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海難時最先沉沒的是騎士精神

海難時最先沉沒的是騎士精神

導讀:泰坦尼克號的美麗傳說,在真實世界裡並不存在。真像是:大難來時各自逃生、社會對受災家屬迅速遺忘。

作者:賴建誠,台灣清華大學榮休教授。


泰坦尼克號的美麗傳說

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註冊為皇家郵輪船運(Royal Mail Ship, RMS),1912年4月10日從英格蘭南方 Southampton港首航美國紐約,這是當時世界最大搭載旅客的郵輪。四天後,4月14日23時40分在大西洋海域撞上冰山,翌日凌晨2時20分下沉,造成1501人死亡,約是總上船人數2207的2/3,是和平時期最嚴重的海難。

泰坦尼克號, 1912

此船隸屬白星航運公司(White Star Line),實際掌控者是美國摩根集團掌門人J. P. Morgan。1908年7月31日下單打造,建造地點是愛爾蘭Belfast地區的Harland與 Wolff船塢。1909年5月31日下水,1912年3月31日完工,4月10日首航。船重46328噸,排水52310噸,全長269,1米,高度53.3米,吃水深10.5米,極速每小時26英哩,滿載3547人,船員:860人。房間數:416(頭等艙)、162(二等艙)、262(二等艙),合計840。

泰坦尼克號航線圖

撞上冰山到完全沉沒,約有2小時40分鐘可撤離。但救生艇不夠用,導致1500百多人無法拯救。1997年的電影由萊昂納多主演,總製作經費2億美元,全球賣座21.9億美元,獲得奧斯卡14項提名,得到11座金像人。影片中的逃生場面溫馨感人:老弱婦孺優先上救生艇,心知無望者在甲板優雅等待,樂隊奏起莊嚴肅穆的曲目,船長堅守到最後與郵輪共存亡。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百年後科學家重新審視,這場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海難,得到完全不同的形象。本文從三個角度,摘述三項研究成果:(1)以泰坦尼克號為研究主體,分析人群在極端狀況下的行為模式。(2)把樣本擴大,分析1852—2011年間,在各海域發生的18場沉船,總載客量大於1.5萬人,超過30個國籍。(3)海難後在1912—1959年間,對罹難家屬的社會救濟。這三項研究共同指向同一結果:泰坦尼克號的美麗傳說,在真實世界裡並不存在。真像是:大難來時各自逃生、社會對受災家屬迅速遺忘。


海難實況

沉船時水溫約2攝氏度(35華氏度),掉入海中20分鐘就失溫昏迷。這麼龐大的郵輪,卻只有20艘救生艇,總承載量1178人,是總乘客數的52%。1912年下海前,此船宣稱永不沉沒(unsinkable),對救生設備的安全係數要求不夠高。另一原因,是當時的救生艇數,是以船的噸數計算,而非以最大載客數估算。大海難後,就改以承載客數規劃救生艇數。

過去認知的沉船主因是撞到冰山,但有人質疑,這種厚鐵殼船撞上冰山,應當不致於破裂下沉,否則太辜負永不下沉的豪語。另有一說,是船腹發動機渦輪先爆炸失火,但聲響不夠大,未引起應有的注意。爆炸後脆弱化的船體結構,撞上冰山才斷裂下沉。

與冰山相撞的示意圖

以下介紹Frey, Savage and Torgler (2011)的研究。此文刊在美國經濟學會期刊上,對人類的社會行為相當有啟發。這三位經濟學家,把重點放在五項議題:

(1)身體的強壯度(男性、壯年)或社會地位(頭等與二艙乘客),會提高生存率嗎?

(2)有伴共行者較易存活,或單獨旅行者?

(3)船上的角色(船員或旅客),會影響存活機率?

(4)社會規範(老弱婦孺優先﹗)有作用嗎?

(5)國籍會影響存活率?

電影《泰坦尼克號》劇照

只用泰坦尼克的孤例,容易以偏概全。他們再以1915年下沉的Lusitania號,當作對照組。此船被魚雷擊中後,18分鐘就沉沒(泰坦尼克號2小時40分)。這樣的對比可以更理解,在不同狀況下沉船時,人類的逃生模式是否各異。簡言之,這三位作者要檢視一項假說:在緊急危難下,利他行為還運作嗎?

