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無錫、東莞、佛山,誰更有潛力?
蘇州、無錫、東莞、佛山四個經濟總量排在前列的明星地級市,發展有著驚人的「一致性」!
彼此都是傳統地級市,都靠近一線城市,也都曾靠著改革開放的東風,璀璨無比。
現在這幾個城市,雖也算不上落寞。但是由於外需萎縮導致訂單量驟減,以及,由於近幾年在政策上,大力扶持諸如武漢、鄭州、成都等內陸省會城市,一大批省會城市開始崛起。相比之下,這些個過往的明星地級市,似乎沒了那麼吃香。
我們可以看下這幾個城市從1980年到2017年的GDP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公報,製圖:城市競爭力
若從經濟底子來看,可以看出長三角的無錫、蘇州均強於位於珠三角的東莞跟佛山。而且這四個城市在1980-2017都有著極為相似的成長路線:
1980-1995年:屬於城市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發展相對較為緩慢,其中蘇州率先完成資本積累。
1995-2011年: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一方面國內在政策上出台了一系列吸引外資的政策。另外,隨著出口商品結構的不斷優化,工業製成品進出口規模也開始陡增,其中最受益的就是早期已經完成原始積累的外貿型城市,這四個城市中的東莞、蘇州就當屬此類。
2011年-2017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全球需求量開始下降,中國沿海城市出口量收縮,中國開啟了由內需拉動經濟發展的時代。除了深圳、廣州、上海等城市外,大多數沿海城市開始下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蘇州,當年蘇州的經濟實力僅次於一線城市,2005年蘇州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大關之後,是繼上海之後第二個工業總產值和規模以上工業產值超越萬億的城市。如今蘇州雖然仍是最牛地級市,但經濟實力已經下滑了好幾個名次(先後被天津、重慶超過,退居全國第7位)。
從長周期來看,現在這幾個過往的明星地級市,均面臨著艱難的轉型困境。因為過往這幾個城市大多都是以工業、製造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要想在短時間內轉成以第三產業結構為主,不大現實。而且又不可能像杭州、深圳等城市一樣去發展信息經濟、金融等現代服務業,所以整體來看各有各的苦惱。
蘇州、無錫、東莞、佛山,這幾個過往都曾創造過輝煌的城市,在未來歷史長河中,是走向沒落,還是能夠重創輝煌? 我們可以從它們的各種具體經濟指標中,來管中窺豹。
▌彼此的發展路徑
2011年-2017年,可以說是蘇州、無錫、東莞、佛山這幾個城市最為艱難的幾年,都在不斷再轉型的路上尋找突破口。我們從「小學生人數」、「資金總量」、「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進出口總額」等不同維度可以看出這幾個城市在發展/布局上的一些差異。
一、小學生人數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單位:萬人)
從小學生人口變化來看,其中有較大人口基數且增速也十分出色的城市是蘇州跟東莞,其中蘇州小學生人口增長最為迅猛,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蘇州的外來人口,蘇州外來人口比例,除了深圳以外,估計也沒得幾個城市比蘇州要多了。
蘇州2017年常住人口超1000萬,但戶籍人口僅691萬。而且,蘇州的外來人口以青壯年打工者居多,其中高中以下學歷佔比達到70%,本科學歷以上的僅不到10%,說明去蘇州製造行業務工的人群,仍然是主力軍。
四個城市中,增速上排在第二的是東莞,也十分出色,東莞的小學生人口增長情況是僅次於廣東省內的深圳,若是拿到全國範圍去比也是佼佼者。所以,從小學生人數這一維度來看,蘇州、東莞均優勢明顯。
二、財政收入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單位:億元)
再看下財政收入,它基本反映的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各種政府規劃建設的經濟能力,也就是說,往往誰的財政收入高,誰就更有底氣。
從上圖中也可以看出,優勢最為明顯的還是蘇州,且呈現出「碾壓之勢」,蘇州的財政大致等於=東莞+佛山+無錫。總體來看,長三角的製造業大都市要比珠三角的製造業大都市要賺錢的多。這跟京滬深的城市定位有很大的關係,上海是國內的金融大都市,更多的還是發展第三產業,比如金融業跟服務業,所以第二產業往往溢出到了周邊城市,廣州、上海雖然也有存在這種情況,但是溢出效應相對上海還是要弱得多。
