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微投選購技術派的「四大非主流」注意事項

微投選購技術派的「四大非主流」注意事項

家庭大屏娛樂最「玩」的方式是什麼?當然是選購一台智能微型投影機了!2017年至少有100萬玩家如此選擇。市場預期2018年更會有150-200萬玩家,加入微投消費者的陣營。

面對不斷增長的玩家市場,到底如何選購一款心儀的微投產品呢?很多人告訴大家:亮度、對比度、色彩、音箱、CPU、內存、外觀造型都很重要。誠然,這些方面的參數和設計是「投影顯示的重中之重」。但是,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容易被忽視的細節技術,更影響消費者最終的「玩」體驗。

好微投自動對焦非常重要

用慣了手機、數碼相機、DC、DV的消費者一定對這個小標題非常費解:因為自動對焦功能在大多數數碼產品上太普及了——沒有自動對焦的手機,十幾年前就已經徹底絕跡。但是,在微投市場,受到價格戰的影響,依然有很多產品「只能手動或者電動」對焦。

什麼是手動和電動對焦呢?就是,每一次應用產品,只要投影機與屏幕之間的位置發生變化,就需要消費者用手或者遙控器的專門按鈕一點一點的調整鏡頭焦距,以此確保畫面處於清晰狀態。甚至,有些時候,產品應用過程中的一點點碰撞,這種對焦工作就要重來一次。對此,資深玩家的形容是:「煩人」。

而擁有自動對焦功能的微投和投影機產品,可以自主實現鏡頭焦距的調整,時刻保持最佳清晰度——即便投影機被移動了,也可以快速恢復(1-2秒)清晰畫面。這個功能的必要性顯而易見。

目前,常見的微投自動對焦功能分成兩類。第一類是「距離查表法」。即投影機能測定鏡頭到屏幕的距離,並依據已經計算好的「焦距表」的預設值,調整鏡頭焦距,實現畫面清晰穩定。這種設計的最大優勢是技術簡單、產品結構簡單、反應速度最快和成本低廉。劣勢則是,必須採用更高「穩定度」的鏡頭:例如全玻璃鏡片、金屬鏡筒、更高精度和穩定度的伺服馬達等,才能確保長期應用過程中的「不虛焦」。

另一種自動對焦投影技術是採用「實時演算法」測算畫面實際清晰度,並步進式調節鏡頭焦距。這種技術,需要為投影機配備一個額外的攝像系統,用來抓取投影畫面,並依靠複雜的數學方法計算出畫面是否清晰。顯然這種技術的複雜性更高、產品結構更複雜、反應速度要慢一點,成本也更高。但是,配備輔助的攝像系統有額外好處,即可以實時糾正鏡頭系統的老化變形、熱脹冷縮效應的誤差,並額外開發出如虛擬觸控、更複雜的自動梯形校正等功能。顯然這種方式的自動對焦技術難度更高,但是這種技術也不一定要投影機企業完全自主開發,可以採用向手機、DC等企業購買早已成熟的相應核心演算法的方式實現。

當然,無論哪一種自動對焦技術都對高精度和穩定性的伺服馬達系統有「絕對」的需求。即沒有任何技術可以讓一支爛鏡頭「好好」的成像。所以,選擇自動對焦微投產品的同時,還必須關注鏡頭自身的技術配置。

玩大屏,必然要理解投射比

微投產品的意義在於呈現大屏畫面。所以亮度變得非常重要——很多人說「有多亮就有多大的畫面」。但是,除了亮度影響畫面大小外,還有另一個參數經常被大家忽視。這就是投射比。

鏡頭的投射比是指投影距離與畫面寬度之比。在更小的距離上投射更大的畫面,必然需要更小的投射比。微投產品的應用,很多是學生、租房一族、卧室應用等,這些空間顯然不是「很大」的應用場景。這就對微投提出了「最佳投射比」的問題。