先看泰坦尼克的個案。上船人數總共2207人(乘客加船員),存活1501 (68%)。三位作者只能找到,倖存乘客中15.2%人數(有效樣本,參見表1)的訊息來研究。2207人中只有21位(4位船員與17位乘客)知道確切年齡。扣除這21人後,剩餘的2186人中,1300位是乘客,886位是船員。總人數2186中有1704人(78%)是男性。1300名乘客中,460位(35%)是女性。表1是各項統計的摘要。

表1告訴我們幾項明確答案:

(1)女性人數(佔0.220)和存活率(0.724)明顯相反,確實有婦女優先的逃生順序。

(2)相反地,男性乘客佔0.780,存活率只有0.206。

(3)有孩童的婦女佔0.017,存活率0.947,確實有婦孺優先權。

(4)16歲以下未成年人佔0.052,存活率0.478,與上述觀察同。

(5)頭等艙的存活率0.617,遠超過人數比例0.147。

(6)二等艙的存活率0.404,遠超過人數比例0.129。

(7)三等艙存活率0.253,低於人數比例0.321。綜合(5)、(6)、(7)顯示:有錢人明顯較易倖存(優先搶到救生艇)。

(8)若以國籍看,美國人只佔0.192,存活率卻0.491。可能的原因是,美籍乘客搭頭等的比例較高。

泰坦尼克號的救生艇,兩側帆布可拉壓,減少存放空間

接下來,對比1915年5月17日被魚雷擊沉的Lusitania號。一戰初期德國潛艇在公海攻擊過往船隻,若掛英國旗很容易出事。美國政府已公開警告此事,但Lusitania號自認為是中立的美國船,又非戰艦,乘客以平民百姓為主,應該沒事。被魚雷攻擊後18分鐘沉沒,場面必然亂成一團。此時也會有婦孺優先的情景?

表2顯示有完全相反的現象。

(1)整體而言,兩者的存活率類似(0.326與0.320)。

(2)女性存活率明顯落差:迅速下沉時,顧不到性別與婦孺。

(3)頭等與二等艙乘客沒有優勢,緊急時三等艙的窮壯者,反而最能存活(0.325,幾乎是頭等艙0.193的兩倍)。

(4)表2未顯示的訊息:被魚雷攻擊時,船員的存活率較乘客高、國籍沒有優勢。

從表1與表2得到的結論是:若沉沒時間較從容,利他與婦孺優先的行為會出現。若迅速沉沒時,就轉為各自逃生。


長時期跨國大樣本

兩位瑞典經濟學者Elinder and Erixson (2012),把船難的樣本擴大到18次,總受難人數超過1.5萬人,跨越30多個國籍,遍及全球各海域。主要結論:

(1)男性比女性有明顯的生存優勢。也就是說,婦孺優先這種社會規範,只在少數狀況出現,可稱為「泰坦尼克號的美麗傳說」。

(2)更嚴重的是:船長與船員的存活率,顯著高於乘客。

(3)船長確實有權力,執行婦孺優先的社會規範,但還是抵不過各自逃生的基本人性。

(4)婦女比男性存活率差,這項差距在一次大戰後縮小。

(5)英國籍船只有難時,婦女的劣勢更明顯,英國紳士風度受到嚴重考驗。

(6)整體而言,較大規模的船難研究告訴我們:各自求生逃命(every man for himself),才是難以直視的真象。

下圖是這18個樣本的整體情況,與泰坦尼克號做對比。縱軸是存活率,橫軸依序是:船員、船長、男性乘客、女乘客、孩童。淡色是18個樣本的總結果,深色的是泰坦尼克號個案。很明顯可看出:(1)船員的存活率很高(60%);(2)船長的存活率也不低(40%);(3)男性存活率約是女性的兩倍(泰坦尼克號相反:女性是男性兩倍);(4)孩童的情況類似。

Elinder and Erixon (2012): 「Gender, social norms,


餘波

附帶談兩件後續,一是倖存者中的亞洲人:六位華人與一位日籍乘客。此事已拍成紀錄片,預計2018年上映,網路已有許多報導。二是受難者家屬的救濟,以下簡略摘述。


(一)受難者家屬救濟

Gregson (2012)在英國著名的史學期刊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用27頁篇幅分析1912-59年間,對泰坦尼克號受難家屬的社會救濟,以出航的港口城市 Southampton為主要範圍。海難發生後激起全球慈善活動,單以倫敦市長為例,就募到41.4萬英鎊發給家屬。這筆錢若以2011年的零售物價計算,約超過3000萬鎊;若以2011年英國的平均收入計算,約值1.6億鎊。不論怎麼算,都是相當龐大的善款。

為何選Southampton?因為有673位船員遇難,其中有535位是此港居民,家屬也多在此,因而有「受難親屬中心」之稱。統計顯示共有239位寡婦,533位16歲以下,42位超過16歲,213位依靠死者生活的人(父母手足)。頭幾年的運作不錯,依照工作級別(分7級:A至G)有不同的救濟金,試舉三例:(1)A級是工程師主管,寡婦每周領2鎊,孩童7先令6便士。(2)D級是服務人員:1鎊與3先令6便士。(3)G級是救火員與三等艙服務員:12先令6便士與2便士6先令。

時間一久就開始變質。經過1914—1918的一戰與1939—1945的二戰,在1959年的賬上,顯示有財務貪腐傾向。此時決定把救濟金餘額約10萬鎊,購買年金來救濟69位需求者。但依目前可見的最後一項會議記錄(1959年1月30日),這筆款項並沒有運用得很好。Gregson(2011,頁106)的結論是:「泰坦尼克號受難者家屬,仰靠這筆救濟基金,但他們被對待的方式,並不像是有公民權的人,而比較像是乞丐。」


