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我和我的母親
文/李在在
01
招弟在家裡排行老三,上面兩個姐姐。聽她的名字就知道,父母想要個兒子。姊妹三個中,除了大姐的名字和「弟」字不沾邊,二姐叫來弟,四妹叫寶弟。
父母經過艱苦卓絕的鬥爭,在生了四個女兒以後,終於生下了兒子。
也不止他們一家如此,鄉親們也是生不齣兒子誓不罷休。
不生兒子,誰給你養老?不生兒子,你老了,誰給你摔盆?不生兒子,出殯時,誰給你挑旗杆子。
招弟的奶奶每次都是當著母親的面說這些話,母親的臉色在浮腫中白了又白。她暗自憋著一股氣,生個兒子看你還怎麼說。
可肚子不爭氣,生一個是女兒,再生一個還是女兒。第一胎是女兒,奶奶就唉聲嘆氣,可畢竟是第一個,還有一次機會。
可二姐出生時,奶奶一看又是個丫頭,癟癟嘴走了。母親連生了四個女兒,奶奶的臉從巴掌大拉成了半米長。
從招弟開始,算上她弟弟,他們幾個都是計劃外出生。
02
那幾年,他們家說的最多的是兒子,兒子。為了躲避風頭,從二姐開始,她們姐妹幾個都是在躲藏中出生。
每個親戚家都躲遍了。後山山頭裡,樹林里,只要能藏身的地方,母親拖著肚子,帶著小的,踏遍了附近的街角旮旯。
一聽到風水草動,母親便拿起早已準備好的水瓶,乾糧,招呼兩個,後來是三個女兒往後山走。
大姐是幸運的,她是掛了戶的人,不用跟著她們幾個東躲西藏。她就負責通風報信,看到風頭過去,她顛顛跑去給母親報信。呼啦啦,一家子回家後,重新圍坐在飯桌前。
說是為了生兒子,其實父母也是趨勢所趨。他們對幾個女兒並沒什麼不同。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哪有不疼的道理。
母親常年在他們耳邊念叨奶奶重男輕女,被街坊四鄰在背後指指點點,議論紛紛;念叨自己因為生兒子,受了多少苦,看盡了多少臉色。
母親說,沒吃過這些苦,不切身經歷的人,是不能體會那種心情的。
那時候招弟不懂,也不能體會到母親的苦楚,為什麼非要生個兒子。這些等她當了母親,有了跟母親相同的遭遇後,才真切的體會到母親的心情。
孩子們多,都是自個兒在泥地里玩,誰有時間每天盯著。還要過日子,那麼多張嘴等著吃飯。父母拚命的幹活。
孩子們的衣服都是大的穿小了,給小的穿。招弟記得小時候,她除了過年能穿上件新衣服,都是拾姐姐們的舊衣服穿。
還有親戚們看他們家孩子多,有不穿的舊衣服,也都送到他們家來。
03
一天,招弟和姐妹們在院里玩,母親在做飯。招弟聞到飯香,去灶台旁問母親今天要吃什麼啊。母親說,讓開讓開,一會兒就有吃的了,把她趕走了。
就在母親去屋裡拿東西的空,招弟再次來到灶台邊,伸著脖子往上看。突然一陣火苗竄出來,招弟啊的一聲大哭起來。
母親從屋裡出來,發現招弟的頭髮已經被燎著了。母親趕忙拿來水,潑上去。然後抱起她就往村醫務室跑。上了葯,打了針,經過了將近一個月的治療傷口才恢復。
這次經歷在招弟的眉毛上留下了痕迹,所幸頭皮影響不大。她的半截眉毛沒了,皮膚燒傷。這個疤痕一直跟著她到現在。
出事時,她還太小,不知道以後會面臨怎樣的人生。後來,她慢慢懂事了,常常聽到父母在偷偷議論,要不要去給她做個手術,萬一以後影響她的人生怎麼辦?
聽到手術兩個字,她害怕不已,雖然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東西,但是看著父母嚴肅的表情,她知道那不是個好事。
不知道經過多少次的商量,猶豫,父母擔心她再次受皮肉之苦,最終沒去手術。在聽到父母的決定的時刻,她終於放下心來。
母親也很自責,每每在她跟前說起這件事,都是抹著眼淚。長大後,她看著自己的疤痕,要說不埋怨母親是假的。
所以,一直以來,她跟母親的感情也是淡淡的。她跟母親發生爭執,賭氣時,半天不跟母親說話。都是母親先給她個台階,主動向她示好。
上學時,她甚至想著早早離開家,走得遠遠的。後來,直到她也做了母親,也做了兩個女兒的母親,她才體會到母親的處境。
因為那個疤痕她自卑過,也被人指指點點過。她要小心的用劉海遮蓋住那個疤痕,從沒把額頭展示出來過。
04
後來,她求學,結婚,生子。誰曾想,她也連生了兩個女兒。在二女兒出生後,母親也是每天愁眉苦臉,擔心她和自己一樣的遭遇。
婆婆也暗示過招弟,再生個吧,萬一是個兒子呢,以後有人養老啊。每次都被她拒絕了。
還好老公也站在她這邊,表明了立場,現在都什麼年代了,還是這種老觀念,我們的事情你不要操心了,多一個也不生,沒有兒子照樣也能養老。
婆婆看到招弟夫妻倆咬緊牙關不鬆口,連著兒子一起罵,你是想讓我們家絕後啊。只要有機會,婆婆就在他們耳邊罵罵咧咧。兩人不為所動。
帶著兩個女兒出門,偶爾也會收到同情的目光。她能看懂那些意思,兩個女兒啊。
這時,招弟才體會到母親的心情。如今時代變了,婆婆尚且如此,也有些周圍的人,甚至是一兩個陌生人也會在背後指指戳戳。在母親那個年代,豈是一般人都承受得了的。
一個女人要忍受多少,才能一次次經歷產子之痛,要咽下多少淚水,才能熬到天亮。
05
當年,家裡孩子們多,條件有限,她們姐妹幾個中,大多隻上到初中,便到社會打拚,只有招弟一人上了大學。
姐妹們過早的體會到社會的冷暖,吃了不少苦。長大後,姐妹們私下裡也說父母偏心,只供招弟上大學。母親聽到後,笑笑不語。
養兒方知父母恩。她也是在做了母親後,放下了心結,對母親敞開心扉。她開導母親,不要為我擔心,我過得很好。我們時代不同了,我會把女兒教育的很好。
招弟工作之餘,大部分的時間,放在了陪伴女兒上。女兒們知書達理,聽話,懂事。學習成績每次都是名列前茅,家裡擺滿了兩人的獎狀。
兩個女兒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常常被鄰居們拿來做為教導自己孩子的榜樣。婆婆看到孫女們很出息,也閉上了嘴。
如今,她們兩個,一個出國求學,一個在最高學府深造,羨煞了旁人。招弟夫妻倆完成了任務,開始自在的享受後半生的生活。
母親呢,也在幾個兒女家之間穿梭,這個月在大姐家,下個月在四妹家。姐妹們也熬過了苦日子,在自己的生活里過得有聲有色。如今,再說起以前的過往,更多的是感慨和回憶。
李在在,兩寶媽,做過老師、網路寫手,情感雜誌編輯,一個熱愛文字、喜歡自由的水瓶女子。白天,她在職場努力奮鬥;晚上,她在燈下挑燈寫作。她擅寫百味人生,男情女愛,在文字里品人生百態,世間冷暖。
TAG:得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