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建築美術教育傳承與創新

建築美術教育傳承與創新

建築美術教育傳承與創新

——第十四屆全國高等學校建築與環境設計專業美術教學研討會側記

昆明理工大學圖書館

第十四屆全國高等學校建築與環境設計專業美術教學研討會於2017年11月10日至11月13日在昆明理工大學舉辦。本次盛會有來自全國60所高校200餘位建築教育界教師,彙集全國建築與環境設計美術教學創新經驗與成果,共議當代中國建築美術教育地域性與全球化相融合的發展途徑。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楊毅,全國建築與環設美術教學工作委員會主任趙軍以及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副總編胡永旭分別發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教授王建國發來賀信。本次會議主題是「創新、源本、特色、關聯」,多位教師分別從「本土追求」「中外聯合教學」「創新人才培養」「藝術創作實踐」「國外建築教育以及基礎教學」等方面做了主題報告。如王建國院士在賀信中所言:如何處理好當下建築教育發展和建築美術教育流變的關係,是建築學專業指導委員會持續關注的熱點問題,那麼在當今社會背景以及教學技術手段高度發展的當下,討論建築美術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是非常及時和必要的。本次研討會同期舉辦全國建築和環境設計類高校學生美術優秀作品展以及教師優秀課件展,並舉行了頒獎儀式。針對本次教學研討會反映出來的國內建築與環境設計專業美術教學的基本面貌和傾向,總結一下筆者的體會和理解。

1

傳承我國建築美術的優秀傳統

加強學生造型能力的培養和審美能力的提升,為將來學生設計表達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打下堅實基礎,這一點體現在昆明理工大學教授顧奇偉的報告中。他認為,電腦軟體的運用給建築製圖帶來很大的便利,但它終究不能取代心手相應的繪畫基礎訓練。設計靈感同繪畫一樣都需要從自然中來,都建立在對自然與生活的觀察體驗、理解和總結基礎上。對景寫生則是一個建築設計工作者與自然交流的最直接形式。由於手繪更能表現出人的文化性,更能激發人內心的感受而引起共鳴①。王建國院士認為,傳統美術教育模式是經過歷史檢驗的,是成功的。當然,社會是發展的,隨著科技的發展尤其是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建築美術教育也面臨著新的課題。電腦軟體、程序的不斷更新使繪圖方式面臨更多的可能性,也促使教育做出新的定位和調整,但這種調整應該切實考慮傳統教學手段的合理和優秀部分的傳承。傳統建築美術教學中強調研習前人繪畫,對景寫生則是親近自然、與傳統文明對話、體會前人的智慧和藝術語言從而豐富自身的有效手段。所以說,建築美術教學發展要重視傳承。

2

創新意識的培養

如何面對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做到學古而不泥古,這必然面臨著如何改進建築美術教學,以更為適應時代的需要。如何利用傳統資源,筆者認為應該「古為今用」「活學活用」。這一點可以從中國美術學院教授袁柳軍的主題報告《繪畫與園林:一種如畫的觀看》中得到啟發。訓練方式之一是通過臨摹傳統山水畫,體會古人的審美體驗。訓練方式之二是讓學生在古典園林中行走,在直觀體驗中把握整體設計格局,然後畫成鳥瞰圖。訓練方式之三是藉助微觀物品,藉助其外形,發揮想像轉換成一幅山水畫,有效地開發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袁柳軍的園林美術基礎課展現了一個獨特的借鑒傳統並融入當代設計的新方式。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圖書館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建築美術教改實驗課程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績。該校教師沈穎在報告里闡述了創新教學的開展情況。課程是以外聘教師為主導,與外籍教師聯合教學,以工作營的形式進行。整個過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理論準備:在工作營開始的前幾個月,教師提供給學生相關的閱讀書目,學生通過閱讀和學習,從中收集影像、照片素材,使討論更為深入和生動,獲得更為豐富的靈感。第二階段課程要求:對課題展開研討。通過講座、布置任務書、學生調研和反饋調研成果的集體討論的多種形式進行教學。第三階完成作品,總結研討。這門課從建築與藝術交叉部分尋找問題,從概念的內涵到外延不斷生髮,重視對材料的運用,完成的作品也主要是兼具建築構造特點的空間裝置作品。報告中所展示的成果匠心獨具,既有科技含量又富機械美學,又有空間張力和時間流動所產生的變化,是對建築與藝術表現可能性的有益探索。

3

當代藝術在建築美術教學中的實踐

建築美術基礎教學歸根結底是為建築、園林、景觀、規劃等設計教學服務的。設計思潮歷來與藝術思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關注當代藝術,尋求藝術與設計的契合點,是當代設計不可忽略的一點。來自同濟大學的於幸澤博士在這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於幸澤畢業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自由藝術系,有著豐富的當代藝術實踐經驗。他在教學中著眼於世界當代藝術和設計前沿思潮,大刀闊斧地對基礎教學進行改革。比如,在素描教學中獨具匠心地選擇動物骨骼、枯木等有生命感的物品進行寫生,放棄了傳統教學中以石膏幾何形體、石膏像作為訓練內容,更好地融入學生的體驗和情感表達,也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想像力。在繪畫過程中主動取捨,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組織畫面。這樣一來,有效地調動學生繪畫能動性和主觀性,使基礎練習融合進創作性內容。除了課堂實踐教學,還通過邀請國內外有影響的藝術家和藝術評論家不定期舉辦學術講座,使學生了解藝術史和當代前沿藝術發展面貌和藝術思潮。利用工作營的形式對國外藝術院校和展覽進行考察,與國外院校師生共同進行藝術創作。這些舉措拓寬了學生的藝術視野、豐富了表現手段,對學生今後的設計生涯會產生深刻影響。這樣創作出的作品往往會更加關注社會現實和生存體驗,會帶有自己比較明確的態度和立場,從而拓寬學生的設計思路。

