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是閨蜜嗎?
2018年5月2日22點33分,躺在床上的我正準備放下手機睡覺,來電鈴聲響了起來,我看了看屏幕那個不斷跳動的昵稱,內心划過一絲煩躁,仍舊按了鍵,放下手機入睡。
閉眼後,腦海中有過幾分鐘的思慮,但仍抵不過疲倦,沉沉睡去。
第二天,忙碌到中午十點三十五分,有了一絲空閑。
我再次在通訊錄中找到那個昵稱,撥打過去,電話被接通,但是我的第一句話卻是「你好,請問你是哪位?」
對方沒有說話,我沉默了幾秒,再次詢問,仍舊沒有傳來任何聲響,然後我掛了電話。
隨後收到兩條簡訊,隨意而客氣,我沒細看,點了刪除。
回想起此前種種,我搖搖頭,有些回憶仍舊清晰,有些事情開始模糊!
翻了翻高中時用的現代漢語詞典,版本老舊,「閨蜜」這個詞並沒有被收錄。
由心而論,我並不喜歡這個詞。因為過去的某段時間,我很喜歡這個詞,我跟他人總是說,那是我的閨蜜。但是經過這件事後,卻覺得這個詞的諷刺意味更越來越重。
和她相識接近八年。
高中時期,我們是同班同寢好友。每天相互陪伴相互照顧,一起笑鬧,一起學習,彼此打氣。一起度過了那一段現在回想起來特別單調枯燥的學習生活。
似乎在我看來,學生時代最好的友情大概也就是這樣。我們並沒有男神級的陽光少年點綴青春,只有著不盡的學習煩惱和對未來的迷惘憧憬。在校長、班主任、科任老師的耳提面命下,最終一個個奔赴高考的戰場。
我們曾買過誇張的玩偶拖鞋,穿去教室「耀武揚威」。
曾為了搶一塊骨頭而差點打翻餐盤。
曾在操場你追我趕踩氣球。
很多可以想像的幼稚行為, 都一起做過。
有過無數充滿歡樂的事情,但是它們似乎越來越淡出了記憶,忘得差不多了。
印象深刻的是高三時,每周星期天下午要補課,所以一般我會上課前午休。而她總是喜歡搗亂,三兩步爬到我的床頭,躺在我旁邊。不停地給我講故事,講那一個故事,反覆重複那幾句話——山裡有座廟,廟裡有個小和尚和老和尚……。最終,我的睡意全無。但我並不責怪她,雖無可奈何,卻開始默契的哈哈大笑,更加歡心。
後來高考結束,她選擇復讀。那一年,迥然不同的生活,讓我們只能周末偶爾聯繫。
大學,不同的城市,但我們每天都會聊天,說出的所有話語,百分之九十全都是廢話,卻又都覺得樂此不疲,不可缺少。
每次我的生日,她都大老遠來到我的城市為我慶祝,送上帶來的禮物。
我帶她漫步我生活的校園,閑逛我喜歡的店鋪,帶她認識身邊的朋友。甚至,兩個人一起跑到從未去過的寺廟算命,讓不靠譜的算命先生說好聽的話給我們。
我們一起去看病,要撩一撩醫院工作的高顏值哥哥,逗得人家故作高冷卻終究憋不住大笑。曾無數個半夜暢談,總有話說不完。曾一起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一起打雪仗,一起手拉手走過凌晨的街道。我見過她最無理取鬧的時刻,她見過我最丑時候的樣子......
知道她談戀愛是在她大一的時候,她瞞了一段時間才跟我講的。我們本就毫無保留,她對於自己的感情生活對我更是無話不說。我一直知道自己在這段友情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一直儘力好好的把握住分寸。
但是沒想到,她會在這段感情中漸次瘋狂。
從沒想到,所謂的愛情連接上友情如此的混亂。
亦或者說,我們都是太過極端的兩個人,這段友情太過脆弱,經不起任何挫折。
或許我們都在演戲,演得太真太深,連連感動自己,卻終究建立不起堅定的友情。
最終因為一個男生,她覺得我欺騙了她,我亦覺得她從始至終未曾信任過我。
起初的我是清醒的,沒想到這樣荒誕的事情也會發生在我的身上,甚至以一場玩笑鬧劇看待,給她時間清醒。
但最後,因為不想以你死我活的敵對收場,正如她所願,我拉黑了她所有的電話、QQ、微信。
遺漏了微博,本是去刷刷熱門,窗口卻彈來她內心深處對我最真實的評價和那些無論如何我都想像不到她能說出口的語句。
那麼,剩下的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過了有一周左右,我把她從黑名單里拉了出來,QQ 和微信刪除,微博取關,保留了電話。
有過猶豫重歸於好,畢竟是我不夠包容,我簡單的想,好朋友的區別不該就應該像親人一樣對待嗎?如若不然,怎麼和朋友、同學、同事、熟人拉開差距呢?
但,既已經如此了,和好又能怎樣?其實,我也不知道。
那就這樣吧!其實也挺好的,她在另一個城市工作,我們回歸於兩條平行線。


TAG:Aurora小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