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教育素養的幾個基本概念

關於教育素養的幾個基本概念

來自長三角浙江慈溪的一線

教育研討與見識分享

小編按:

最近參加了一些專業學習,聽了一些講座,理論、實踐與案例都有。實踐與案例因為天然注重實操,比較接地氣,所以好理解。但理論部分,很多概念,聽起來顯得高端、高深,它們到底是些啥玩意兒?聽者雲集,言者眾眾,恐怕未必都真正明確、深刻地明了。

基於此,特弄了個「一鍋燉」的學習筆記。意思就是一個概念一個概念地啃,起碼明白個大概,以免聽之聞之卻不解其意、不知所云、不明就裡、一臉懵逼。

得先搞清楚有關教育素養的幾個基本概念

比如說,幾乎每個專家都在談「人文素養」,那麼-----

-- 01 --

到底啥叫人文素養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學、藝術、人文。

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科學使人理智;

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藝術讓人富有激情;

人文追求的是善,給人以悟性,人文中的信仰使人虔誠。

科學強調客觀規律,藝術更注重主觀情感;

科學講的是理性,藝術更富於情感;

科學就是根據事物的普遍性處理事物的特殊性。

藝術則是根據事物的特殊性去處理事物的普遍性。

而人文則既有深刻的理性思考,又有深厚的情感魅力。

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不能沒有科學,也不能沒有藝術,更不能沒有人文。所以,我們也可以把人的綜合素養概括為科學素養、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

理解人文素養,遵循字面內涵表述組合意義就是最實際、最便利的途徑-----

人文,在這裡當為確定的人文科學(如政治學、經濟學、歷史、哲學、文學、法學等);

而素養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的。

人文素養即人文科學的研究能力、知識水平,和人文科學體現出來的以人為對象、以人為中心的精神――人的內在品質。

著名教育學者肖川教授曾對人文素養的內涵進行過界定。他認為這一術語可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含義:

1.對於古典文化有相當的積累,理解傳統,並具有歷史意識。能夠審經答變,返本開新;

2.對於人的命運,人存在的意義、價值和尊嚴,人的自由與解放,人的發展與幸福有著深切的關注;

3.珍視人的完整性,反對對人的生命和心靈的肢解與割裂;承認並自覺審護人的精神神秘性和不可言說性,拒斥對人的物化與獸化,稜棄將人簡單化、機械化;

4.尊重個人的價值,追求自我實現,重視人的超越性向度;崇尚自由意志和獨立人格,並對個體與人類之間的關聯有相當的體認,從而形成人類意識;

5.對於人的心靈、需要、渴望與夢想、直覺與靈性給予深切的關注;內心感受明敏、豐富、細膩與獨特,並能以個性化的方式表達出來;

6.重視德性修養,具有叩問心靈、反身而誠的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能力;

7.具有超功利的價值取向,樂於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事物;

8.具有理想主義的傾向,追求完美;

9.具有終極關切和宗教情懷,能對於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一類問題作嚴肅追問;

10.承認並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對於差異、不同、另類,甚至異端,能夠抱以寬容的態度;

11.能夠自覺地審護和踐履社會的核心價值,諸如公平與正義。

因此,我們現在所說的人文,或人文精神,或人文思想,重視人文教育,這裡的人文,顯然是指人類文化中的先進的、科學的、優秀的、健康的部分。而且,其核心是指先進的價值觀,其主要內容則是指先進的規範,對於社會而言,尤其是先進的法律和制度規範,對於社會成員而言尤其是先進的道德和習慣規範,對於青少年來說,首先體現在養成良好的習慣規範。從文藝復興的歷史看,人文應該是重視的文化。

-- 02 --

到底啥叫人文素質

素質在心理學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點,是事物本來的性質[quality];

素養是由訓練和實踐而獲得的技巧或能力。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

人文素質包括4個方面的內容

(1)具備人文知識。

人文知識是人類關於人文領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領域)的基本知識,如歷史、文學、政治、法律、藝術、哲學、宗教、道德、語言等方面的知識。一般來說,人文知識涉及的面比較廣,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1)國家的概況(地理,歷史,現狀,文化.傳統等等);

(2)國家的文學(主要是不同歷史時期的作家和作品);

