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睿雜談 逆天改命

君睿雜談 逆天改命

「你信不信風水?」

なに(納尼)!

「到底信不信?」

「信!」

今天來與各位看官聊聊「風水」二字。

這兩個字到底有什麼出處呢?

《葬書》是託名東晉郭璞所寫了一本「地理學」(這不是我們上學讀的地理,是專指堪輿學),裡面有一句話說:「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

現在陽宅、陰宅的書,地攤上擺了許多,說實話,這的確是門專業技能,所說也有幾句道理。同時得指出,這門技術活,也不是郭璞先生的創作。起碼在《詩經》中就有「看風水」了。不信,看看古老的《詩經*綿》是如何說的。咱們走起——

《詩經*綿》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

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爰始爰謀,爰契我龜,

曰止曰時,築室於茲。

這話用白話文翻譯過來,便是:那古公亶父啊,早晨趕著他的馬兒,他順著西水岸邊,順利來到歧山下。和他的漂亮的姜氏夫人,來找個地方重新安家。

周原這個地方啊,土地真是肥美,不然怎麼連堇菜苦菜都像甜得像糖一樣。於是大伙兒決定在這裡住了,大家有了商量,把神的主張刻在龜板上,得到兆辭是:「停在這裡」、「及刻營建」,我們就在這兒蓋起房了。

每次看到這裡,我總是忍不住偷笑,原來這風水觀念,是從這裡論起的啊!

「乘風則散,界水則止。」一句話說到底,有一個和諧而富有正能量的環境罷了。風水說一千道一萬,不外乎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罷了。它,到底不脫《老子》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從這個求和諧的角度,我對「風水」為什麼不相信,說我深信不疑,也是可以的。

下列幾條風水學口訣,各位看官看看符合與否——

01

人,自身就有風水,因為有人的地方總有是非。

《周易》說人事,「吉、凶、悔、吝、無咎」,只用這六個字判攝一切人。

02

世間永遠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本身,於中,那人心最容易變化。清朝陳宏謀編述的《五種遺規》里,收了陳希夷(摶)的《心相篇》。裡面起首便說:「心者貌之根,審心而善惡自見;行者心之發,觀行而禍福可知。」學會觀心,人心裏面,本來就有「龍、沙、水、穴」的道理。作人,要從人心的變化中提撕自己,睿智中帶著容易,既不會害了自己,也不會妨害他人。這樣的風水,才有些特別的意味。

03

管住自己嘴,「看破不說破,以後有得做」。

《西遊記》里,那被影視黑為話癆的唐僧,卻告訴徒弟們道:「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如何在此嚷笑? 」(《西遊記》二回)人生就是修行,亂動口舌,「死無葬身之地」,非虛語也!

04

人要有正確的行動,行動的文不對題,那絕對是人憎鬼厭的狀況。

《中阿含經》(卷38)說:「行正行者,得大果報,有大功德。猶如治生,少有災患,少有斗諍,少有怨憎,行正行者,得大果報,有大功德。」(大正1,667b26-29)

「風水」是自己創造的,些微變化,總落在自己的格局裡,這是局外人不及知的。故而,對於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從認知上突破——讀書。曾國藩認為「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並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讀點書,可能不能及時改變什麼,卻可以讓我們有創造自己的可能。更因為,我們有能力懂得:

自己想得到,絕不要讓別人挖肉。

自己想享受,絕不要讓別人痛哭。

自己想登場,絕不要讓別人墊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睿廬 的精彩文章:

TAG:君睿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