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身齊家的雅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陳設玉藏品巡鑒

修身齊家的雅器——中國國家博物館古代陳設玉藏品巡鑒

「古玩元素網」旗下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台,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可以關注微信號:guwan1998

陳設玉器是指專供居室內擺設觀賞用的玉器,與玉工具、禮儀玉器、裝飾玉等同為玉器的主要種類之一。陳設玉器對所用玉料的成色要求極高,雖然需要的玉料體量相對較大,但玉質和玉色的等級絕不亞於其他玉器種類。相對於很多傳統玉器,如禮玉、玉工具等,陳設玉流行得較晚,一般認為它們在漢代以後才逐漸形成規模和一定的標準,在唐代以後才發展起來的,到明清兩代達到鼎盛。

陳設玉器按風格可分兩大類:一是仿古玉器,大部分是仿造古代青銅器中的器型,如鼎、簋、尊、匜、瓶、壺等,造型模擬,惟妙惟肖;二是時尚玉器,即根據生活實際需要,借鑒當世流行的其他各種材質的同類器物器型,以功能用途和玉質特點進行創作雕刻的玉器成品,如杯、盒、盂、瓶、山子、珍禽瑞獸、人物花卉、文房用具等。為了適應不同的欣賞品位和器物功能,陳設玉器的題材也十分廣泛,多為歷史故事、民間傳說、山水仙境、吉祥圖案等,在技法上與同時期的繪畫和書法等傳統藝術形式有共通之處,追求一種畫卷意境和筆墨情趣,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現選取中國國家博物館部分陳設玉器列述如下,與廣大愛玉人士共同賞鑒。

一、早期陳設玉

目前關於陳設玉產生最早的實例還難以確定,不過考古發現表明,史前直至商周時期為數眾多的圓雕玉器或器具,除了其神物禮器的功能以外,很可能就是當時一種專供人觀賞的純粹藝術品。為了便於擺放,不少玉器底部都有鏤空的鑽孔或凸榫,可以將器物穩定地擺放在指定位置上。

玉龍(圖1),商代,高5.1、長7.5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圓雕,龍首微昂,雙角後伏,張口露齒,背部有突出的棱狀中脊。龍尾盤於體側,周身飾三角形和菱形紋的鱗片。龍是商代造型藝術中的重要母題,習見於當時流行的青銅器、玉器、骨角器的裝飾中。

玉人(圖2),商代,高7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人像踞坐,雙手撫膝。長眉,闊鼻,「臣」字大眼。頭上梳髮辮,戴圓箍形冠,額上方有筒狀裝飾。玉人身著窄袖長衣,表面飾雲紋和目紋,腰束寬頻,腰部左側插一寬柄器具。

大理石卧牛(圖3),商代,高2.5、長6、寬2.8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選用白色大理石,經細緻琢磨,牛伏卧,前肢跪地,後肢前屈,四蹄相對,短尾下垂。頭微昂.細眉大眼,張口露齒,雙角向後伸展,有深鑽的耳孔。牛身飾捲雲紋,角、背脊、尾部飾節狀紋。動物形玉雕是商代裝飾玉器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國玉器的傳統品類。玉雕通過展現動物的自然屬性,體現人與動物之間相互依存的文化內涵。

玉鴞(圖4),商代,高8、寬4.2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鴞呈站立狀,頭部有雙角相連,頂部正中鑽一個圓孔。大勾嚎,斜上伸向前方末端向胸內彎卷。雙翅緊貼背部,背雕脊齒,雙腿及寬尾支撐身軀,雙足粗壯並雕出四爪,全身飾雙陰線勾雲紋。器物造型與同時期的青銅鴞尊如出一轍。鴞即貓頭鷹,是一種夜行類的猛禽,此處的玉鴞喙部被極度誇張,粗腿和大尾也別具特色,形象十分威猛。

玉怪鳥(圖5),商代,高5.7、寬4.6厘米。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此怪鳥呈站立狀,昂頭挺胸,腹部肥碩,脊背渾圓,腹、脊處雕刻竹節紋。頭頂正中有冠,與背脊相連,兩側有一對大角。嘴呈勾狀,「臣」字形眼,雙翅刻羽翎紋。尾與足三點著地支撐身體,足下刻出爪紋。器物造型拼合了幾種動物特徵,主體像貓頭鷹,大角像羊,再加上冠飾等,具有極強的神秘感。婦好墓出土這類怪鳥多件,可能與當時的神話傳說或鎮墓習俗有關。

