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俊俊樹嗎?
這是BottleDream第672次與你美好分享
去年的這個時候,你可能也跟我一樣,沉迷「種樹」,難以自拔:
每天調好鬧鐘,提醒自己收能量;為了能給「樹」多澆水,每天暴走幾公里不在話下;最好還能搶在朋友收之前去「偷」一波 ta 攢的能量。
因為螞蟻森林,把「梭梭樹」念成「俊俊樹」的笑料,偷能量而被朋友「拉黑」、甚至被親爸親媽「扔大便」的「慘案」,時有耳聞,甚至你也親身經歷過 :)
這個畫面是很熟悉的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好奇過,那棵你曾經在「螞蟻森林」里瘋狂澆水盼著長大的「樹」,現在都怎麼樣了?
兩周前,我們跑去了一個很多人沒聽過名字的地方——毛烏素沙地——去看了看,現實版的螞蟻森林到底怎麼樣,也親身在大風大沙里種了不少樹。
雖然,跟你想像的「種樹」真的挺不一樣的。
「不是沙漠,是沙地」
在去之前,BottleDream 的其他小夥伴們向我砸來了一大堆問題:
螞蟻森林真的有去種樹嗎?到底靠不靠譜?
他們現在到底種了多少樹?
種了以後,有多少樹能活下來?
他們自己是怎麼理解螞蟻森林的?這個項目會做多久?
……
同事麒麟還用極其期待的眼神看著我,說:
「如果看到了我種的那棵樹,請代我跟它打個招呼。它的編號是 NO.HF173579123275。」
其實,如果你的樹已經被種到真實世界裡了,證書上會戳上「已種植」的紅色章
作為已經養成第 3 棵樹的玩家,我簡短直白地告訴了她兩個事實:
1、她的那棵樹不在這次要去的毛烏素沙地,而是在阿拉善地區;
2、她的樹被中國綠化基金會認領了,但還沒有種下去。
綜上所述:無法打招呼。
實際上,這種「被認領了,但還沒被種植」的情況並不是少數。上線至今 1 年 8 個月的時間,「螞蟻森林」最新顯示的用戶數已經突破了 3 億,虛擬養成的「樹」每天都在增加,但真實世界裡的種樹要遵循自然規律,春天是最適合大規模種植的時間,錯過了得等來年。
不過即便現實限制因素很多,截止 2017 年底,現實中的「螞蟻森林」已經累計種了 1314 萬棵樹,守護了 12111 畝保護地。
螞蟻金服和阿拉善SEE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億利公益基金會、阿拉善生態基金會等公益合作夥伴一起,在內蒙古阿拉善、鄂爾多斯、巴彥淖爾和甘肅武威等地區種植及維護這些森林,其中近 1214萬棵梭梭樹,100 萬棵沙柳,3000棵樟子松。
而我這次去的毛烏素沙地,大概位置是在陝西省榆林市長城一線以北,相比類似地區,它的年自然降水量算比較多的(250-400毫米),有利於植物生長,原本是畜牧業比較發達的地區。但現在,就是一片茫茫大漠。
「我從來沒見過沙漠是什麼樣子的。」同行的另一家媒體的小夥伴忍不住感慨了一下。
「這不是沙漠,是沙地。」隨隊的小哥認真地糾正。他強調,沙漠是自然現象,而沙地,更多是人為因素的產物。
尤其是在過度游牧、氣候變化之下,原本零星出現的沙地,像一塊塊傳染性極強的牛皮癬,氣勢洶洶地向外吞噬。
在沙地種樹是怎樣一種體驗
邊走邊聊,我隨著隊伍來到了這次的目的地之一:烏審召 95 號林地。
