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曉云: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構建及其影響

鄭曉云:早期西方水文明的構建及其影響

主持人語

在人類社會發展歷史上,水不僅保障了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需求,同時也是人類歷史發展變化的重要動力。人類社會的形態、生存樣式、歷史發展走向以及文明的提升,往往都與水有直接關係,因此水是打開認識人類歷史之門的一把鑰匙。對水與人類文明的歷史關係的理解,不僅有助於我們從一個新的視角去理解人類歷史發展過程,同時也有助於我們構建對水的認知與價值觀,從歷史中獲得啟迪,以應對全球水危機,建設生態文明。本期三篇文章分別介紹了早期西方社會中關於水的理念形成及其影響、水與印度河文明的興衰、水在非洲民族遷徙融合曆程中的多維動力作用,以饗讀者。

水不僅是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自然物質,同時也是構建人類文明的重要載體。對水的認知和利用,不僅驅動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同時對塑造人類歷史面貌也產生著重要作用。在西方早期世界中,水作為一種構建文明、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動力因素,在不同的文明之間傳承穿越,對西方社會產生了顯著影響。

關於水的認知和利用,前一個方面是思想層面上的思考,後一個方面是技術的探究和實踐。技術的探究與實踐顯然要早於對水的社會和文化屬性的思考。人類自從產生之日起,便少不了與水的互動,在技術層面上利用、管理水,讓水服務於人類生活。在希臘文明起源最早的克里特島上,考古發掘發現了至今5000年左右的科羅索斯王宮遺址,在這個王宮遺址中發現了人類最早的城市供水系統,包括從引水渠到城市供水的分水管網、儲存水、污水與雨水排水設施。其中最能體現人類文明發展的是在超過1300間房間內發現了浴室和水沖廁所,這是人類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浴室和水沖廁所,也是西方城市水利追溯最早的源頭。引水渠、水井、收集利用雨水的蓄水池、作為城市供水末端設置的噴泉以及紀念性的噴泉、浴室和沖水廁所等衛生設施,構成了希臘文明的重要內容。

克里特文明時期壁畫——手持水罐的宮廷侍女

然而更有意義的是希臘賢哲們對水的思考。泰勒斯、希羅多德、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希臘早期思想家都對水的物質屬性、在生命中的作用、水的構成、地球的水循環、江河湖泊的起源等自然屬性作了深刻思考,提出諸多假設和理論,同時廣泛思考了水和人類文明的關係。他們的思考主要是基於尼羅河的特徵及其與埃及文明的關係上。他們認為,尼羅河與其他河流不同,與世界同時產生,是一條救世的河流、一條具有生殖能力、讓萬物有再生能力的河流。它培育文明,但又不像其他河流一樣具有破壞力。他們認識到尼羅河泛濫與埃及文明的形成、發展有直接關係,但並不能解釋具體原因。因此,只能把這一切歸咎於神的力量,從埃及神話中尋找解釋,同時也借用埃及神話來構建希臘的精神世界。在希臘,產生了大量與尼羅河相關的神話和文學作品,希臘人還信仰來自於古代埃及的河神,許多與尼羅河相關的文化現象一直傳播到後世的西方世界中。

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古代希臘的思想家們對尼羅河產生如此濃厚的興趣進而影響到古代希臘文明的構建呢?在公元前10世紀,甚至更早,埃及尼羅河流域已經通過貿易成為希臘和隨後的羅馬等地中海國家的糧食供應地。地中海北岸地區並不生產小麥,人們吃的麵包的原糧小麥及其他糧食主要通過貿易從埃及獲得,而埃及由於尼羅河泛濫帶來的農業豐產滿足了這一切要求。在強大的海上貿易支撐下,這種格局得以形成。埃及不僅能產出豐富的糧食,更有高級的文明存在,因此對尼羅河現象的神迷、埃及的高度文明、現實生活中對埃及的糧食依賴,都足以讓希臘的賢哲們對埃及產生敬仰與思索的興趣。對尼羅河自然特性與文明的思考,使得埃及文化跨越地中海傳播到了希臘社會中並生根成長,成為希臘文明的構建力量。

