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很多不懂書法的人,對書法家及其作品的批評簡直趨於變態化

很多不懂書法的人,對書法家及其作品的批評簡直趨於變態化

有人將當前的書法批評看做是是作殘缺的書法批評,在我看來,當前的書法批評,不是殘缺,而是變態!比如某位書法評論家在批評某個書法家,特意要寫在題目上,而且看到文章裡面所說的,都是一些非常膚淺的口水話語,一點技術含量都沒有,洋洋洒洒就是一兩千字,這樣的書法批評有什麼價值的。相反,被批評者有時候反而有一下子就出名了的感覺,這不是很奇怪的事情嗎?

這和娛樂圈一樣,捧起來想紅很難,棒起來情況就不一樣了,說一個人捐款多少,慈善心多麼強,新聞報道之後,就凋謝了,過幾天就沒有人記住了,說一個明星不為人知的緋聞醜聞,一下子就成為新聞人物,大紅大紫!書法界的書法批評何嘗不是這樣?

另外有一種就是書法批評變成書法表揚了,就抓住某個書法家的優點不放,對其缺點弱點萬般掩飾,百般辯解,盡量扭曲,批評現象,否定別人的同時就是為了說這位書法家遺世獨立,堪稱大家,這不是很荒謬嗎?

1、關於書法批評的立場與選擇

書法批評首先要求批評家要有正氣,「養浩然之氣」,說的好像很容易,做起來卻是舉步維艱。以前的書法家,一股正氣,說話不怕得罪誰,大家一起討論,好的就是好的,不好的就是不好的,對於批評,甚至會成為學術性很強的辯論文章,最著名的要數郭沫若和高二適的「蘭亭真偽之辯」,毛澤東主席十分重視這樣的書法辯論,因為這辯論,不是口水戰,而是一場針對數千年來,《蘭亭序》真偽,作者何人的辯論,結果誰勝誰負不重要,但是郭和高的立場是堅定的。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書法報》的徐本一先生邀請了全國部分書法刊物的編輯和書法創作,理論工作者在湖北十堰召開了「90年書法批評研討會」,當時受邀者有劉恆,劉正成,周志高,曹寶麟,朱關田,黃惇,華人德和石開等19人,本次會議的主旨是「就大家共同關心的書法批評諸方面的問題進行討論,並期待通過討論在某些方面取得建設性的成果」,後來,在各類書法報刊上,陸續發表了一些列書法批評論文,在書法界引起了轟動,正如曹寶麟先生說的:「書法批評亟待納入正常的軌道」這次會議「蕩滌那種謬論流傳劣跡充斥的人又一派送樣之聲不絕於耳的污濁空氣」

現在的書法家賣字走穴賺大錢,至於書法批評家卻猶如狗子隊一般,大多都是為了應酬,比如友情褒揚,紅包評論,甚至是應酬報刊,日造萬字,這樣的書法批評,不是萬金油就是揚州炒飯,何談立場?在選擇方面,又是故意作高深,把一些沉入歷史河流的人,就算不是書法家,也吹捧一番,什麼是好的書法,什麼是壞的書法,卻一點辨別能力都沒有,書法本來就是那麼一回事,是講給人聽的,有必要用那麼多無謂的典故和華麗的辭藻嗎?當前發表在專業報刊的一些書法批評文章,除了隔靴搔癢說了幾句話之外,價值等於零,什麼都說,就等於什麼都沒有說。

所以,我認為,書法批評的立場和選擇,這個十分困難的,加上批評者和被批評者的心態都不一樣,目的不同,結果就難免有出入了。

2、關於書法批評者的環境與責任

官方基本不鼓勵書法批評,書協前任的張海主席甚至說現在的書法批評家水平太低,素質太差,這是理由嗎?現在想批評誰呢?批評最出名的,沒有回應,說得太厲害的,算是詆毀,平平淡淡的,別人不屑一顧,批評話語太尖銳的,一定會被封殺,批評說得太少的,讀者不看,批評現象的,大家都以為正常,批評個人的,又說是人身攻擊。一位書法家一旦要你對他的作品多批評,這個「批評」的意思就是「多讚美」,假如你真的批評哪裡不好哪裡不行的話,那你就是個孱頭了!