(3)語言學方面的知識(這個層次比較難,一般都是對這個國家

語言方面的分析專業性較強)

(2)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撐人文知識的基本理論及其內在邏輯。同科學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強的民族色彩、個性色彩和鮮明的意識形態特徵。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3)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蘊涵的認識方法和實踐方法。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產生和形成的。學會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決問題,是人文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與科學方法強調精確性和普遍適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強調體驗,且與特定的文化相聯繫。

(4)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產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基礎,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人文精神是人類文化或文明的真諦所在,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從根本上說都是人文精神的具體表現。

-- 03 --

到底啥叫價值觀

價值觀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包括人、物、事)及對自己的行為結果的意義、作用、效果和重要性的總體評價,是對「什麼是好的、是應該的」的總看法,是推動並指引一個人採取決定和行動的原則、標準,是個性心理結構的核心因素之一。它使人的行為帶有穩定的傾向性

價值觀是人用於區別好壞、分辨是非及其重要性的心理傾向體系。它反映人對客觀事物的是非及重要性的評價。

人不同於動物,動物只能被動適應環境,而人不僅能認識「世界是什麼、怎麼樣和為什麼」,而且還知道「應該做什麼、選擇什麼」,發現事物對自己的意義、設計自己、確定並實現奮鬥目標。

價值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在特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人們的價值觀總是相對穩定和持久的。

比如,對某種事物的好壞總有一個看法和評價,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這種看法不會改變。

但是,隨著人們的經濟地位的改變,以及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改變,這種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這就是說價值觀也處於發展變化之中。

價值觀是人形成的一種關於某種價值的觀念,它具有持久、穩定的特點,而且會一直支配著人的日常行為和活動。

三觀互相影響

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是哲學思想的基礎構件,三者相互依存、相互影響。

自然或自髮狀態下,人生觀和世界觀對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作用,而通過自覺學習修鍊養成的價值觀也可以使人生觀和世界觀產生異化和改變。

一個人的價值觀是從出生開始,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一個人所處的社會生產方式及其所處的經濟地位,對其價值觀的形成有決定性的影響。

當然,報刊、電視和廣播等宣傳的觀點以及父母、老師、朋友和公眾名人的觀點與行為,對一個人的價值觀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價值觀分為普適性價值觀特定性價值觀-----

人們以追求真善美為價值取向的觀念是為普適性價值觀

而個體對周圍的客觀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義、重要性的總評價和總看法,是為特定性價值觀

人們的生活和教育經歷不同,因此價值觀也多種多樣。行為科學家格雷夫斯(Graves)為了把錯綜複雜的價值觀進行歸類,曾對企業組織內各式人物做了大量調查,就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作風進行分析,最後概括出以下七個等級:

第一級,反應型:這種類型的人並不意識自己和周圍的人類是作為人類而存在的。他們可是照著自己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應,而不顧其他任何條件。這種人非常少見,實際等於嬰兒。

第二級,部落型:這種類型的人依賴成性,服從於傳統習慣和權勢。

第三級,自我中心型:這種類型的人信仰冷酷的個人主義,自私和愛挑釁,主要服從於權力。

第四級,堅持己見型:這種類型的人對模稜兩可的意見不能容忍,難於接受不同的價值觀,希望別人接受他們的價值觀。

第五級,玩弄權術型:這種類型的人通過擺弄別人,篡改事實,以達到個人目的,非常現實,積極爭取地位和社會影響。

第六級,社交中心型:這種類型的人把被人喜愛和與人善處看得重於自己的發展,受現實主義、權力主義和堅持己見者的排斥。

第七級,存在主義型:這種類型的人能高度容忍模糊不清的意見和不同的觀點,對制度和方針的僵化、空掛的職位、權力的強制使用,敢於直言。

這個等級分類發表以後,管理學家邁爾斯等人在1974年就美國企業的現狀進行了對照研究。他們認為:

一般企業人員的價值觀分布於第二級和第七級之間。

管理人員來說,過去大多屬於第四級和第五級,現在情況在變化,這兩個等級的人漸被第六、七級的人取代。

-- 04 --

到底啥叫科學和科學精神

一. 什麼是科學?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好像人人都知道,但是,到目前為止,連科學家都沒有給出確切的定義。

