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著人間煙火,又不失赤子之心」,走進最美大學,一堂課讀懂台灣

「有著人間煙火,又不失赤子之心」,走進最美大學,一堂課讀懂台灣

GIF

走進一座城,有人沖往繁華街道,有人徘徊幽靜巷隅,試圖感受城市變遷中的縮影;亦會有人奔走在不同的古迹名勝,或尋覓著鐫刻人文的博物館,彷彿數日清晰了一座城市歷史的烙印。其實,這些都不如逛這座城市中歷史最悠久的校園,在那裡,你可以看到一座濃縮的城池,有著人間煙火,又不失赤子之心,瀰漫著歷史的煙塵,亦煥發著勃勃的生機。

台灣

·

東海

每座城也許都蘊藏著幾枚核,毫無疑問底蘊深藏的都在這座城的校園中。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一座風雨洗禮的百年名校,銘刻的不僅是學術的發展與變遷,更是這座城池的百年興衰史。

比如到北京來,清華北大人大走一遭,雖已早無稚子蒙童的書聲朗朗,但天然的一股靜謐恬適仍讓人無來由的節奏緩慢。徜徉名校,無論是從展出史料,還是親眼所見,都能或多或少探究出其背後隱藏的歷史脈絡,讀懂這座城曾經歷了如何的曲折。而要讀懂台灣,那麼莫過到東海大學去。

東海大學校園

中國台灣地區頂尖私立綜合大學、台灣第一所私立大學、台灣最美大學......加諸在東海大學名字之前的形容很多;與之相關聯的,耳熟能詳的名字則要更多一些,郎咸平、蔡康永、九把刀、吳文龍、張志誠等等都曾是東海校友,部分還留任母校多年;陳其寬、張肇康則在東海大學內留下了極具個人風格的代表性建築作品,為東海的美憑添了現代裝置藝術的氣息,當然,以校園設計規劃而言,東海大學最知名的當屬核心地標性建築路思義教堂,而其主導設計是出資華人設計巨匠貝聿銘。

路思義教堂

路思義教堂(又稱東海教堂)是美國著名的《時代》、《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Mr. Henry R. Luce)為了宣揚福音並紀念父親路思義牧師而捐款興建的,是亞洲乃至全球聞名的後現代主義宗教建築。

貝聿銘起初想用磚砌哥德式的建築,但因台灣多地震而取消此意,後來由陳其寬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狀,逐布修正形成現在的教堂造形。外觀由四片面組合,於屋脊分開,構成一線形天窗,四片曲面之屋基與屋脊,兩邊為直線,所形成的曲面,稱為圓錐體雙曲面,使屋檐曲線更具有美感。由於曲面內部應力沿曲度方向進行,使內部無彎折力產生,曲面厚度遂可減少,內部增加交叉的補助小梁,用以承受複雜的結構力量。

教堂結構材料最初擬議採用磚砌牆面,後擬改為木造,最後才決定採用具可塑性的鋼筋混凝土。在教堂屋面外部用瓷磚瓦,採用黃色富有我國宗教建築性質,菱形瓦和月部交叉的格子梁,構成形狀呼應的視覺美。瓦分為兩種,每隔一層瓦上有凸出的釘頭,藉此釘頭形成的線條,來增強雙曲面的曲度。

陳其寬為東海大學女生宿舍製作的設計草圖

東海大學擁有完整規劃的校園,由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等設計規劃,校園建築在台灣近代建築中極具代表性。在天涯、知乎等社交平台上,常年有人發表相近的帖子探討一件事——在東海大學上課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此次《家族企業》雜誌特別策劃的2018台灣「家文化」之旅,專門規划了半天時間停駐在這座以美為名的學府,感受時代變遷下台灣的人文發展,同時也不會錯過大家重歸校園最重要一環——「上課、讀書」——特邀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介玄教授,在東海大學社科院為大家講解台灣家族企業現狀,共話匠心、傳承與創新。

陳介玄小傳

陳介玄,現任台灣東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學術專長為經濟社會學,歷史社會學,社會學理論等。

對於近年來致力研究的家族企業傳承話題,陳介玄教授不僅出版了多本專著及論文,亦曾在不同場合發表了多維度深刻精彩的論點評述,比如在第二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暨第九屆國際家族企業論壇上,陳介玄教授曾表示,「接班傳承有三件事情很重要,一是財富傳承上的創新很重要,資產在一兩年到二十年內的保有很容易,那如果300年呢?那就非常困難了,需要實踐與理論的整合。二是企業創新背後支撐的基礎是價值觀。創新的目的是價值。如果你只想賺錢,成本最小化,利潤最大化,那麼企業創新就失去了基礎。我們不止是在市場獲得利潤,還要對整個社會有交代。三是企業產品的創新要考慮到文化的延續。應該設定一些標準給下一代,讓他們知道父輩在意的是什麼。還可以用一些制度來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族企業雜誌 的精彩文章:

融貫中西,興教傳家
美國對中國頻下黑手?國防部:嚴重挑釁!外交部:奉陪到底!華為:你們的損失!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