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學院

4

國外建築美術教學現狀

不可否認,建築美術教學在各個國家不同院校面臨不同的情況。比如,莫斯科建築大學就有非常紮實嚴謹的美術教學體系,學生要進行石膏像以及人體的素描課程。這一點比我國建築院校對學生美術造型基本功的要求更為嚴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歐洲很多建築院校取消了美術課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薛星慧的主題報告《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建築教育》對此現象進行剖析。薛星慧在謝菲爾德大學做過一年的訪問學者,期間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實地考察和資料搜集,最後發現英國相當一部分建築類院校都已經取消了建築美術教學。這成為一個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現象。筆者就這個問題專門諮詢過2017年11月份到訪北京建築大學的俄羅斯藝術科學院院士、俄羅斯建築土木科學院院長KuzminA.V.,他表示美術課程對於建築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建築也是藝術,建築、雕塑和繪畫對美的理解是共通的,現在發達的計算機技術只是一種輔助工具,不能代替人們對美的理解和感受。目前,我國建築類院校都有美術課,但普遍存在課時縮減的情況。而且現在建築專業新生多數是沒有美術基礎的,所以在有限的課時內如何使學生切實掌握一些對專業有用的美術基礎技能和理論,也確實富有挑戰性。有些學校對美術教學進行改革,挖掘其新的可能性從而更加適應現代建築教育,並煥發出新的生機。比如,同濟大學在這方面做得較為突出,他們不但對素描和色彩課程進行新的嘗試,同時植入陶藝、雕塑、蠟染等實踐課程,激發學生興趣。筆者認為,應考慮如何改進建築美術教學,使之更為學生所接納和喜愛,能為學生的專業學習提供新的可能性。東西方文化其實本就是兩條並行的河流,其特質是無法相互取代的,對於建築美術同樣應該走本土特色的教學之路。

北京建築大學圖書館規劃設計圖

5

和諧即美

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翟輝作了以《和諧即美》為主題的報告,對這次教學會議有一定的概括性意義。其實,無論是從古希臘到現在還是從孔子到柏拉圖,也無論從科學到藝術還是從抽象到具象,美的本質並沒有變。建築、設計、藝術形式美的準則始終是統一、均衡、韻律、節奏、比例、尺度,一言以蔽之「和諧即美」。翟輝結合自己的建築實踐談對美的理解和表達。以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為例,傳統建築的保護和再利用,如何承襲其原有精神氣質,用材的色彩肌理如何與周邊環境互相協調,如何處理傳承與創新的關係,做到既保留傳統建築的樣貌又兼顧到現代人的審美習慣和生活習慣。如何在傳統文化語境中植入當代設計語彙,有協調又有對比,既傳統又現代。這方方面面與繪畫中的構圖均衡,整體與局部、圖與底、協調與對比如出一轍。美在藝術可以愉悅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美在建築則是可觀可觸、可游可居的生存體驗。

除了以上幾個主題,另外還有我國香港大學教授賈倍思作了課件撰寫方面的報告,西北農林大學教授段淵古和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夏克梁針對個人創作體會作了建築美術創作方面的報告,北京林業大學教授高文漪針對北林風景園林學專業特色基礎教學作了介紹。此次會議召集人東南大學教授趙軍,全國建築美術教學專業指導委員會以及本次會議的主辦方昆明理工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相關領導和師生付出了很多努力。通過這次會議,看到大家對美術教學的熱情以及對專業創作的激情,相信作為基礎的建築美術教學會不斷煥發新的生機,在建築與環境設計教學中發揮它不可替代的作用。

結語

建設中國當代成熟的建築美術教育,是探索和完善當代中國建築設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擺在美術教育改革面前的根本任務②。在教學實踐中,應該立足本土,結合中國建築美術教育實際情況,繼承和發揚民族優秀傳統藝術精神,客觀對待東西方審美差異。要有開放的心態和國際化視野,廣泛借鑒和吸納優秀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深刻挖掘中國傳統藝術中可以融合進建築美術教學的內容和精神,使建築美術既富有中國文化的主體意識,又能兼容並包、百花齊放,從而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

(註:本文受北京建築文化研究基地學術出版專項基金資助)

注釋:

①李惠軍.對電腦教學引發的若干問題的思考[J].美苑,1998(5):73.

②杜健.為建設中國當代成熟的高等美術教育而努力——在「全國高等美術院校社會實踐課教學研討會」上的發言[J].美術研究,2004(1):4.

|作者單位:北京建築大學|

|微信編輯:舟舟|

GIF

AM 新媒體矩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教育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教育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