(二)船上的亞洲人

白星公司的購票記錄上,有8名華人登上郵輪,其中6位倖存。有位Arthur Jones的英國人拍攝紀錄片(名為 The Six),這段歷史才浮出水面。數據顯示,這8人都來自香港,最小24歲,最大37歲。職業都是輪船鍋爐工(fireman),「整天為鍋爐加煤燒火,住在鍋爐房的煤堆旁,艙內溫度華氏140度(60攝氏度)以上,每天工作14小時」,工資只有外國海員的五分之一。

他們登記的名字是:Fang Lang、Lee Bing、Ali Lam、Chang Chip、Choong Foo、Lee Ling、Ling Lee和Len Lam。可查出中文名的有3位:鍾捷、李炳、炳新。紐約南區最高法院檔案顯示,李炳(32歲,約1880年生),出生地香港;Ali Lam(37歲,約1875年生);Fang Lang(32歲,約1880年生)。華人手上的船票可供八人使用,價格是56鎊9先令11便士,三等艙,編號1601。抵達後他們將按計劃,搭上紐約的Annetta號輪船繼續做工。

《六人》海報

沉船時有35名婦女坐上第13號救生艇,中國船員Choong Foo也奮力爬了上去。艇上的金史密斯太太說:「指揮官不敢開槍,怕傷到其他婦女。」凌晨2點20分完全沉沒後,第14號救生艇指揮官開回去救人,看到木板上有個不動人影,就是幸運的中國船員Fang Lang。羅威把他拖上船,乘客圍上去按摩他的胸口四肢,五分鐘內就恢復過來。當Fang Lang發現身邊一位船員,因勞累過度快要暈倒時,便接過船槳用力划起來。指揮官羅威說:「他看起來像個英雄!」還有四名中國船員李炳、鍾捷、Ling Lee和Ali Lam也爬上不同的救生艇。其餘2名中國船員遇難。

當時媒體對這幾名中國乘客很有議論。1912年4月22日上海《申報》報導,這幾個中國人偷偷躲在救生艇底。當時美國實行排華法案,6名華人不能和其他獲救者一樣進入美國,只能待在船隻上。後來他們去了古巴繼續船員生涯,再後來就沒了消息。

出事後船員先通知頭等艙,三等艙的人不知道船要沉沒。後來艙門打開了,三等艙的人蜂擁而出。這時很多救生艇已放下水,但不允許他們上。其中5個中國人發現,甲板上有條破小船,協力將這條沒法救命的小船拋下,再跳下海抱著船載沉載浮,幸好後來遇到了救生艇。另一個中國人落水時,正巧身邊有塊門板,也遇到了救生艇。1997年版的電影,原本有華人鏡頭,後期製作剪去了。2012年海難百年,3D增補版上映,又恢復了這鏡頭:片段中的人喊出廣東話「我系呢到呀」(我在這)。

《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種族主義想像力》,程巍著

當時船上有個日本人細野正文,1870年生,1912年時是日本鐵道院主事。他在俄、英研修考察後,從英國搭上開往北美的郵輪。4月14日撞上冰山後,傳說細野男扮女裝,冒著被水手打死的危險,爬上載滿婦女和兒童的救生船。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推開別人跳上救生艇,混跡在婦孺羸弱者中。細野回國後,隨即被免去高級官職。日本報紙輿論公開指責,歐洲媒體也大量報導,甚至還上了教科書,指責日本人不夠紳士。

後來他任鐵道事務官,在岩倉鐵道學校任職,1939年去世。1941年細野的手記被發現,子孫極力為他恢複名譽。1997年,細野的手記經美國研究驗證,判斷為正確:災難發生時,細野登上的是10號救生筏,而那個指責其強行上船的英國乘客,乘坐的是第13號救生艇。據說當時10號救生筏還有2個座,細野是二等艙客,有優先權。

1998年日本媒體公開手記的記錄:當時細野聽到救生艇處有人喊「還可以坐兩人」,一位頭等艙的男乘客隨即跳上去,細野也跳了上去。細野回日本後沒有辯駁,因為很多人喪生,而他活著回來,一直有負罪感。

【參考書目】

Frey, Bruno, David Savage and Benno Torgler (2011): 「Behavior under extreme conditions: the Titanic disaste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5(1):209-22.

Elinder, Mikael and Oscar Erixon (2012): 「Gender, social norms, and survival in maritime disaster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4 August, 109(33):13220-4.

Gregson, Sarah (2012): 「Woman and children first? The administration of Titanic relief in Southampton, 1912-59」, English Historical Review, 524:83-109.

「RMS Titanic」, Wikipedia.

程巍,《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種族主義想像力》,桂林:灕江出版社,2013。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人為什麼一過節就喜歡排隊遊行
戴上假面的日本作家們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