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歲青蓮書院疑現身江油 文博專家呼籲修繕保護
中國綿陽新聞網訊 青蓮書院殘存於江油市彰明鎮?房主因不堪維修之苦,打算拆除重建現代建築……4月27日上午,根據江油市地方志辦公室工作人員謝小東提供的線索和佐證資料,江油市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專程前往彰明鎮,對彰明小學旁的一座疑似清代青蓮書院的古建築進行了初步考察。 呈現於眼前的,是一幢穿斗結構、青瓦覆蓋的兩進四合院,後為兩層木樓。周遭荒草荊棘瘋長,業已顯得破敗、蕭條不堪。與清同治《彰明縣誌》手繪城池圖中標註的書院位置與外貌高度吻合。縱觀江油現存的古建築,如此規模和結構的四合院在江油市境內,除寺廟外,亦屬鮮見。
在工作人員考察的過程中,一路人證實小時候曾在這裡上過學。後該棟建築被私人購買,由於年久失修,無人居住,院內雜草叢生,顯得荒涼。房主人每年要花錢請人翻修,現正打算拆掉重建。
1958年,江油、彰明兩縣合併。隨之,有著一千多年歷史的彰明縣漸漸淡出人們記憶。根據史料記載,青蓮書院系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彰明知縣胡整所建。清乾隆《彰明志略·卷十藝文志》中收錄有一篇胡整所撰的《新建青蓮書院記》,記載了書院創建的經過:「癸酉冬,餘下車昌明,考古稽今,如先儒李太白先生,與杜工部詩名同耀盛唐,青蓮渡是其故里,粉竹樓等處,系其讀書之地……歲丙子,詳請設立祠學,率同外翰鄧君、縣尉葉君,共襄其事,擇地於學宮西建青蓮祠三間,舊存碑刻遷豎其堂前面,添建書院正房三間、東西兩廊六間,延請名師,以為生徒講習之地。」
青蓮書院在當時既是學校,又是祠廟,每歲十一月望日,按祀典規定都要在此舉行祭祀活動。當時,縣人亦稱青蓮書院為太白祠。在嘉慶和道光年間,兩任彰明知縣對青蓮書院又進行過增修和擴建。至光緒二十九年(1903),清政府推行新政,廢科舉、建學堂,青蓮書院被改為彰明高等小學堂,1950後再改為彰明小學。
為呼籲重視和保護,江油文化界專家劉術雲先生在江油論壇發了一篇名為《彰明發現疑是青蓮書院,命運堪憂》的帖文。該帖在網民中立即引起了較高的關注和熱烈的討論,一時眾說紛紜,有人贊成保護,有人反對。5月3日,市文管所考古人員何映輝再次前往考察,認為疑似青蓮書院建於清末明初,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可以申報為不可移動的文物點加以保護。因此,建議房屋主人千萬不要拆除,而是籌措資金儘快修繕。
據悉,清代江油的匡山書院和彰明的青蓮書院曾是與紀念李白有關的重要文化遺迹。近年來,在江油市政協委員和市民的呼籲下,匡山書院的重建工作已被提上議事日程。而彰明的青蓮書院至今已消失了110多年,希望通過相關部門的嚴謹考證,如果確定該處古建築為青蓮書院的遺存,政府應加以修繕保護,為江油的李白文化資源增添一筆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