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幸福的孩子,莫過於沒有比較心的媽
全文共3372字,閱讀需要3分鐘
引言
養娃是一場修行,但伴隨孩子的成長問題,擔心甚至是焦慮也紛至沓來。文中小主人公小白隨父母定居德國,8個月就被送到大學附屬幼兒園了,目前3歲,一直是放養模式,每天除了照顧好他的吃喝拉撒睡,作者思考最多的問題就是:今天帶他去哪兒玩,但是朋友圈看到那麼多「別人家的孩子」的各種才藝和技能,她開始疑惑,更準確來說是焦慮:這种放養到底會不會耽誤孩子的成長?下面把應對這種焦慮的全過程分享給大家。
文/鄒月
--BEGIN--
好久好久沒坐下來好好寫些東西了,有些小心慌,先放一張少爺的讀書照鎮個樓。
育兒過程中各類問題都有相關的專業文章,而成功案例,也就是傳說中別人家的孩子更多,但不幸的是,很多文章或成功案例里提供的理論或者方法是互相矛盾的。究竟該怎樣決定呢?我並不是什麼教育研究學者,上升不到什麼理論高度,只能把我的一些育兒經歷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大家有一點點幫助。
1、朋友圈一篇文章讓我開始焦慮
和很多爸媽一樣,隨著孩子的長大,我焦慮的問題逐漸由孩子的睡眠習慣培養得好不好,或者輔食吃得夠不夠這類吃喝拉撒類問題轉向是否需要開始教孩子認字,孩子是否需要參加興趣班這類問題。然後時不時反思一下:我做得夠不夠,有沒有耽誤孩子成長。
前一陣兒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上了名校才知道,人和人的差距比人和狗的都大》,裡面提到X大附中里的學生有小學看完了很多原版的兒童文學名著,有初中開始自學微積分和大學高數的,那些優秀的學生很多去了常青藤,之後化身精英;裡面還提到了BBC紀錄片《56UP》,裡面精英家族裡的倆孩子七歲時已經習慣每天讀《金融報》和《觀察家》了。
我自己也看經濟類報紙,知道其難度。要想實現七歲時自主閱讀這些報紙,那就意味著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認識很多詞了,再倒推,三歲就應該熟悉二十六個字母,兩歲多開始教孩子認字母。換成中文,那就是三歲開始認字,四歲能認幾百個字了。恰巧那幾天又看到朋友分享她家四歲的閨女認字的視頻,小姑娘已經可以自己讀句子了。
而再看我家小白,呃,尷尬了……由於我之前一直是信奉對孩子的成長進行適當引導就可以,認字計算什麼的,到五六歲再說,反正還沒聽說過正常成人不認字不會計算的。所以現在三歲的小白每天從幼兒園回來就忙於各種消防車、火車、賽車玩具,玩累了能坐下翻翻書,但完全是看圖說話,我給他指讀,他就會很煩,認字就更別提了。
▲
進入市兒童圖書館小白會先玩好長時間的Lego,然後才會坐下來看書。
▲
小白最近迷上了消防員,消防員Sam系列的書是他近期最愛,但依舊是看圖說話。
於是我開始了沉重地反思:是不是小白該掌握的技能因為我的放養(懶惰)而沒掌握?這會不會耽誤了他的成長?會不會他應該能成為華爾街大佬,但因為我沒有盡心培養+嚴格要求而只能做個普通的學生,長大後成為一個領工資的小職員呢?我現在是不是要開始每天定下時間來教他認字呢……可是,他想玩而我硬逼著他坐下來認字會不會讓他心情持續低氣壓,甚至以後厭惡學習呢?如果他厭惡學習,那是不是也影響他成長啊?這些衝突的問題讓我陷入了手足無措+無盡焦慮。
2、反思:我們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
有一天我突然想到這樣一個問題:用最概括的詞來描述的話,我希望小白長大以後是怎樣的生活狀態?