二、仙人瑞獸

神仙人物及瑞獸圖案是玉器藝術的傳統題材之一,雕刻通常採用立體圓雕等技法,在運用寫實手法造型的基礎上,注重表現人物、動物的身姿形態及動感線條的運用,通過富有想像力的浪漫手法表現天長地久、平安吉祥、福祿壽禧等祈願。

青玉卧羊(圖6),漢代,長5.5、高3.2厘米。羊呈跪卧狀,昂首,四蹄相對,雙耳貼角向後舒展,大角下垂並向上彎卷,周身拋光,晶瑩剔透,局部皮毛以陰線刻劃,細密均勻,刀工有力。卧羊整體形態溫順安詳,恰到好處地表現了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青玉坐姿天王(圖7),唐代,寬5.5、高4.8厘米。天王是佛教中的護法神,造型通常是站姿,腳踩鬼神,以愷甲嚴整、雄壯威武而著稱。唐代的天王像多為陶制、石刻或金銅等材料,像此種以玉質、雙膝跪地、臀部貼坐於雙足跟上的坐姿天王形象十分少見。

青玉鹿(圖8),唐至宋,長4.5、高2.9厘米。圓雕,鹿伏卧,昂首,雙角,口銜靈芝,背部有一貫通腹部的長方形穿孔。鹿與「祿」諧音,長久以來是深受喜愛的傳統吉祥動物。在造型中,鹿常與靈芝組合成器,因為傳說中認為靈芝有起死回生、長生不老的功效。

白玉卧犬(圖9),宋代,長7.8、高1.8厘米。狗伏卧,兩前爪交又伸於體前,頭慵懶地搭在伸出的前爪上,長嘴、凹圓眼,雙耳下垂,卷尾。爪子與腰肋處用細陰線刻劃,形成凹凸有序的骨感,極為傳神。

白玉雙獾(圖10),清代,長8、寬6、高3.1厘米。玉飾為一大一小兩隻獾正在玩耍嬉戲。「獾」與「歡」諧音,因此寓意雙歡,用以祝願父母天長地久、歡度晚年和夫妻恩愛、美滿幸福等,是清代玉雕常見的紋飾。器底有「乾隆年制」四字篆書款。

三、居室用品

居室器皿包含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玉器造型或高古或新穎,工藝雕琢均十分精美。多為實用器,因為材料稀有,所以製作非常精緻小巧,在工藝上無所不用其極,主要表明其華麗貴重,且多將數種材質結合使用,兼具實用性與觀賞性於一身。它們多用於富貴人家的居室陳設,以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興趣品位。

水晶力士燭台(圖11),明代,長9.8、寬6.2、高16厘米。力士濃眉大眼,寬鼻闊嘴,袒上身、著短褲、赤足單腿跪地,一手叉腰,一手扶頭頂上的鍍金銅燭台。燭台環繞雙龍,龍身遍飾細密鱗紋。

白玉花卉紋執壺(圖12),明代,長8.3、高25厘米。器身與蓋為整塊玉琢成,柄上浮雕一螭龍,螭龍銜一條鏤空環鏈與蓋相連,蓋帽為一盤坐的壽星。流部鏤雕靈芝紋與壺身相連,壺頸部刻詩:「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鑲金嵌寶石青白玉八方盒(圖13),清代,高7.1、體徑13.3厘米。此物原為清宮舊藏,是典型的痕都斯坦玉器。盒體八方形,上下結構,頂部有矮錐形蓋,狀如氈帳,蓋中心有花形白玉鈕。盒體為青玉,嵌白玉片,框上鑲寶石,框邊嵌金絲等飾件,紋飾細膩流暢,造型雍容華貴。

白玉花卉紋香熏(圖14),清代,高15.5、口徑12.7、足徑8.6厘米。此器原為清宮舊藏。香熏因上、下皆鏤空花卉紋飾,又稱花熏。全器在上、中、下及圈足部位分別各飾一圈蓮瓣紋,耳及蓋頂各飾一朵盛開的菊花,其餘鏤空雕刻纏枝菊花紋。使用時,香氣從鏤孔中裊裊散發。

青玉魚龍形花插(圖15),清代,長15.6、寬3.6,高15厘米。花插為兩條魚龍,大小高低錯落。小魚龍仰頭,口唇向內勾卷。大魚龍仰頭,中空大口可插花,下領部陰刻篆書「乾隆年制」四字款。明代玉花插多為靈芝、玉蘭等造型,厚重,紋飾簡練,很少出現枝權。清代玉花插造型則趨向繁複多樣。

