女兒結姻的青年,他沒有選擇享受某種私人的樂趣,他拒絕了在閑適的時間出現在高雅的上流階層的晚宴,與親密的愛人放下斟著來自法國著名產區的紅酒,隨著舒服輕緩的音樂翩然起舞。他賴以寄託的是自己強大的心靈判斷和執著的理念分析,現實則以世紀的裂變來回應他,所以他的想法還是保守了些,當我們看到這一位改變了世界歷史和中國走向的人類之子一生的困苦和顛沛,任何高尚的人,不必親自到他的墓地,不必親臨他的葬禮,單單看到他的文章,就足以心潮澎湃,充滿無盡的感慨。

————致敬永遠的青年,永遠的幽靈

本文字數

五四

沉浸時間

π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反知主義 的精彩文章:

TAG:反知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