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崙山在先秦中國文學中的象徵意義與現實之美
譯者按
本文系第十一屆「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法國當代漢學家、前法國國家科學院東亞文化研究中心(CRCAO)主任、榮譽研究員雷米 ? 馬修(Rémi Mathieu)先生在2014年8月在青海格爾木舉辦的「崑崙文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學術論壇」大會上的發言。法國漢學的傳統治學承襲乾嘉學派,重視文獻考據,與北美漢學明顯不同。馬修先生四十幾年如一日研究先秦文學,對中國文獻如數家珍,著有《 的譯註暨批評研究》、《關於 的古代中國神話學和人種學研究》、《中國古代神話傳說選集》、《帝國初期的神話與哲學—— 研究》、《中國神話學批判》等漢學著作,深諳中國神話學研究。本文梳理和展現了先秦文獻中的崑崙形象,同時揭示了崑崙神話與中西文化交流史的密切聯繫。
昆崙山作為已知海拔最高和位置最西的中國上古高原,神秘莫測,難以接近,卻也早為人知。《尚書》應該是第一本讓人們注意到昆崙山地表及地下物產的文獻。正是由於其自然特徵,昆崙山有著重大的象徵意義。周、漢兩代,昆崙山不僅被視為物產名山,還經常在神話傳說里出現,最著名的當屬周穆王與西王母的奇遇。在後來漢代的詩賦中,昆崙山的神話分量更是越來越重。儘管昆崙山在中國人的世界觀里極其重要,但是西方人卻知之甚少。歐洲人很久以前對坐落在絲綢之路上的這一地區一無所知,羅馬人自公元1世紀開始知道中國,但並不了解當時漢代的西部疆域,即便是今天,西方人也對這一地區不甚了解。毫無疑問,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將為青海和昆崙山打開世界之窗,讓世界認識青海,讓世界了解昆崙山。
昆崙山在中國神話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其重要性有其歷史、地理和宗教的原因。歷史上,在中國人認識宇宙的過程中,昆崙山出現得很早;地理上,昆崙山及其周邊地區劃分了中國西部的邊界,人們想像著昆崙山另一邊未知世界的神秘莫測。同時,其豐富的土地及地下資源自遙遠的周代甚至更早時期便為人所知。因此昆崙山無論在神話還是宗教信仰中均引人注目。詩人和思想家,特別是道家,對昆崙山的象徵意義津津樂道:它是太陽落山後的居所,也就意味著暫時的死亡。如今,昆崙山之美在中國家喻戶曉,而在國外卻鮮為人知。昆崙山的未來何如?人們關注的只是昆崙山的過去嗎?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一、先秦文獻中描繪的昆崙山
昆崙山緣何為中國古代歷史學家所知?昆崙山曾是一片極為富饒的廣袤地域。據《尚書?禹貢》記載,各國君主都要朝拜大禹。向其進貢皮毛、布料等狩獵和畜牧所得。那個時代,崑崙地區被看做西戎,同樣需要向禹帝獻貢以獲得統治權力的認可。
漢代,漢武帝西征,佔據了這一地區的大部分土地。控制這一地區之於對抗匈奴和月氏民族、保護通往中亞的經商之路有重要意義。這一時期的文獻顯示,昆崙山的寶石與礦產聞名於世。漢代詩人多有讚頌崑崙美玉和奇石之作。人們當時稱這些「西北之美」為:「璆琳」與「琅玕」,當然我們不能確定在那時,這些名字所指的玉石是否與現在所指的一樣。漢代的大量文獻對昆崙山各種玉石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不乏溢美之詞。但是為何那時的人們熱衷於這些種類繁多的玉石?因為那時候玉石不僅作為達官貴人專屬的配飾與饋贈,還有重要的宗教功能。人們用玉石製作用於祭祀儀式的各種器皿。我們知道,重要人物死後都有玉器陪葬,玉器象徵長久,能夠保障魂魄離去之後,軀體仍然長久保存。也許昆崙山與不死之間的聯繫與其豐富的寶石資源有關——玉正是各種寶石中能夠象徵永恆的一種。
昆崙山的礦產也備受讚譽,文獻記載中常見有可以製造兵器的各種金屬。比如早期可能用銅製造青銅器,後來用鐵製造刀劍。崑崙劍以其堅固聞名。據說能夠「切玉如泥」!這種劍也稱「昆吾」(其實是河南一封地名),常與「崑崙」混同。據說此劍是用昆吾山上提取的紅銅煉製而成。事實上,秦朝以前,人們似乎把用來造劍的河南昆吾國銅礦與昆崙山用來造劍的鐵礦混淆了。昆崙山上不僅有眾所周知的動物皮毛、羊毛(還沒說到其駿馬),有珍石、金屬,還生長著著名的水草,在當時(公元前三世紀)用於藥材。這表明戰國末期,昆崙山的植物甚至名揚至中原!還有先秦文獻提到了那裡大量生長的高大的糧食作物。提到昆崙山,古代文獻中還經常會出現「流沙」、人們居住的茂密森林、不為中原所知的動物,如駱駝或者其它珍禽異獸。
最後,在周代,昆崙山已經作為黃河——中國北方主要河流的發源地而聞名遐邇。我們都知道黃河在中國文明中的重要作用,其商業和軍事上的交通功能同時為漢室深入中亞提供了極大便利。可以看出,上古時期昆崙山地區對於整個中國來說,無論在戰略、經濟還是宗教上,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神話作品中昆崙山的象徵意義
山東出土的「周穆王見西王母」漢畫像石
