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永川豆豉傳奇-張老侃

永川豆豉傳奇-張老侃

女店主崔老闆,此刻剛煮起一鍋黃豆,手足無措。情急之下想到屋後的柴草堆可以暫時隱匿,於是端起鍋將黃豆倒進草堆,再用柴草掩蓋,急忙忙奪門而去。

▲永川豆豉製作工藝(資料圖片)

永川豆豉傳奇

張老侃

古時候的永川有個絕美的別稱」海棠香國」。明朝崇禎17年(1644),在海棠香國出現了一種美食特產,即成熟後經幽閉發酵而成的黃豆製品,當時叫「幽菽」。此二字古色古香,一般人聽來很陌生。菽字發「叔」音,豆類作物。毛主席詩詞中的「喜看稻菽千重浪」中的菽,就是這個字。

生僻的「幽菽」二字,代表這種美食的製作工藝,即幽閉發酵的化學反應過程。一旦說白了卻又相當通俗,也就是常人所說的黃豆變豆豉的過程。

永川黃豆本是普通一般的黃豆,可以煮著吃炒著吃磨豆漿吃。然而,經過幽閉發酵成為豆豉後,黃豆的身價升高不少。原本很低賤的黃豆,變成了高貴的「幽菽」貢品,還曾經進入了慈禧太后的御膳房。那種色香味型的質地,疏鬆散子,油亮發黑,味美化渣,清香回甜。尤其與川菜的生爆鹽煎肉混炒,舌尖上的感覺,真就是重慶言子兒所形容的那樣:安逸,安逸得硬是不擺了!

說到這裡,有讀者會問:豆豉也好,幽菽也好,其本源是黃豆,而黃豆各地皆有,為何特地提到永川的黃豆呢?這是啥原因?很簡單,因為2008年6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重慶永川出產的豆豉,列入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此之前的1988年,永川豆豉還獲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1994年獲第5屆亞太國際貿易博覽會金獎。自打2008年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之後,為確保永川豆豉的地理權屬,2011年,更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永川豆豉」的商標保護。

一個博覽會金獎,一個地理標誌商標保護,讓「永川豆豉」火得不行。

永川豆豉為什麼這樣神奇?這裡,得講一個真實的傳奇故事。

且說明朝崇禎年間,永川城東跳石河邊有家小飯店。男老闆過世得早,老闆娘姓崔,一人打理店面。一日,她剛把一鍋黃豆煮熟,忽聽門外殺聲震天。從門縫偷看,只見古道上刀光劍影馬蹄翻飛。原來是張獻忠的兵馬,由重慶進發成都,路經此地,正要去建立大西國。百姓為保性命,背井離鄉四散躲避。女店主崔老闆,此刻剛煮起一鍋黃豆,手足無措。情急之下想到屋後的柴草堆可以暫時隱匿,於是端起鍋將黃豆倒進草堆,再用柴草掩蓋,急忙忙奪門而去。

逃難的日子過了半月,待兵馬平靜後,崔老闆娘趕回跳石河小飯店。剛進門房,便聞到一絲淡淡的清香。打開後院門搬開柴草,黃燦燦的豆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糊糊長霉發酵的「黑豆子」。崔氏傷心地哭了起來,本想一氣之下扔掉「黑豆子」,又覺得那麼多豆子白白扔了可惜。那時兵荒馬亂民不聊生,老百姓想糊口都成問題。於是,崔氏擦乾臉上的淚水,撿出「黑豆子」洗凈加鹽裝在罈子里,以留著荒月時家人佐菜下飯用。

第二年開春的二三月間,崔氏試著將「黑豆子」端到四方桌上。色澤晶瑩、光滑油黑,清香散粒,化渣回甜的「黑豆子」,惹得食客爭相品嘗。一位路過跳石河的外地木材商人品嘗後,豎起大拇指讚不絕口,追問這道鮮美可口唇齒留香的菜叫什麼名字。崔氏不好意思說出「黑豆子」這三個土得掉渣的字來,剛恰門外一個鄰居小男孩的牙齒掉了,又想到木材商人說吃了唇齒留香,崔氏急中生智衝口說出了「豆齒」這個嶄新的名字。

木材商人酒足豉飽,樂不可支,將豆齒記成了豆豉,一路走一路宣傳跳石河的豆豉。永川豆豉的美名,就此在巴蜀大地上傳開了。從那以後,凡是到永川的各地客商,都以到跳石河吃崔氏店裡的豆豉為榮。大有到了永川,不吃跳石河崔氏豆豉,就等於沒進永川城。

至1946年,永川豆豉已發展到二十餘家作坊的製作規模,產品遠銷到上海。解放後,十三家醬園廠合併,以崔婆婆的後人為首,成立了永川縣醬園廠,廠址定在永川美麗靈秀的北山腳下。永川從此有了豆豉之鄉的美稱。

永川豆豉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氨基酸,其味獨特,香氣濃郁,滋味鮮美。既可用於烹飪,也可代菜佐餐。是鹽煎肉、豆豉魚、火鍋等特色菜肴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不但營養價值高,又有開胃助食解表祛汗之功效。如今永川豆豉進入了國家級非遺名錄,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作者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美麗重慶 系列宣傳活動 非遺篇

老重慶·重慶非遺散文 選登

聯合主辦: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重慶晚報

徵文郵箱:wbfkb88@163.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晚副刊 的精彩文章:

邂逅陳家壩-舒玲敏
孩兒心-鄧高如

TAG:重晚副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