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陰虛和腎陽虛究竟適合用什麼方子?這兩個百年名方解決所有疑惑!
也不知道是為什麼,只要一說到補腎,人們都會有意無意的提起六味地黃丸,也有人會提到金匱腎氣丸。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六味地黃丸的適應證是腎陰虛,而金匱腎氣丸的適應證是腎陽虛。其實在補腎領域中,明代著名的醫學家張景岳也是高手,在他的《新方八陣》一書中,提到的左歸丸和右歸丸也堪稱補腎的經典。
說到左歸丸和右歸丸,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這補腎還有左右?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左歸丸和右歸丸的功效是不一樣的。左歸丸偏於治療腎陰虧損,而右歸丸偏於治療腎陽虧虛。
先來說說左歸丸,它由大懷熟地240克,山藥(炒)120克,枸杞子120克,山茱萸肉120克,川牛膝(酒洗,蒸熟)120克,菟絲子(制)120克,鹿角膠(敲碎,炒珠)120克,龜膠(切碎,炒珠)120克組成。將這些葯研為細末,先將熟地黃蒸爛杵膏,加蜜為丸,每丸大約重9克,每次服用1丸,每日服用2~3次,一般在飯前用溫開水或淡鹽湯送下。在使用時,脾胃虛弱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者慎用。
那麼,左歸丸的適應證有哪些呢?具有滋陰補腎,填精益髓的作用,適用於真陰不足、精髓虧損所致的自汗盜汗,頭暈眼花,耳聾失眠,口燥舌干,腰酸腿軟,遺精滑泄,舌紅少苔,脈細等症。
再來說說右歸丸,它由熟地黃240克,山藥(炒)120克,枸杞子(微炒)120克、鹿角膠(炒珠)120克,菟絲子(制)120克,杜仲(薑汁炒)120克,山茱萸(微炒)90克,當歸(便溏勿用)90克,肉桂60克,附子(制)60克。將這些葯研為細末,將熟地黃蒸爛杵膏,加煉蜜為丸,每丸重9克,每次服用1丸,每日2~3次,白湯或淡鹽湯送下(七歲以下兒童用量減半)。服藥期間,忌食生冷,避風寒,腎虛有濕濁者不宜使用。
仔細分析左歸丸和右歸丸,有一些異同點,從藥物組成上,均有熟地黃、山藥、枸杞子、山茱萸、菟絲子、鹿角膠六味葯,左歸丸在此基礎上增加了川牛膝和龜膠等葯,偏於補陰;而右歸丸在此基礎上增加了杜仲、當歸、肉桂、附子等葯,偏於溫陽。從功能主治上來講,雖然都有補虛的作用,但左歸丸偏於補腎陰虛,而右歸丸偏於補腎陽虛。
總體來講,左歸丸和右歸丸都是治療腎虛的常用中成藥,但是二者的藥物組成以及主治證候並不相同。所以在臨床選葯時並不是 「男服左歸丸,女服右歸丸」,而是左歸丸適用於腎陰虛,右歸丸適用於腎陽虛。當然,左歸丸和右歸丸雖然是流傳已久的「經典名方」,但在使用時最好是在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以便於取得更好的效果。
聲明:本文為原創作品,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欲轉載,請聯繫我們獲得授權。
※月經經量過多到底是不是病?沒想到中醫名家竟是這樣解釋的!
※「大姨媽」來了遲遲不走,不妨試試這個方法!
TAG:金蘭中醫學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