白玉玉蘭花插(圖16),清代,長8.6.寬3.8、高11.2厘米。花插做成正在綻放的大朵玉蘭形象,花瓣已微微張開,中空呈扁圓筒狀,側面浮雕含苞待放的花蕾及枝葉。溫潤細膩的優質白玉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玉蘭初開的質感。

四、裝飾擺件

裝飾美化作用是裝飾擺件玉器的突出特點,本身具有較強的觀賞性,種類包括表現遼金時期,北方民族春、秋捕獵為題材的春水玉和秋山玉,春水玉主要表現用鶻即獵鷹捕捉天鵝的情景,秋山玉則多以虎、鹿、熊和柞樹象徵山林間的狩獵活動。還有象徵吉祥含義的玉如意,仿青銅器風格的鼎、爵、簋等的仿古玉器。與實用器皿中的玉器功能相同,它們的作用也在於裝飾富貴人家的居室陳設,以顯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興趣品位。

青玉俏色人物山子(圖17),遼金,寬12.5、高9.6厘米。玉件雙面採用多層鏤雕、透雕技法,管鑽痕迹明顯。正面雕刻主題紋飾為一男子在山石樹林間騎馬前行,迎面有人拱手相迎,後跟隨從。黃褐色玉皮被俏色成柞樹金黃色的樹葉,表現秋山景象。背面雕刻雙鹿紋和靈芝紋等。山石、鹿、人物是遼金時期秋山題材常用的組合,表現了人與動物在山林間的和諧相處。

青玉俏色景宗降虎插件(圖18),金元,寬5.4、高3.4厘米。據說遼代曾虎患橫行,使百姓不得安生。遼景宗皇帝率人降服了老虎,使虎從此遇見景宗便服服帖帖伏卧於他的身旁,本器即取材於這一傳說。景宗戴冠,穿窄袖長袍,安坐於洞石旁,身旁伏卧一隻老虎,老虎斑斕的毛色系利用原有的玉皮予以呈現。原本兇猛的獸中之王此時像一隻大貓,一副憨態可掬的樣子。

青玉俏色山石卧虎擺件(圖19),金元,寬6.8、高5.9厘米。採用俏色技法,用黃褐色玉皮雕刻虎、柞樹和靈芝紋,山石用青白色玉雕刻,上方還刻有靈芝紋。一隻體形健碩的老虎伏卧于山石柞樹旁,雙目圓睜,尾巴高高翹起,皮毛用排列有序且彎曲的長三角形表示。柞樹樹葉寬大,用陰刻線表現樹葉莖脈。

青玉獸面紋雙螭耳簋(圖20),明代,通高17.5、口徑13.3、底徑9.4厘米。此器為清宮舊藏。簋身仿古青銅器造型,雙螭龍耳。頸部陰刻夔龍紋,間隔以凸雕獸面紋和戟紋,腹部飾獸面紋和捲雲紋。紫檀蓋為清代後配,上嵌元代白玉鏤雕龍穿花紋帽頂為鈕。

白玉梅紋蓋瓶(圖21),清代,通高28、口徑7.5厘米。瓶身有蓋,短頸,長扁腹,下部漸斂,平底,一側鏤雕一棵梅樹,梅枝橫斜逸出攀附瓶體,愈顯冰肌玉骨,清雅俊逸。原為清宮舊藏,是一件精美的宮廷陳設品。

乾隆帝御題白玉花鳥紋如意(圖22)、清代,長40.5、寬9.7、高4.6厘米。如意用整塊上等白玉雕成,造型規制嚴謹,端首呈如意雲狀,表面淺浮雕兩條水中跳躍的站魚,諧音「年年有餘」;端頂立雕一隻飛來的蝙蝠,寓意福從天降;長柄正面高浮雕水仙和靈芝紋,背面刻有乾隆皇帝在1788年新春御題詩一首,可見其深得乾隆的喜愛。

碧玉獸面紋爵(圖23),清代,長12.2、寬5.4、高12厘米。青銅爵早在夏代二里頭文化時期就出現了,這種酒器在商周時代十分流行。本器應是清宮造辦處的仿古作品,除模仿青銅爵的器型、紋飾外,碧玉的色澤與流傳下來的青銅器的顏色和質感也很相似。

五、文房用具

筆、印.硯、鎮紙、筆筒等文房用具是中國傳統書寫方式的產物,用玉製成的文具區別於常規的竹、木、石材料,所以更受文人的推崇和青睞。明清時期,玉制文房庄具流行,常見種類有筆架、筆掭、墨床、臂擱、硯台、筆洗、水盂、水注、印盒等,設計和裝飾上多有獨到之處,造型採用動、植物花紋樣式,充滿著清新活潑的自然情趣和吉祥含義。