因此,在現實中就一個主張或一個理論是否是科學經常發生爭論。

為了探究什麼是科學,哲學家們的思考甚至導致了一門專門的學科產生,即科學哲學,如波普爾的證偽主義、奧卡姆剃刀原理、庫恩範式理

論等。

這裡不想談及那些深奧的思考,只想用最簡單的話,說明這個問題。

什麼是科學?科學是一種方法,一種通過觀察、假設、實驗、邏輯推理獲得知識的方法。這種方法有以下一些特性。(只有同時符合以下特徵的,才可能獲得真知,才可能說是科學的。違反其中任意一條,即為非科學。如果非科學假稱科學,就是偽科學)。

1、客觀性。即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不把主觀的信仰、感情、利害參與到研究的過程之中。即研究者要置身事外。否則會導致錯誤的結論。正所謂是「不知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的理性是客觀性的基礎。

2、證偽性。即提出一個主張,必須是可以懷疑的。不僅要有大量的證實證據,而其如果出現了與主張確切的相違反的證據,這個主張即不能成立。

3.邏輯性。即提出的主張必須是明確的,自洽的,符合邏輯的。不能出現自相矛盾的現象。推理要符合形式邏輯。即由A推出B,必須滿足充分必要條件。

4.局限性。即提出的主張或理論,必須是有條件的。不能主張無限適用。如:熱力學第三定律表述,在孤立系統中,熱量恆由高溫流向低溫;再如:牛頓第一定律表述,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下,保持勻速直線運動。

5、簡單性。即如果有幾個理論都能解釋一個客觀的現象或實驗結果,那基於複雜的假設的理論可信度就差,就需要拋棄。如:主張行星圍繞地球轉。再假設每個行星還作往返運動,也可解釋觀察到的事實。但和行星圍繞太陽轉的主張相比較,前者的可信度就差得多,最終被證偽拋棄。

二、由於科學的以上五個特性,到目前人類所獲得的知識的科學性,根據可靠程度是有區別的。

目前獲得公認的基礎科學主要有: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現代醫學、天文學;

目前獲得部分公認,但仍有爭議的學科有: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精神病理學、行為學以及各種所謂的社會科學。

除此以外的一切,由於不具備以上五個特徵,都不能認為是科學或者說知識的可靠性是差的。

三、哪些不屬於科學?幾個非科學和偽科學的例子

1、宗教不是科學。基於宗教而主張的神創論也不是科學。它不具備科學第一、第二特徵。凡主張「信則靈,不信則不靈」的都是非科學。因為主觀信仰、感情參與其中。如果自稱為科學,那就是偽科學。神創論主張萬物是神創的,但是沒有任何實證。反而有大量的證偽事例。

2、各種算命的理論都不是科學。它不具備科學第一、第二、第三特徵。第一它的論證因人而異。第二有大量證偽事例。如相面、看手相、測字、看星象等大多給出錯誤的結論。第三主張不明確,自相矛盾。所謂的科學算命,就是偽科學、騙子。易經同樣不是科學。

3、大量的所謂社會科學,科學可靠性差,例如馬毛理論。它不具備科學第二、第四特徵。一是它的所謂資本、共產理論及推論被實踐證偽。二是號稱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它是錯誤的理論或是偽科學。毛主張只是政治主張不是科學。

4、傳統醫學不是科學。中醫理論也不是科學。它們不具備科學第二、第三、第五特徵。一是存在大量證偽事例,實驗證明基於中醫理論得出的藥物和方法對治療無效。如吃什麼補什麼。二是中醫理論邏輯缺失。如陰陽五行和人體五臟沒有邏輯對應。三是和現代生物醫學理論相比,中醫理論有多餘的、沒有實證的陰陽五行相生相剋假說。而現代生物醫學無需這些假說就可以解釋實驗結論。

5、哲學不是科學。它是一種宏觀的關於知識的主張,是科學的基礎。但是它不具備以上所有特徵。所以不能得出實用的精確的知識。但是它是有意義的。它思考宇宙、人生、物質、精神、本體論、一元論、多元論、方法論及其相互的關係。也可以說,哲學就是現在所說的整體論。如:老子《道德經》就屬於哲學。

歷史上許多哲學家也是科學家,現在許多科學家也是哲學家。如古代希臘的得謨克利特、亞里士多德也研究物質結構。近代的波普爾、愛因斯坦、牛頓也思考哲學的基本問題。

科學推動了對哲學本質問題的思考。哲學為科學研究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導。但哲學不是科學。

6、法學、倫理學不是科學。它是研究規範人際關係的學問。但他不具備科學第一、第三特徵。一是個人好惡參與其中。二是表述不明確,邏輯缺失。如孔子的儒學、法家的學術屬於倫理學範疇。

四.什麼是科學精神?