內蒙古自治區綠化工作站的副站長給我們科普說,95 號林地里的是今年剛種下的沙柳,很多都已經發芽了。在毛烏素沙地乃至周邊的鄂爾多斯地區,沙柳是最適合的植物之一,防風固沙的老手,而且超易成活。
沙柳有「五不死」屬性:乾旱旱不死、牛羊啃不死、刀斧砍不死、沙土埋不死、水澇淹不死
而且,把沙柳「種」下去的這個動作,已經在現代技術的加持下簡單到「不費吹灰之力」。
在 89 號地,我感受了一把「在沙地種樹是怎樣一種體驗」。
去之前,我浮想聯翩,想像自己要掄起袖子,跟其他小夥伴組隊協作,大幹一場。
但現實,是這樣的(看好了,下次你去,應該也是這樣操作)——
第 1 步:【平茬】
翻譯一下:1 變 N 的操作
這次被種植的沙柳,其實不是「新生」的沙柳,而是原本長好的沙柳經「平茬」處理後的。
所謂「平茬」,就是把植物根頸以上的枝條修剪掉,留下光禿禿的枝幹。這樣做是因為沙柳雖是防風固沙的一把好手,可長到 3-5 歲時就容易退化;如果平茬處理,沙柳能更好地生長。
而且,一根被平茬的沙柳,可以變成 N 根「新」沙柳。像這樣
平茬去除的枝椏,還能用作生物發電和木材,增加經濟效益。
第 2 步:不「挖坑」,只【打洞】
我想像中,種樹的經典動作必定有「挖坑」。但教我們種樹的牧民們,用眼神制止了我,祭出了沙地里種樹的神器——「地鑽」。
因為它,種沙柳的效率躥躥躥往上飆。(原因請看第三步)
第 3 步:只需要兩秒的【插樹苗】
平茬、打洞後,沙柳就位,準備被「種」下去——其實就是像喝珍珠奶茶插吸管一樣。
??沙柳本柳
把沙柳插進洞里後,你不用費心把洞填好。風會搞定一切:把沙吹起來穩住沙柳,就算被沙埋住了也沒關係,它本身就不怕沙壓。
它的根系還特別發達,能夠快速紮根,最遠還能延伸到 100 多米。一株沙柳就可將周圍流動的沙漠牢牢固住,成為「活體沙障」。
這樣下來,像我這樣的小白一口氣也能種十幾棵沙柳。
今年春種種了多少棵樹,具體還在統計中。以前面提到的 95 號林地為例,這片林地約有 7000 畝大,種植沙柳後,能控制沙化的面積達到 13000 畝。
而且你知道嗎?想知道螞蟻森林的樹有沒有真的種、活得怎麼樣,不用請假跑去沙地,「遠程看樹」,值得你了解一下:
有時還會拍到牧民在辛苦照顧它們的畫面
這兩個陪著沙柳寶寶的「機器人」通過太陽能板供電,為手機端的用戶奉上95號林的日常。
互聯網公司 x 種樹
阿里巴巴的「螞蟻」到底想幹嘛
說起「螞蟻森林」,總繞不過一個疑問點:螞蟻金服這家「阿里系」的互聯網公司,為什麼要這樣大張旗鼓地種樹?
去種樹的前一天晚上,組織這次毛烏素沙地春種的「螞蟻森林」團隊搞了個「夜談會」,邀請了眾多媒體,說是歡迎「隨便問」。
能聽出來,團隊很為「螞蟻森林」的兩大特點自豪:
沒有背任何 KPI 指標
預算沒有上限
第一次聽的時候,真的表示很懷疑
祖望,也就是「螞蟻森林」的產品經理,這樣解釋了這兩個特點的:
沒有 KPI,在上線前,是因為這個項目的創新性;上線後,因為它有很強的公益屬性在裡面。
而「預算沒有上限」的說法,是團隊第一次向公司管理層報告時,老闆們拍板的。到 2018 年底,螞蟻金服預估在「螞蟻森林」這個項目上的投入要超過 5 個億。
簡單來講,就是要全情投入、無後顧之憂地做好「螞蟻森林」,用科技能力、產品能力去介入社會問題。
我很好奇:對於一個公司來說,如果真的只憑熱情、公益,能支持「螞蟻森林」這樣的產品一路走下去嗎?能走多遠?
