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而為人,不必抱歉
在陰鬱的氣氛中看完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心中有著說不出來的沉重感,不停在內心拷問自己生而為人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在看的時候,腦海里一直縈繞著一句話:生而為人,對不起。
1
「我一直對人類畏葸不已,並因這種畏葸而顫慄,對作為人類一員的自我言行也沒有自信,因此只好將獨自一人的懊惱深藏在胸中的小盒子里,將精神上的憂鬱和過敏密閉起來,偽裝成天真無邪的樂天外表,使自己一步一步地徹底變成了一個滑稽逗笑的畸形人」從這些話語中可以看出葉藏小時候對人類的恐懼,是具體表現在對人們之間關係的恐懼,對於如何來維繫這種關係,如何讓自己在這種關係中不受到人們的傷害,他想到了辦法——「逗笑」。
用自己故作愚蠢的行為作為笑料來討好他人,在人們的笑聲中他才感到這種所謂的安全,才能保護自己。
2
這樣的生活是小時候的我無法想像的,即使是現在可以理解,但仍然沒辦法去認同這種存在的意義,雖然我一直都不是一個討喜的孩子,總是按自己的套路走,不會去刻意迎合,可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點,不應該以他人的評判標準來衡量自己,沒必要把自己蹩腳地朝那些自以為高情商的人靠攏,每個人不應該都過著同一種生活。
突然想到上周一個老師講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多時候靠的不是你的硬性條件,而是看雙方的氣場合不合,所以不需要在陌生人中安靜,就感到恐懼。
葉藏偏激地為自己生而為人的意義做出了選擇,在熟悉的人中,偽裝成自然而然的笑料,從來沒人懷疑,而久而久之這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如果有人沒有因自己的逗趣行為笑起來,就會在內心中惶恐不安,生怕出現個」竹一「看透了自己。
太宰治的這部自傳式小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描繪出了一種生活在他人言語中的恐懼,就是以他人的評判作為自己生活的標準,自己所做的一切不過都是在討別人歡心,在被嫌棄後就會感覺害怕,並終日生活在對他人言語的恐懼中,存在感越來越薄弱,最後結束了自己可悲的一生。
3
在看完書後會發現其實很多人也有作者這種性格,並且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其實在不斷地為自己設立一個大眾的標準,很多人從小時候甚至現在,一直在擔心如何不給別人留下糟糕的印象,然後逐漸形成了沉默寡言和敏感的性格,身邊人的要求一般有求必應,但是卻很少去麻煩別人,怕被別人討厭,可是如果有留意的話會發現這類人的行為在人際交往中並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生而為人就是要得到他人的喜愛,
不能讓別人失望,
但這真的是生而為人的意義嗎?
4
人並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存在,他會讓人喜歡,也會讓人討厭,會處處得體,也會莽撞犯錯,但這都是作為一個人很正常很自然的事情,你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妄圖把自己包裝成其他人喜歡的樣子,之後害怕自己不是對方眼中完美的自己,不斷地去隱藏那個真正的自己,壓抑作為一個人的本性,直至喪失自我,導致人生迷惘。
今天起是否該開始反思很多東西,包括了為什麼而活,怎麼正確對待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呢?留言和我講出你們的故事吧~
TAG:聲色慌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