凡堅守以上五個科學特徵進行研究和思考的精神就是科學精神。

五、什麼是科學知識?

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思考、研究獲得的,尚未被證偽的知識是科學知識。

經驗知識也是知識,但是由於它不是通過科學的方法得出的,所以不是科學知識,而是不可靠的知識。如:每天看見太陽東升西落,就得出太陽圍繞地球轉的判斷,就是不可靠的知識。

想像出來的知識也是不可靠的知識。如:直觀感覺得出重的東西比輕的東西下落速度快的判斷,也是不可靠的知識。通過科學實驗最終被證偽。

六、科學知識和科學技術有什麼不同?

科學技術是科學知識在具體問題上的應用。所以技術不等於科學,但它必須符合科學,否則技術不會成功。科學知識可以指導技術,但科學也不等於技術。

七、人類目前的科學知識結構是什麼樣的?

目前科學知識的結構象一棵大樹-----

樹的根是哲學對基本問題的看法;

樹榦是物理學;

大的枝幹是化學、生物學、天文學;

小的枝幹就是分門別類的各學科;

其中營養大樹的水分是數學。

科學的方法是陽光。

樹上的果實就是科學技術了。

八、為什麼大多數人接受科學的結論,而抵觸科學的精神?

1、因為人是感性和理性相結合的動物。大多數人感性多於理性。每個人都有情感、喜好,這些情感強烈地、本能地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判斷。從而影響了理性的判斷。對於科學得出的已知結果,如果違反它,就會受到客觀規律的懲罰,所以大多數人接受它。但是對未知事物判斷時,就會不知覺地受到感性的支配。

2、感性是先天擁有的,理性是後天培養的。由於受到科學教育少的原因,多數人缺少科學精神的培養。或者是從小受到了反面的教育。從小受到反面洗腦的人,很難再轉向科學精神。

3、利益攸關的政治因素也是抵觸科學精神的原因之一。中醫在中國就是典型的例子。

4、科學不能確定地帶給人類幸福。而人類是追求幸福的動物。所以多數人不一定想科學地生活。科學只能帶來客觀的逼近真理的知識。

但是知識不一定能帶給人類幸福。科學知識是把雙刃劍。例如,現代科學發現的核能,可以為人類提供能源,造福人類;也可以製造原子彈毀滅人類。

科學家有深厚的科學知識,但他們不一定比沒有知識的人幸福。當然,你如果把求知當作最大的幸福,那只有科學才能帶來這種幸福。

九、科學枯糙無味嗎?

借用愛因斯坦的一句話:「在對真理的漫漫探索中,那種感覺到但無法表達的心情,那種強烈的渴望,那種自信和疑慮的交替狀態,直到最後豁然開朗,這種感覺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知道。」

科學的征程大致從中世紀開始,近200年來突飛猛進。小到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大到太陽、銀河、河外星系,人類通過科學方法積累了很多的知識。但是,這只是如牛頓所說,好像一個小孩在沙灘上撿到了一粒貝殼。不過這也足以使人類自豪和驚嘆。正如愛因斯坦所說:這個世界最不可思議的,是這個世界是可以思議的。

科學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不必對科學過於期望和苛求。科學像一個美麗的少女,越是接近她,就越能感知她的美麗。通過科學認識自然就是人類所能獲得的最大的幸福。

十、如何提高科學素養?

科學教育,特別是自然科學的教育,是提高人們科學素養的重要因素,是現代教育的核心。

科學教育不僅使人獲得生活和工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使人獲得科學的思想、科學的精神、科學的態度以及科學的方法的熏陶和培養,使人獲得非生物本能的智慧,獲得非與生俱來的靈魂。

沒有受過科學教育的人,只能稱為受過訓練,而非受過教育。

點贊、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organ老師 的精彩文章:

TAG:Morgan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