羅馬帝國的強盛同樣與水有直接關係,這一點往往是我們在認識羅馬帝國的歷史過程中所忽略的。擴張領土並實施有效治理,是羅馬帝國國家治理的重要目標,水在這一過程中起到了關鍵作用。首先,羅馬帝國領土治理的重要途徑之一是城市化,具有羅馬統一的城市建設元素如羅馬劇場、供水設施、噴泉、廣場、市政廳等,都會在羅馬帝國佔領的土地上迅速修建。羅馬帝國時期修建了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城市供水系統,這些城市供水系統伴隨著羅馬帝國的擴張而修建,以此來鞏固帝國對所佔領土地的治理。羅馬帝國水利的典型代表是引水渠,尤其是引水渠橋更是被稱為羅馬帝國的旗幟,羅馬帝國的土地擴展延伸到哪裡,羅馬引水渠就修到哪裡,數量巨大。當年僅在高盧地區就修建了300多條,目前在地跨歐亞非廣袤的羅馬帝國故土上還有1600多條引水渠的遺存。這些引水渠短的幾十公里,長的達500多公里,實現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市供水和長距離調水,這種奇蹟一直到歐洲工業革命之前都沒有被超越。它不僅解決了城市供水問題,同時由國家統一規劃、大多由軍隊建設,更彰顯了國家的實力,這也是引水渠修建的重要目的。

古羅馬引水渠

其次,羅馬帝國通過水推行羅馬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帝國領土上實現「羅馬化」。在羅馬帝國統治歷史中,所謂的「蠻族」衝突和教化問題一直受到高度重視,水成為羅馬帝國實現教化的重要工具。在帝國的城市擴張過程中,首先修建的就是大型公共浴場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沖水廁所等設施。有的浴場可以容納數千人同時沐浴,沐浴成為羅馬人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羅馬化的重要標誌。羅馬統治者認為沐浴不僅能讓軍隊更有戰鬥力,也能夠使領土上的「蠻族」變得文明起來。因此,公共浴場在地跨歐亞非的羅馬城市中遍地開花。與此同時,噴泉等城市水景觀設施也被大量修建,羅馬城市充滿水的元素。

羅馬特萊維噴泉

羅馬帝國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建設有著明確的文化理念支撐,那就是通過水和水利工程建設達到構築國家認同、國家權力、國家象徵,進而實現國家治理的目的。第一,通過對水的控制和發揮來顯示對羅馬帝國以前的文明的超越。羅馬帝國的文明是對希臘文明的一種繼承和發揮,水利成就同樣繼承了古代希臘的成就,包括引水渠在內的城市供水設施、沐浴和水沖廁所、噴泉等都是希臘人的發明,但是在羅馬帝國時期這一切在建設規模和供水量上都被發揮到極致,以達到對先前的埃及文明和希臘文明的超越。第二,羅馬帝國意欲通過宏大的水利工程創造一種輝煌的、可以與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和希臘的建築奇蹟相媲美的新的人間奇蹟,以顯示羅馬帝國的強盛和力量,這是羅馬帝國大規模水利建設的文化動力。正如羅馬水利史專家D.瓦爾特先生指出的,羅馬帝國水利的修建「不在於實際需要,更重要的是一種文化態度」。羅馬帝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工程規模、技術創新、政治功效、社會影響最大化的治水奇蹟,水利也因此成為羅馬文明的一個重要標誌。

縱觀古代西方文明史,希臘通過發達完善的城市水利系統,推動其文明的構建。而古代賢哲對水的自然物質屬性、尼羅河泛濫和埃及文明之間關係的探索,觸動了對埃及文化的借鑒和文化重構,打通了埃及文明和希臘文明之間的脈絡,影響後世的水文學也發端於此。羅馬帝國建立後,一方面繼承了希臘水文明的要素並發揚光大,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水利的奇蹟,實現了國家治理;另一方面也藉此顯示對先前的文明包括希臘文明和埃及文明的超越,達到構建國家認同、顯示國家強大的目的,水成為構建國家權力的重要途徑。羅馬帝國的水利文明也對之後的世界文明產生了廣泛影響,包括城市大規模調水供水原理、水利技術、沐浴設施、沖水廁所、噴泉等,從理念到技術層面上的遺產仍然惠及當代。水成為溝通埃及文明、希臘文明、羅馬文明以及後世社會的一種重要動力因素,水的文化動力作用在阿拉伯世界、美洲、亞洲等的發展過程中也有所體現。(作者系雲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理論 的精彩文章:

湯曉燕:十七世紀法國時尚的誕生

TAG:光明理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