對於昆崙山在什麼時代開始在中國神話中作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出現,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揣測民間和文人在古代神話中賦予昆崙山崇高地位的若干緣由:地理地位(太陽在西方昆崙山落下)、昆崙山的富饒物產及其象徵意義(「天柱」以及與各種宗教崇拜有關)。
最早見證昆崙山神話角色的是中國最早的歷史小說《穆天子傳》——講述了周穆王西遊的奇遇。旅途中,周穆王遇見了西王母,《山海經》描述西王母為「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居住在昆崙山北邊山洞裡。應該沒有比《山海經》對昆崙山論及更詳盡、更精彩的書了,但是其描述的西王母是頭怪獸,而不是位君王。我們當然知道,這段中國君王與西部王后的相遇在道家思想家列子與史學家司馬遷那裡的有所出入。列子關注的是這兩個代表了兩種文化的主人公,將二人處理為道教神話的兩個人物。周穆王搖身一變,成為道教信徒,厭倦了政治生活,意欲去神秘國度探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他跟隨了老子西遊之路。大概在戰國時期,西王母則演變成長生不老之女神,直到現在都與壽桃一起出現。無論如何,這些文獻講述的故事引人入勝,展示了中國統治者和蠻族首領的一次和平會面,他們平起平坐,互贈禮物、交換詩作,甚至彼此允諾。
這些文獻還講到昆崙山是上帝或者天帝的居所。原因之一就是昆崙山被認為是天柱之一併且位於中央,天空圍繞在其周圍,就像陶輪的中軸一般;也有人認為這個柱子正是共工與顓頊大戰中被撞倒的不周山。
另一個原因是昆崙山中居住著不為人知的民族,以及眾多神明,他們神秘莫測為世人所崇拜。其中,有誅殺怪獸的后羿(這個故事可能來自射日的傳說),還有發明農業的后稷,死後葬於鐘山、昆崙山的流沙中。昆崙山東北方曾建造了觀景台以紀念堯舜二帝到此地的巡視……人們認為昆崙山是天之門戶,人們的精神及已故帝王可以通過此處來往於天地之間。
因此,詩人們也賦予了昆崙山重要的神話功能,將其寫作天門、天柱或者神之所在。以至於漢賦里人們有時稱昆崙山為「靈丘」。屈原在《離騷》中描寫自己將被放逐到這樣的地區:「邅吾道夫崑崙兮!」因為他說,在昆崙山之巔,坐落著「懸圃」或「玄圃」。自此,昆崙山與不死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這一國度不但居住著西王母之類的神明,還居住著掌握長生不老的秘密的聖仙。兩漢時期,大量詩作歌頌了昆崙山之偉大和富饒,可能是由於這一時期漢朝攻佔此地的緣故。我們可以舉出班固、張衡、司馬相如、班昭、揚雄、禰衡等等漢代文人關於昆崙山的詩作。這些文人均是受到屈原啟發,將昆崙山視為天地相接的神秘之地,認為可以在那裡逃離塵世和煩惱。這些詩人都描寫了他們遠離城市文明,在群山和眾神之間漫步神遊的情形。過去的神秘之山,如今成為現實之山。其前景如何?是否已經被其過去所固化和限制?
三、昆崙山的前景
茫茫昆崙山
昆崙山的過去如此豐富,其未來如何?在準備此次大會發言的過程中,我重新審視古代文獻,令我吃驚的是有那麼多作為自然風景而出現的昆崙山,特別是在詩賦作品中往往出現對其各異的形態、繚繞的雲霧以及無垠空間的描繪——這是旅行者的視角。留下這些記錄的旅行者當然往往是某個中國文人,自遠方而來,為其所見的壯麗景象而讚歎。然而在中國之外,還有人了解昆崙山嗎?
最早談及中國的西方著作是公元1世紀的羅馬歷史學家老普林尼的《自然史》(Pline" Ancien, Histoire Naturelle)。他聽說了中國的絲綢製造,當時這種布料已經被引進羅馬帝國。他在書中指出,這些絲線生長自一種樹上,然後人們收集起來。他肯定這種種植在遙遠國度的樹就是絲樹,並用這個詞命名中國人。他詳細解釋了人們在樹林里收集起這些絲絨,將其浸泡在水中,然後羅馬婦女將獲得的絲線進行紡織。普林尼還指出,這些中國人很友好,但是「完全像野獸一般:他們逃避與外來人群交往,坐等貿易送上門」。這大概就是他對中國所了解的全部了,當然沒聽說過昆崙山,儘管可能對中亞有所耳聞。如今,我仍然無法確定西方人對昆崙山的了解有多少長進。
當然,得益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如今昆崙山得以走向世界。遺憾的是,令中國人魂牽夢縈了十幾個世紀的這一地區,在渴望來華的外國遊客腦海里至今仍然是片空白;同樣令人惋惜的是,昆崙山只是停留在中國人神話里那固有的形象上。中國遊客已經意識到了這一廣袤地區的旅遊和文化價值,但是外國遊客還尚未能探索至此。這一地區難以接近,但是崑崙人民不懈地探索進山的方法以及發展其接待能力。這一切使我有可能對這西王母國度的未來有所展望並懷有信心!
本文系雷米 ? 馬修(Rémi Mathieu)於2014年8月在青海格爾木舉辦的「崑崙文化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國際學術論壇」大會上的發言,經盧夢雅翻譯後發表於《民間文化論壇》2017年第6期。
文章來源:《民間文化論壇》2017年第6期
圖片來源:網路
TAG:民俗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