祖望說,冒出「螞蟻森林」的想法,是因為他當時接到任務:支付寶所屬的螞蟻金服公司將推動「綠色金融」作為重要戰略,公司讓他做一個面向每個用戶的「碳賬戶」產品,能讓每個人記錄自己綠色低碳的行為。
當時他被告知的是,在支付寶的餘額旁邊加個按鈕,就寫上「碳賬戶」三個字,30 天內上線。
「我自己問自己,做這麼一個叫碳賬戶的東西,還指望每個普通人能聽懂、去用,這靠譜嗎?可拒絕也沒有用啊!我們的價值,不就是要把『不靠譜』的東西變成『靠譜』嘛。」祖望在分享「螞蟻森林」的故事時,多次提到這一點。
如何讓「碳賬戶」、「低碳」這些聽起來有些距離感的概念,變得真正能跟日常行為相連,而且能讓人們理解、還要能持續地用下去,而不止是放個按鈕在那裡——這是當時他們面臨最核心的難題。
當時,他們用「螞蟻森林」這個遊戲化的創意作出了回答,一度掀起了「偷能量」種樹的熱潮;也給支付寶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螞蟻森林」,用戶打開支付寶的頻率上升不少。
就問你熟不熟悉
每一個被你收或被你偷的「能量球」,都不是隨便出現的:它背後是由螞蟻金服和北京環境交易所共同研究出具的個人碳減排演算法,到目前為止,有 16 種行為場景所節省的碳排放量,能夠被換算成能量球。
但上線一年多以來,熱潮漸漸退去——起碼我的不少朋友,已經沒多大動力去天天收能量了。我也很好奇,有多少人因為「攢能量」而在日常生活里更加環保、更加低碳了?科技 x 公益,怎樣能有更持續、更長久的生命力?
「我自己覺得,很多人剛開始接觸螞蟻森林,可能都覺得這是一個遊戲,有點像以前的『偷菜』,但我覺得,本質上它的內涵和偷菜是完全不一樣的」,祖望說,
「它一方面積累低碳行為,一方面我們真的有在種樹去激勵我們的用戶。坦率點講,很多人跟我交流過,一個遊戲的生命周期(一般)不超過 9 個月,螞蟻森林已經上線 1 年零 8 個月,而且它的數據還在不停的增長,用戶量還在不斷的擴大。」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螞蟻森林」這樣的產品值不值得做,而在於怎樣能做得更好。
團隊其他成員還補充說,像今年 1 月上線的「合種」功能、這次招募用戶一起去春種、遠程看樹等等,都是想在一點一滴中促成用戶在意識上的轉變。
最近上線的新樹種「花姑娘」,似乎又激發了不少人種樹的動力。
現在已經被認領完了,才一天
在祖望看來,「螞蟻森林」不背 KPI 任務,卻能在 2017 年裡吸引了 2.3 億用戶,關鍵在於,它讓用戶收穫了成就感。
「每一個渺小的個體,其實在 ta 心中都有一個『英雄夢』。」這是在這個時代里,互聯網人祖望越來越感知到的用戶的需求。
他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給身邊的環境、給地球帶來美好改變的念頭,但現實種種原因之下,可能讓人很難開始行動。互聯網、科技發展到今天,除了給生活帶來便利,更有想像力的是,如何能讓每個人更低門檻地參與行動,作出改變。
文 | 滴哪
編輯 | 小火龍
圖 | 現場拍攝。部分由螞蟻森林提供
每次去便利店、路邊攤買早餐,
都會想幾秒,裝包子裝油條的塑料袋,
能不能有替代品?
BottleDream【美好商店】
只搜集全世界夠美、夠酷、夠好用,
夠Social Good的產品
你的每一次購買,都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送你去史上最大腦洞策劃「玩不到樂園」玩!只開3天!
※送你去聽竇靖童的現場,去看宋佳的樂隊首秀!愚公移山音樂節嗨起來!
TAG:BottleD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