我最希望小白能夠健康,其次是希望他活得通透一些。
再細化一些,所謂健康,就是有強健的身體和有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堅持運動,健康飲食,規律作息。這方面,我這當媽的可以做的就是:自己動起來,帶著孩子也一起動起來;和孩子一起吃得均衡一些,健康一些;和孩子一起早睡早起。
而要想活得通透,首先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也就是他要有一技之長能夠養活自己,不為飢餓寒冷所困。再者,需要他能接受順境逆境,無論哪種情況下,都能夠比較平和地去體驗生命旅程。要實現這一點,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做父母的有一個平和的狀態,並積極面對人生。還有要養成他閱讀的習慣,因為我認為懂得多,遇事才能不大驚小怪,一驚一乍。
如此倒推完,我發現,我對他人生的展望,跟他是否能成為華爾街大佬,是否小學就讀英語兒童名著,是否能七歲讀《金融報》,是否現在三歲就能認字和計算沒有關係啊。我要做的就是做更好的自己,陪著娃成長,順應他的喜好,適當引導一下就好了。至於是小學就能讀英語兒童名著,還是高中才可以,無所謂啊,重要的是他有閱讀的習慣。退一步想,就算他只想讀中文的武俠小說,也無所謂啊,在讀的過程中他能展開想像,或者以後寫寫武俠小說也好啊。
我在這裡並不是想否認那些早早能認字和計算的孩子,完全沒有這個意思。我想說的只是,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喜好不同,還有智商也不同。有的孩子就是想早早認字能夠自己安靜地看書,有的孩子就是想通過各種空間探索(=爬上爬下+作天作地)來感受世界。做父母的不用覺得自己家孩子認字晚或者不想(or 沒有)參加什麼興趣班就不好,就會在成長的路上比別人差。
3、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
就運動這一項,想就德國對於小孩子體育活動的重視再嘚吧幾句。小白8個月就被送去幼兒園了,之後的每一次家長談話(半年一次,兩位幼兒園老師和每個孩子家長進行的單獨談話)中都提到在養育小白的過程中需要特別注意的兩點:小白對於規則的挑戰和他參加體育活動的必要性。至於他說話不多(主要是德語)、3歲了還沒有完全實現自主如廁等等問題,老師的意見就是:耐心些,一點點引導,慢慢來。
▲
小白三歲體檢的指標中,有非常多關於運動的。例如,能不能單腿站立、翹腳尖走路、連續跑步,還有會不會騎平衡車。
小白還在幼兒園的時候,老師注意到小白坐姿不是很好(也就是喜歡葛優癱)以及抓握力不夠,所以建議我們帶他多參加攀爬類的體育運動。於是,從小白一歲多,我們經常地帶他去市體育館Ahorn參加周日的活動。那天上午Ahorn室內除了球場以外的區域會擺滿各種可以供小朋友玩的大型玩具,還有專門一個活動室給小小孩玩(爬)。村裡的遊樂場我們更是頻頻光顧,哪怕簡單吊吊單杠也不錯啊。
▲
小白一歲多在Ahorn練習走下小斜坡。
▲
2017年的校園跑,最先進行的是小童組250米比賽。本來3歲以上才可以參加,但小白最好的朋友Hannah陪她姐姐一起報名,小白也想和Hannah一起跑,於是他倆作為最小的兩個就去跑了,雖然慢,但還是獨自跑完全程。
游泳在德國是人人必備技能,小月齡的孩子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參加適應水的游泳班,還有1~3歲、4~5歲等等不同等級的班教孩子游泳,經過考核合格,小朋友們還會得到相對應的證書。不過我們之前沒給小白報適應水的班,都是直接去游泳館兒童區玩。沒參加游泳課也沒減少他對玩水的熱愛,現在基本每周去一次游泳館,而夏天還能到大型遊樂場玩水。
▲
小白2017年夏天在Safari Zoo Park玩水,由於那之前幾天一直下雨,水溫並不高,本沒準備讓他下水,無奈他無比堅持,只好找人借了個游泳尿不濕,讓他穿著普通的小短褲就下去了。
4、接納孩子,做沒有比較心的父母
尊重孩子的天性,接納孩子,讓他感覺被肯定,而不是在和別的孩子對比中不斷被否定。其實小孩子的性格和智商,絕大部分是繼承爸媽的,我們尊重和接納孩子,也是在接納自己啊。要想孩子成長,先自己成長起來。
其實不僅僅限於認字或者參加興趣班啦,在養娃的過程中,遇到什麼難以決定的問題,不妨問問自己:用最概括的詞來描述的話,我希望孩子長大以後是怎樣的生活狀態?然後倒推一下,要想實現這樣的生活狀態,我現在需要和孩子怎麼做。
最後解釋一下,我的思維習慣是非常直線的,基本就是倒推+正推。所謂倒推,就是:希望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那麼需要怎樣實現這些目標,也就是實現方法是怎樣的;實現方法需要的條件是什麼,我現在是否已經有這些條件,沒有的條件怎樣能獲得。所謂正推:我在做什麼,這些事情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有了這些方法論,焦慮問題也迎刃而解了。
--END--
* 聲明:本文由?人人都是蒙台梭利?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Q:你對孩子的期望是什麼呢?
歡迎留言和大家分享
TAG:人人都是蒙台梭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