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認識「恐懼」

如何認識「恐懼」

月光奏鳴曲

 世界著名音樂系列之三 

Classical Artists 

00:00/06:18

上周末看了一部電影《昆岩池》,這部被稱為「韓國十年最佳」的恐怖片,成功的把我嚇到了;直到第二天腦海中還會浮現電影中的畫面......

阿西吧!推薦你們去看看;

當然,作為一個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青年,我不打算對這部電影做過多介紹,而是打算說說這部電影對我的一點啟發,就是-

「恐懼」到底是什麼?

看到這個問題,大多人都會想到:「不就是害怕么,那有什麼好說的!」是啊,如果你要是只認為那是簡單的情緒反應,那你真是小看了自己的大腦。

接下來,我會用自己學習到的一點知識,儘可能去分析一下「恐懼」的前世今生--

目錄

1,#恐懼到底是什麼/有哪些種類?#

2,#人類的恐懼從何而來?#

3,#理性面對恐懼感的幾條建議#

#恐懼到底是什麼#

通俗來講是:一種認識/知識/情感上/經驗上的認知。

認知科學上對恐懼的功能性定義是:「恐懼是由情景關聯的刺激與相應行為產生的中間變數。」

不明白的,看下圖:

#圖:為一個從發現威脅/恐懼到大腦的信息加工,再到最後產生應激反應的簡易圖例#

這裡說一下,上圖涉及到一個「認知」恐懼與「反射」恐懼的雙系統模型,那這兩個有什麼區別呢?

認知環路又被稱為「主觀恐懼」,簡單來說就是恐懼感來源於你自己對於未知事物的想像(早上起床發現遲到,考試前夜發現什麼都不會等);亦或是你知道這個會讓你產生緊張情緒(看恐怖片),但決不會對你的生存構成威脅;

以後者為例:

假如你在看恐怖片,你看到某個恐怖畫面會緊張手心冒汗,瞳孔縮小....為什麼有人很害怕但是還會偷偷去看?因為在害怕和緊張時大腦杏仁核中分泌的化學物質,會在你情緒放鬆之後,轉化成為類似多巴胺的獎勵物質,使你感覺放鬆和舒適,這就是為什麼會有很多人喜歡看恐怖片的深層原因(呵,人類!);

而防禦生存環路是大腦多年演化出一套快捷方式,即遇到威脅要快速做出自救反應,舉例如下:

你打開家門看到有一隻老虎正在盯著你流著哈喇子,你一定不會想到這隻老虎好可愛,畢竟從原始人開始,老虎就被人類認為是威脅,所以最最合理的情況是你判斷情況後,採取快速逃離或其他措施,讓自己免受傷害;

以上兩種感受構成了人類恐懼的主要模式,同時它也是一些常見的負面情緒如:緊張/焦慮/煩躁/習得性無助等等情緒的來源;

#對於恐懼的分析多見於神經科學的研究,有興趣的自己去google#

#人類的恐懼從何而來#

知道了這兩種不同程度的恐懼之後,我們再來探究一下,為什麼我們會產生恐懼感?

(圖為杏仁核)

人類的情緒,特別是高級複雜的情緒,有許多僅僅是一種心理性/社會性的構造,意即,這些情緒是在社會/文化環境的影響下衍生而出的。然而恐懼不同。 與恐懼密切相關的腦區: amygdala(杏仁核), PAG(Periaqueductal Grey中腦導水管周圍的灰質)等,都位於新皮層之下,屬於早期發展出來腦結構之一,恐懼因此是一種「上古情緒」。

為什麼會如此?因為恐懼是為了生存.,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的先祖遇到一頭大野豬,不趕快跑路(fear-avoidance)或者揮舞棒槌將其錘死(fear/aggression - approach)的話,他就像破抹布一樣為野豬的進化鋪路了。事實上,包括恐懼,噁心(disgust),侵略性(aggression)在內的幾種基本情緒,都是原初survival circuit (生存迴路)的一部分。

#模擬一次恐懼反應#

結合上圖,我模擬一下當一個人面對一個可能的威脅時,大腦內部的反應(圖中數字不代表先後順序)

當位於大腦外部的1(感覺皮層)發現一個威脅接近時,它會將收集到的信息傳導至2(丘腦)處進行處理,信息經過2識別後會傳到5(海馬狀突起)註:(海馬體負責儲存人類所有的過往記憶),信息在5中進行與過往經驗的對比,決定是否為威脅。如果是威脅的話,就將信息傳到4(杏仁核),由杏仁核產生威脅預警,預警信息接著會傳到3(下丘腦),下丘腦會決定分泌腎上腺素,以及讓內部器官做好準備,最後再將信息反饋回1(感覺皮層),做出(逃跑)應激行動。

可以看出,上面說到的所有反應過程,都像計算機里的「input/output」,相較計算機,人腦完成從信息輸入到加工再到輸入的一系列動作,前後不到一秒的時間;這樣是因為在漫長進化史里,人類已經將很多行為「打包」成為了快捷方式,以適應在特定情境下最快的做出反映,這樣能有效減少大腦的能量消耗,以及更快做出決策;所以,從理論上來說,「膽小」才是人類的本性。

對於大腦行為模式的分析多見於進化心理學的研究,同樣有興趣的自己去google#

#關於面對恐懼感的幾條建議#

說到最後,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徹底拋開恐懼對我們的影響呢?

不好意思,並沒有!

這個紮根於人類大腦深處的思維活動,在千百年來幫助人類趨利避害,一定程度上它塑造了人類的行為,所以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去正確的看待它,面對它,不讓自己被無形中的恐懼所支配。

以下是一些恐懼的法則,並不完善,不過希望可以給予一些想突破恐懼的人參考。

認知產生恐懼,所以改變認知就能改變恐懼。

認知包括但不限於,情感認知,經驗認知,知識認知。 舉例,如果有被狗追或者咬過的,這屬於經驗認知,不斷的告訴自己狗不會咬人是沒有任何的幫助或者不大,最好的方式是多接觸一些寵物狗,撫摸它們親近它們來改變自己的認知。

未知的事物會放大情緒,所以未知會放大恐懼感

減少未知的事物和認知就能在某種程度上減少恐懼。

恐懼會自動化令人逃避,避免接觸和模糊恐懼點。

人們會自動化模糊恐懼,然而模糊恐懼點會導致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未知,進而於第二條法則形成一種循環。 造成因為恐懼所以不敢接觸,不敢接觸逃避進而導致更多的未知和不確定性,造成更多的恐懼感,然後形成一種更加強烈的認知,「這東西是恐怖的」 情感和經歷這種認知。進而形成更大一步的循環,循環一旦形成而沒有被中途中斷的話,恐懼會無形放大。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幫你識別出類似的負面情緒,進而更加理性的面對它們。

最後,希望你能有面對恐懼的決心和勇氣,找到支持自己探索未知的驅動力!共勉

「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

參考文獻

[1] LeDoux, J. [ LeDoux,J.] E., & Pine, D. [ E.,&Pine,D.] S. [ S.] (2016). Using neuroscience to help understand fear and anxiety: a two-system framework.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73(11), 1083-1093. [ (2016)。]

人類的恐懼從何而來?

作者:漆松

來源:知乎

是什麼讓我們產生恐懼?恐懼的本質是什麼?

作者:紳特理斯林

來源:知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aelus日記 的精彩文章:

TAG:Caelus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