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德國科學家成功構建胃癌類器官樣本庫

德國科學家成功構建胃癌類器官樣本庫

類器官是人體幹細胞在三維環境下培養所產生的組織,幾乎所有上皮及神經等細胞均可以培養成類器官。這些類器官可以作為人體健康和疾病的良好研究模型,對新葯研發、腫瘤精準治療等都有重要應用價值。

圖1. 胃癌類器官(上)及正常胃類器官(下)在光鏡下的形態。(圖片來自Gut雜誌)

早在幾年前,其他研究者已經成功培養出胃及胃癌類器官。來自德國的科學家進一步深入研究,構建了目前已知數量最大的胃癌類器官生物樣本庫,同時對胃癌類器官的基因組變異、分子分型、化療敏感性、靶向治療敏感性等進行了深入探討。本研究發表在消化病方向頂級雜誌《Gut》上。

本研究共構建了20例胃癌類器官,研究者選出其中四例進行深入探索。這四例類器官無一例外均能夠穩定傳代1年以上,說明了類器官模型的穩定性。把這些類器官移植到免疫缺陷鼠體內,能夠形成異種移植瘤;奇特的是,異種移植瘤的生長速度與類器官的生長速度一致,表明胃癌類器官可以很好的模擬胃癌的生物學行為。

這四例胃癌類器官不僅組織形態各異,在基因組變異方面也明顯不同。全基因組測序發現,兩例類器官為微衛星不穩定型(MSI),類器官的總基因突變數量較其他亞型顯著升高,同時錯配修復基因發生失活突變(MLH1、MSH6);一例為染色體不穩定型(CIN),發生TP53突變和ERBB2基因擴增;最後一例為基因組穩定型(GS),存在CDKN2A缺失和ARID1A突變。

利用全基因組測序所得的基因突變及藥物靶點信息,研究者嘗試對類器官進行靶點指導下的「精準」治療。研究者發現,ERBB2擴增的類器官對抗ERBB2抗體曲妥珠單抗反應良好;c-KIT基因突變的類器官對伊馬替尼較為敏感;CDKN2A缺失的類器官則對靶向細胞周期的CDK4/6抑製劑palbociclib顯著耐葯。這些實驗表明胃癌類器官可以用於靶點指導下的靶向治療。

圖2.一例基因組穩定型胃癌(GS)類器官及原始腫瘤的HE及CEA染色。(圖片來自Gut雜誌)

本研究不僅建立了人胃癌類器官,作者還利用小鼠正常胃上皮類器官來建立胃癌模型。根據不同胃癌分子亞型的致病基因特點,研究者分別把小鼠正常胃類器官的TP53/KRAS、CDH1/APC進行突變,這些基因組合分別位於CIN型胃癌和GS型胃癌中突變率最高基因行列。結果研究者成功在體外建立小鼠胃癌模型。基因突變後的類器官形態發生明顯改變,由單層囊狀變成多層或者呈實心球狀;類器官對幹細胞因子的依賴程度顯著減低;不僅如此,類器官的克隆形成能力也顯著增強。這些類器官都顯示出腫瘤細胞的特徵。儘管作者沒能建立完全的小鼠腫瘤類器官,但也可以理解其中的原因,畢竟這些類器官還需要時間去積累新的突變和經歷自然選擇。

總結起來,本研究無疑是胃癌類器官的核心研究,不僅構建了大樣本胃癌類器官生物樣本庫,還把胃癌類器官進行基於TCGA的分子分型研究,並證實利用胃癌類器官可以試驗靶點指導下的靶向治療。與此同時,作者利用基因操縱技術往正常類器官中導入突變,初步建立了人工胃癌類器官模型。本研究對於我們認識胃癌的發病機理、促進胃癌的新葯研發和靶向治療等具有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Seidlitz T, Merker SR, Rothe A,et al. Human gastric cancer modelling using organoids[J]. Gut. 2018, 0:1–11. doi:10.1136/gutjnl-2017-314549.

更多類器官新聞,請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omastem;同時歡迎加作者為好友(dvdhover),作者將把大家拉入類器官討論群。加好友請註明來意,以及「姓名 單位 研究方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胃癌 的精彩文章:

神問答:胃癌從早期到晚期需要多長時間?
7類人最愛「惹」胃癌 千萬要當心

TAG:胃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