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一世的張學良27歲第一次見溥儀時便行三叩九拜,這是為什麼?
張學良,人稱「少帥」,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
張學良是一位著名的愛國將領,他對中國的最大貢獻,莫過於東北易幟,積極對抗日本。更因此,在民族危亡的緊急關頭,為了國家的利益冒死發動了西安事變,最後被蔣介石監禁近50年。為此周恩來對其評價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愛新覺羅·溥儀,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字耀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後在滿洲國,登上滿洲帝國皇帝,年號康德 (1934年-1945年)又稱 康德皇帝。二戰後,被蘇軍俘獲成為戰犯。新中國成立後被特赦並從事修改民國檔案等史料工作,當選全國政協委員,為新中國的建設事業做出了卓越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張學良和溥儀在我國歷史上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按道理說當初不可一世的少帥見了溥儀應該是不屑一顧的,但是張學良還是行了古代見皇帝的禮數:三叩九拜。
張學良與溥儀的初次相見是在天津。當時正值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奉系的勢力範圍空前膨脹,北自黑龍江,南至上海,幾乎包括了全國三分之一的富庶之地,進入空前的鼎盛時期。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成為中國政治舞台上叱吒風雲的人物,他的長子張學良自然也一躍成為天津城裡炙手可熱的「大公子」,達官顯貴紛紛巴結交往。
末代皇帝溥儀這時也恰好住在天津。與張學良不同的是,這位沒落皇朝的掌門人,此時是無權無勢,但卻仍在張園(後來改稱靜園)自設「清室駐津辦事處」,繼續以「宣統皇帝」的身份稱孤道寡,不斷聯絡軍閥政客,做著自己復辟大清的美夢。因著張作霖的關係,溥儀對這位年輕少帥也不敢小看。
在溥儀的《召見簿》中,第一次出現張學良的名字是在1926年4月1日,當年溥儀21歲,張學良26歲。見到溥儀那一刻,張學良三跪九叩,極為恭敬。然而,站起身後,張學良就絲毫沒有客氣。
張學良在《張學良口述歷史》中寫的得很明確,他對溥儀行叩拜禮是因為父親張作霖的要求。張作霖當初起家的時是受到清政府招安的,清政府給了他上升的機會。張作霖才能有後來的成績。在東北才有自己的天地。
勸溥儀讀書
溥儀和張學良年齡相仿,自然也沒有什麼隔閡。受過西方教育、思想開明的張學良對溥儀目前的狀態頗有看法,或者說是看不慣。他認為,溥儀應該順應歷史的大潮流,脫離他周圍那些迂腐的老臣,放棄「復號還宮」的夢想,做個普普通通的人,以平常之心再謀大業。於是,在之後的某一天里,兩人在天津的一家飯館遭遇了。心直口快的張學良可不管溥儀是怎麼想的,竟對其進行了一番「說教」:
「你肯不肯到南開大學去讀書?好好讀書,你做一個平民,把你過去的舊東西都丟掉,你真正做個平民。如果南開你不願意去,我勸你到外國去讀書,到英國或到哪兒去讀書。」
「你原來有皇帝的身份,現在你雖然是平民,但還是比平民還是高,你要是真正好好做一個平民,說不定將來選中國大總統才會有你的份兒。你如果以後還是皇帝老爺這一套,將來有一天也許會把你的腦袋耍掉。」
「你要聽我話」,這種語氣,恐怕也只有這位天不怕地不怕的少帥才敢說吧,連他的父親張作霖都不曾跟溥儀說過這樣的話。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究竟誰是總指揮?他一直不想承認
※伯樂說此馬妨主,但可以和赤兔媲美,唯獨劉備騎此戰馬沒事
TAG:星光迴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