目前,微投產品的投射比主要有1.2:1、0.8:1兩個類型。在投射100英寸畫面的時候,前者需要2.6-2.7米;後者則僅需要1.8米。即投射同樣大小的畫面,二者需要的投影距離相差達到三分之一、近一米。這對於卧室這樣的應用空間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變化」。

當然,在微型投影機流行早起,主要的產品亮度指標是300-500流明。這樣的亮度指標一般也就用來在60-80英寸畫面上成像。因此,1.2:1的投射比,完全滿足小房間應用的需求——亮度不滿足大畫面的成像需要,也就不需要考慮「更大的距離才能投射更大的畫面」這一問題了。

但是,現在主流微投的亮度水平提升到700-1200流明,這樣的亮度已經滿足80-120英寸畫面的良好成像。如何在卧室這樣的小空間「真正玩出大畫面、高亮度」的優勢,就必須慎重考慮。

所以,更好的投射比表現需求,是隨著微投產品亮度的增長而出現的。業內預計1500流明的微投已經不再是遙遠的目標,以至於更亮的微投都可能出現。這是更小的投射比,以至於反射式成像微投出現在市場上的根本原因:只有更好的投射比,才能讓微投「小設備、小空間、大畫面」的優勢盡情發揮。

好聲音如何出來,不僅僅要有好喇叭

再好的戲,沒有聲音也出不來——這句話不完全正確,因為我們也曾經有很棒的無聲電影。但是,在大多數時候,消費者還是希望有真正的好聲音。

一款微投產品,如果要有好聲音,如下的參數和技術必然很重要:喇叭單元的技術、磁體材料、振膜、共鳴腔的設計、高音低音單元的選擇、功放驅動的電路設計和IC選擇、虛擬優化技術、音箱的功率。

但是,除了這些因素,還有一個很多人忽視的「聲音」條件需要注意。這就是微投產品的「固有噪音水平」。因為,作為投影產品和智能設備,微投的光源、光機、IC、CPU、DMD等都需要散熱。散熱就離不開風扇。而風扇的運轉自然就會產生必要的噪音。

即,噪音難以避免,但是一定是越小越少。目前,市場主流微投產品噪音基本分為35分貝、30分貝、25分貝三個檔次,產品差異並不小。而且,作為運動部件的散熱風扇亦會隨著使用而老化、磨損、沾染灰塵,這會增加噪音量:實際上,散熱風扇的壽命很難與微投光源30000小時的長效性一致。

因此,選購低噪音的微投很重要。同時,選購大品牌、後期維保有保障的產品,也對長期應用的噪音控制影響很大。

這個小技術,與核心無關卻很重要

本文第一部分講了手動調焦的「不便」。微投產品的鏡頭部分,除了之一功能外,還有另一個「可能的不便捷」。那就是鏡頭蓋。

傳統微投產品多採用手動的鏡頭蓋。開機前需要手動開關。這顯然很麻煩。因此,電動的鏡頭蓋應運而來——在開機的同時,驅動裝置自動打開鏡頭蓋。這種設計還有一個巨大的額外好處:鏡頭哪怕是採用玻璃鏡片,一樣有刮傷的風險。尤其是鍍膜鏡頭,鍍膜層的硬度往往比玻璃主體要低。而手動開關鏡頭蓋,是劃傷鏡頭的最主要意外機會。電動的自動鏡頭蓋,則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這種危險。

通過電動鏡頭蓋的例子,可以看到微投雖然是一個比較便宜的小件產品,但是選購門道、精巧的小細節設計還是真不少,而且選購的時候真的不能忽略。以上這四點可算是並不在投影最關鍵核心參數內的「技術派另類選購要點」——但是,這種另類只是說這些要點很容易被忽視,並非說這些部分不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投影時代 的精彩文章:

如何挑選一台適合自己的好微投——勞動階級嗨起來:五一微投咱這麼玩

TAG:投影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