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研究表明,海洋生物可以聽到人類跳水、衝浪以及游泳時發出的聲音

研究表明,海洋生物可以聽到人類跳水、衝浪以及游泳時發出的聲音

與人類相比,海洋生物終究還是渺小的。即便它們體大如藍鯨,還是會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嚴重時甚至命都丟了。

我們都知道對於海洋生物來說海洋垃圾是致命的,但你知道嗎,不僅僅是海洋垃圾,還有一種東西叫海洋噪音。

大型船隻,海底勘探,鑽井取油等等人類活動將海洋攪擾的嘈雜不堪,海洋生物跟人類一樣,長期生活在如此嘈雜的環境里也受不了。

最近一項研究表明,海洋生物甚至可以聽到人類衝浪,跳水,游泳時發出的聲音。

西澳大利亞州珀斯科廷大學海洋科學與技術中心的研究員想要了解人類進行這些活動時會產生多達的噪音,於是,他們在海底安裝了水聽器。

結果發現,人們在跳水或是游泳時滑動水面會產生聲波,而這些聲波能在海水中傳播很遠的距離,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們能在很遠的地方就聽到鯨「唱歌」。

可喜的是,在評估這些噪音後,科學家們肯定它們還不會對海洋生物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這些活動還未構成海洋噪音,但是人類的有些活動已經嚴重干擾了海洋生物的生活,如船舶、聲吶、水下作業等形成的聲音。一般我們將人為因素形成的聲音稱為雜訊污染。

水下雜訊的主要參數是頻率和聲強。頻率(單位為赫茲,即Hz)對應音調,頻率越高的聲音感覺越尖銳、刺耳,頻率越低則感覺越低沉、渾厚;

聲強(單位為分貝,dB)描述聲音的大小,聲強越高,感覺越響。通常來說,頻率越低聲強越大,則雜訊傳得越遠,影響範圍越廣。

人耳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在 20Hz~20kHz 之間,狗是在 15Hz~60kHz,而海洋動物基本都是在 10Hz~200kHz,因此,雜訊對海洋動物的影響更為嚴重。

想想人如果長時間生活在噪音環境里就會出現各種疾病,比如聽力下降甚至失聰,那麼對於海洋生物也是同樣的道理。

那麼海洋雜訊到底會對海洋生物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1、雜訊改變生物行為

雜訊會影響海洋生物的生活規律,其實這就像是人類的生物鐘一樣,如果被破壞了就會出現各種問題。

海洋雜訊可能會改變它們的浮游和潛水規律、更改發音的形式(音量和節奏)等,甚至導致它們無法避開障礙物而發生「致命」的碰撞。

我們都知道,鯨和海豚會利用其自身聲音捕食,但是如果受到聲吶雜訊的影響,它們的這種能力會受到影響。甚至一些鯨會因受到雜訊驚嚇而衝出海面,造成危險後果。

雜訊過於強烈的話還會影響哺乳動物之間的溝通交流,例如在合作捕獵時因為交流出現障礙而使得覓食受到影響。

還有的會影響母親與幼崽之間的交流,致使幼崽走失。還會影響交配活動,導致失去潛在配偶,對後代的繁殖產生影響。

如果海洋動物無法忍受某種雜訊的滋擾,它們會集體遷移,離開雜訊區域,改變其活動範圍,由此也打破原有的生態系統平衡。

2、雜訊影響生物聽覺

這個跟人類一樣,長時間暴露於雜訊之下一定會影響聽力,嚴重時導致永久聽力缺失。

科學家根據建造海上風力發電廠時水下打樁機對寬吻海豚的影響研究也表明,距打樁地點 100 米範圍內的寬吻海豚,其聽覺器官會受損傷;50 千米範圍內的寬吻海豚,或行為不正常,或被迫規避。

3、雜訊引起生物器官的病變

人類在進行海洋作業時常常會用到水下爆破,爆炸瞬間產生高溫高壓氣體以及強大的雜訊衝擊波。研究表明,在距離爆破點 20 米內的爆破聲波,對魚卵也有明顯傷害。

爆破會震裂魚的內臟,最終致其死亡。對於同種魚類來說,質量越輕,受雜訊影響會越大。

另外,水下爆破會影響海水渾濁度和懸浮體,產生的濁水團會影響爆破點附近的生態系統,從而威脅海洋生物資源。

看完之後就會明白,人類的很多行為都在威脅著海洋生物的生命,所以相關部門應該引發重視,人們也應檢討自身,還給海洋生物一個安靜乾淨的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echPunk 的精彩文章:

哈佛大學開發出可以感知運動、壓力和溫度的3D列印軟體機器人
火星海洋比預期早3億年形成,誕生於火山爆發

TAG:TechPu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