青玉雲螭紋筆(圖24),明代,通長25厘米。筆為一對,有帽,桿中空,陰刻雲螭紋。目前,傳世玉筆最早見於明代,數量少,成對出現,更為難得。明代玉質文房用具以蘇撲產最負盛名。

白玉雲鳳紋印泥盒(圖25),明代,通高3.5,邊長6.8厘米。印盒為正方形,蓋面中部稍高,雕刻雙鳳紋和雲紋。蓋四邊外側以細密方格紋為地,上刻波浪紋。盒內光素無紋,盒外側刻獸面紋。盒底方框內刻篆書「宣和」款。「宣和」是宋徽宗的年號,但此器是明代仿作。

青玉獸形水注(圖26),明代,高5.5、長13、寬6.9厘米。此器為清宮舊藏:水注亦稱硯滴,是研墨時的注水用具,造型豐富,多動物形。這件水注做圓雕伏卧獸狀,粗眉,大眼,闊鼻,張口露舌,有耳,有雙角,雙叉尾。器腹中空貯水,背有口,有蓋,蓋鈕為一小獸。蓋內雕一根空心水柱,以便伸六腹內後能將水帶出,再滴於硯中。

白玉蓮藕形筆架(圖27),清代,長16、寬5、高5.3厘米。此器原為清宮舊藏。筆架雕成蓮藕形,上部鏤雕、浮雕蓮葉蓮花蓮蕾及蓮蓬。下部隨形配紫檀座,座刻梅花紋。

白玉松石亭閣紋臂擱(圖28),清代,長19.9、寬5.5厘米。臂擱是為方便書寫或繪畫時置於手臂或腕下的用具,也被稱為腕枕。實用的臂擱一般為竹製品。這件玉臂擱長方形,正面浮雕松石亭閣,層次感強。背面微凹,彷彿劈開的一段竹竿,浮雕一桿修竹。

白玉葫蘆形水盂(圖29),清代,長18.6,寬12、高8厘米。此器原為清宮舊藏。葫蘆形,雙橢圓形口,內掏空,做貯水、洗筆之用。外壁透雕、高浮雕葫蘆枝蔓和蝙蝠,枝蔓延伸至器底。葫蘆因果實多和枝蔓纏繞綿長,深受古人喜愛。《詩經·大雅·綿》以「綿綿瓜瓞」祝頌生民興旺,子孫昌盛。葫蘆因諧音「福祿」,還寄寓著人們的美好祈望。

青玉三星圖筆筒(圖30),清代,高18.3、口徑16.5、底徑16厘米。此器原為清宮舊藏。深腹的圓筒形,裝飾集中於器外壁,採用高浮雕技法多層雕刻,主題紋飾為福、祿、壽三星,輔以童子、山石、松樹、亭台、石橋、祥雲、溪水和瀑布等景物,底部陰刻「乾隆年制」四字隸書款。

白玉雙龍鎮紙(圖31),清代,長23.1、寬3.2、高3.1厘米。長條形,單面高浮雕大小兩龍,彼此相望,應為宮廷用品。鎮紙為寫字作畫時用以壓紙的物件,無固定形狀,多各種動物造型,自明清以來長方條形漸多,故又稱鎮尺、壓尺。

通過上述不同時代的玉器實物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的玉器之所以會應運而生,玉文化會興盛不衰,除了因為玉器本身擁有精美典雅的外觀和深遂厚重的文化內涵,同時也因為不同時代的玉器始終與其所處的歷史環境和社會風貌相適應,在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審美價值等方面有其他藝術品無法趕超的優勢,因此成為研究中國古代傳統文化最重要的實物資料之一。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特別注重家風建設,認為家風是一個家族世代相傳的精神風貌、道德品質、審美格調等整體的文化風格,因此,修身、齊家成為良好家風的必備條件。美玉自融入人類社會以來,以其溫潤通靈的特質很自然地成為優良道德情操的象徵和化身,也從而理所應當地成為人們追逐和展示的雅器。也許正是出於這樣的原因,所以,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玉器在中國傳統的社會生活和家居環境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人們願意將精美的玉器陳設在自己的生活空間里,而且是顯要的位置,對於孕育和展現良好的家風無疑具有強烈的感召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典藏拍訊 的精彩文章:

最低300萬!2018紐約春拍明清書畫成交TOP10

TAG:典藏拍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