三、資金總量、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量、產業結構比例
資金總量: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單位:億元)
工業增加值: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單位:億元)
進出口總量:
產業結構變化:
東莞:2011年-三大產業比例為0.4:50.2:49.4。2017年-三次產業比例為0.3:47.4:52.3。
佛山: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8:63.6:34.6。2017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5:58.4:40.1。
無錫: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8:54.2:44.0。2017年三次產業比例為1.3:47.2:51.5
蘇州:2011年-三次產業結構為1.5:55.6:42.9。2016年三次產業比例為1.4∶47.2∶51.4
將資金總量、工業增加值、進出口總量、產業結構比例四個指標放到一起看,就能夠很直觀的看出這幾個城市的「吸金能力」,以及產業調整情況。
無論是資金總量、工業增加值還是進出口總量,其中蘇州與其他城市均呈現出量級的差別。蘇州與東莞、佛山、無錫相比,東莞、佛山、東莞、無錫有的依靠大城市,強大的製造業等優勢,蘇州差不多都有。
比如蘇州作為上海的後花園,高度開放的經濟體制,發達的鄉鎮工業,大量的吸引外資,長三角經濟一體化的融合和帶動等這些都是蘇州高度發達的重要原因(東莞、佛山也都有)。但是,蘇州還一個重大優勢,是其他幾個城市沒辦法比的。根據2017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蘇州排到了第三位,蘇州的港口,對蘇州的貿易出口無疑是很大一加分項。
上圖:2017年國內港口吞吐量排行。
在產業結構上,變化最明顯的就是東莞和蘇州。東莞是四個城市中率先(2015年)將產業結構調整為「三二一」的城市,其次是蘇州和無錫(2016年),實現產業機構「三二一」的布局。
在四個城市中,只有佛山才稱得上製造業的堅定守望者,東莞、蘇州、無錫在第二產業有了雄厚基礎以後,基本上都會著重去發展第三產業。但是佛山與其他幾個城市就不大一樣,東莞第三產業,7年時間僅增長了6%不到,與其他城市相比,相差甚遠。
佛山一直是中國製造業重鎮之一,甚至說沒有之一。佛山最出名的應該就是傢具製造和電器,南方傢具是中國傢具市場中最大的基地,而佛山順德區更是這片區域的最強輸出者。
因為如果不看佛山製造業的輸出量或者GDP額,佛山在這一方面,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城市可以和他媲美。當然,這也足夠說明了佛山產業過於單一。曾經,佛山與廣州一直被稱之為,製造業上的「難兄難弟」,因為既沒抓到「創新」、又沒吃上「金融」的乳酪,使得兩個城市在過往的城市分析中,受盡委屈。
2016年時,國務院會議通過了《裝備製造業標準化和質量提升規劃》,並出台《中國製造2025》以實現製造業強國目標,其中廣州、佛山均在示範城市名單中,這對於廣佛來說,無疑也是一重大機遇。
綜合來看,這四個城市中,最值得看好的還是蘇州與東莞。東莞是中國唯一夾在3大一線城市之間的地級市,而且與深圳、廣州直接接壤,兩個超級城市的交流必須經過東莞,所以東莞的物流行業極為發達。回想一下,大家好多的物流信息第一條都是東莞已攬件。
另外,因為深圳面積很小,外溢資源必然會很多,從人口流動情況來看,東莞可能成為深圳輻射下的最好居住地;從產業上來看,東莞能夠很好承接深圳的溢出產能,從而鞏固莞深產業地位。
另一個值得看好的城市就是蘇州,蘇州最大的特徵就是底子厚, 八十年代,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八十年代末期蘇州人均就突破了800美金。另外蘇州因為有臨近上海的優勢,快速發展經濟。最早期的蘇南模式,其實就是以蘇州的發展為樣板,所以我們從就算從1980年的GDP情況來看,也可以看出蘇州的底子要比其他幾個城市要好得多。憑藉雄厚的經濟基礎,加上依附上海這個「大腿」,蘇州的長遠發展也值得看好。在筆者看來,蘇州最大的局限性就是低行政地位+沒機場+沒啥科教資源,若是能夠把這些短板給補齊,未來發展上限更是不可估量。
※特斯拉3年後破產?就因馬斯克不懂中文
※別了,計程車!三巨頭聯合圍剿!
TAG:博聞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