書法批評缺乏化境,同時也缺乏責任,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還有清末康有為和包世臣的崇尚北碑,那樣的學術氛圍,那樣的書法風氣,是哪個時代某些人想去努力就能夠營造出來的嗎?經典大家是想呼喚就呼喚得出來的嗎?

還有一些批評家指鹿為馬,顛倒黑白,混淆視聽,甚至危言聳聽的,那就更離譜了。前段時間翻了一下《書法導報》,看了姜壽田先生的書法文章,對諸如陳海良和王冬齡一些法家的褒揚,已經放到歷史的高度上了,我不知道陳先生和王先生聽了這樣的話,是否會誠惶誠恐。歷史上,大凡著名的書法家,在他還在世的時候,要確立其書法的歷史地位,這是十分困難的,更何況對還年青力盛的書法家呢?「蓋棺論定」一詞已經成為過去,文藝界加上媒體的聯合作案,就能夠把普同人說成是神仙,你看看,還不是有的人,身體健壯,已經建立自己的藝術館了——

3、關於勇氣與謹慎

書法批評,固然需要勇氣,我們從一些和藝術無關的故事中,也能夠看到勇氣的重要性,比如初生牛犢不怕虎,比如狐假虎威。書法藝術的勇氣,不是來源於自身對書法家的某個方面的不滿,而是應該縱觀整個書法史,這些書法家的作品有沒有地位而言,他們所追求的精神氣質是什麼,他們在追求過程中那些方面做得不夠完善,但是更多的是要肯定,沒有一個完美的書法家,只是不同選擇的書法家,他們心目中的書法標準也是不同的,如何存異求同,如何呼喚這個書壇百花齊放,這是批評家要關心的問題,淺薄去評論某一個書法家技法,修養或者作品中的某些問題,就好像去評論一個女人所著的衣物服飾一般,未透過她的行為,又如何能夠窺探她心靈中的真善美呢?

當然,書法批評也需要謹慎,因為自己的見識淺薄而導致批評失實,別說是現代人,古人都曾經犯過這樣的錯誤。現在一些批評家急忙趕稿,哪有功夫顧及那麼多的謹慎呢?我接觸一些老一輩的書法家,他們對於一篇學術文章,都要寫了一年,開始聽說的時候,你是不敢相信的,但是,這些老書法家,他們不是沒有才情,無法一揮而就,而是他們對學術的嚴謹,一篇文章寫好之後,要斟酌字句,要顧及觀點是否有偏頗,如此謹慎認真的治學態度,正是這個時代極其缺乏的!

4、客觀與公允

書法批評首先來源於對批評主體對客體的深刻認識,也就是說,你的觀點要站得住腳,就必須來源客觀,對於鄭志剛胡說八道的串燒書法批評,我是嗤之以鼻的。首先,批評者應該是有情感的,也就是說,朋友之間,就不太好說壞話了,全是阿諛奉承的長篇大論,但是對於不認識的,甚至和朋友敵對的,就信口開河,一味評擊。這樣就難免陷入主觀和偏激,非理性的衝動,容易造成批評的不客觀。

我認為,批評家首先應該摒棄一切友情雜念,不能夠對某人的喜惡而自定結論,清朝傅山青年時期曾經學習過趙孟頫的書法,但是因為本人置身於國破之恨,對於趙孟頫的屈膝投降甚為厭惡,也曾經因人厭字,認為他是「變節事故,猥瑣無骨……薄其人遂惡其書,書淺俗如無骨」後來,傅山還是給予趙孟頫最客觀的評價,寫了一首詩,說趙孟頫的書法「足奇」和「非常」。客觀與公允有時候是因為認識不夠,甚至是觀點相左造成的,康有為詆毀帖學,都是一個歷史時期的特殊產物。

批評做到公允,我認為很難,批評也是時代性的,什麼時代的書法風氣出現了某種醜惡和腐敗的現象,自然會有不同的聲音,除此之外,一些書法家的醜惡行為,我們寫進文章,是否也能夠做到公允呢?這是書法批評還是書法家批評?也值得商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品評 的精彩文章:

溫和地提醒各位書法愛好者,請你們理性的看待當下書法發展的亂象
現代人的書法作品,遠看不好看,走近一看還不如遠看了

TAG:書畫品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