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是對未來一切人際關係的演練。會損害親子關係的人,一定是父母
在親子關係中,破壞和損害者一定是父母
這個問題中外都如此,它不是一個民族問題
而是一個現代主義的問題。
比如我們說「不要暴力體罰」的時候,到底在說什麼?
「暴力體罰」的原因是不聽話,怎樣叫做「不聽話」?
我們常說「聽話」,是兩方面的含義
1、讓孩子有轉變行為做法的意識 2、讓孩子有轉變做法的行為
i貝兒說
文&編輯|烏鴉烏鴉 · 公眾號|i貝兒 · 圖|網路
我們常常習慣於給孩子「講道理」,這個過程就是轉變孩子的意識。
可有些時候,講道理沒用。
沒用的原因可以有很多:
1、道理太複雜,孩子根本聽不懂。
2.、道理孩子都懂,可他管不住自己的手。
3.、孩子知道這是錯的,那又怎麼樣?(這個境界就是俗稱「熊孩子」)
家長很多情況下,是在追求這樣的一種效果:讓孩子直接「聽話」
跳過「意識轉變」這個過程,直接達到行為服從,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要聽話」。
有時候,必須追求行為服從,不管孩子是否意識到。
比如說:
小孩就是不能自己跑上馬路;就是不能每天吃糖;就是要上學;就是不能買下商場里所有東西;就算小孩現在不能理解,也必須服從。
怎樣讓孩子聽話呢?
親子關係不需要大破大立,不需要熱淚盈眶、深刻反省
「讓孩子聽話」即是——建立權威。
當你和孩子沒有建立權威時,你不要讓他干這麼複雜的事情,他又不情願,你就要強迫,你看他的眼睛,你就知道他很容易產生對立違抗。
如何建立權威?
01
孩子做錯事情,需要懲罰時必須「鐵面無私,一步到位「
你不能這邊批評著,那邊又哄慫著,這邊說的處罰,那邊又抹糖吃。
如果這樣父母怎麼會在孩子面前有權威呢?
可惜很多家長都一直這樣樂此不疲的教育著孩子,效果可想而知!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很顯然是你在破壞親子關係!!
02
懲罰與獎勵並用,且有明晰的界線。
分明到如同自然規律,好的行為必然獲得獎賞,不好的行為必須接受懲罰
言出必行,一諾千金。
這麼簡單啊,有誰做不到呢?
——誰都做不到。
如果孩子行為是錯誤的,家長立刻糾正,並且明確自己的態度,刻不容緩。
很多家長在碰到這種問題時,邊批評,邊誇獎:「調皮搗蛋可是好聰明----」。
試想這樣的方式,如何建立家長的權威,如何讓孩子明確知道對錯?
很顯然這樣的教育是失敗的,這樣的親子關係破壞者也是家長。
如果孩子行為是對的,家長一定把孩子抱起來誇獎。
也沒有必要說:「你不說,我也知道。」之類的話。
如果家長讓孩子做一件事,磨蹭到天荒地老也要做完,手把手一步一步也要做完,邊做邊哭也要做完。因為你已經說了。
家長不要隨便承諾,如果承諾了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就算做不到,盡自己最大努力做到最接近。因為已經說了。
如果家長問了一個問題,就要接受所有可能的答案。
誰讓你問的?你想吃涮肉,就說:「我們去吃涮肉。」
你非要問:「我們吃涮肉還是燒烤呢?」孩子回答燒烤,
你又說不行,你還有什麼權威?
03
最最重要的,也是家長很難做到的,堅持既定原則。
不行就是不行,沒有任何理由
比如說:你給孩子說這個不能買,不能買,就是不能買。
你可以看孩子哭,你可以給他擦眼淚,你可以和他一起哭,就是不能買。
一諾千金。這是意志力的對抗。
很多家長,特別是很多老人覺得,孩子不能哭。
如果孩子哭了,一定要馬上哄好,
轉移注意力、唱歌跳舞、吃好東西……
為什麼要這樣?孩子是可以哭的,
最壞能怎麼樣?哭兩個小時。
10歲以下的孩子,沒有精力哭超過兩小時。
除非他斷斷續續哭,為什麼斷斷續續哭?
因為你一直哄。
不要哄。
哄什麼哄,誰哄你?
誰都不要哄誰,有時候必須傷心,
傷心了就要哭,哭是沒有用的,只能一直哭下去。
所有人遲早要學會這個道理,越早越好。
哭沒用,那怎麼辦?
這個時候可以講道理了。
因為這個時候孩子會接受你的道理,
孩子也需要一個自己被拒絕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受傷的小心靈。
但是千萬千萬記住五:講道理,不是讓你和孩子談條件。
如果你的道理變成了和孩子的談判,那麼對不起,你建立的權威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道理是不能討價還價的,否則你講的就不是道理,而是條件。
很多父母做不到這點,親手破壞自己和孩子的親子關係。
商鞅立木為信,講的是權威的建立和維護。
家長必須明白,孩子究竟需要的是什麼?
很多家長誤解了孩子的需要,導致親子關係中嚴重的錯位。
這就要說到,小孩要的到底是什麼?
孩子和小動物有時特別的像,他們時刻擔心自己會被遺忘。
分離焦慮是幼兒本質的焦慮,是孩子一切需求的核心價值。
孩子(十歲以下)撒嬌任性也好,刻苦用功也好,
公共場合大喊大叫也好,物慾難填什麼都要也好,
說髒話也好,打父母也好……
都是為了引起父母關注,並一再確認還在被關注。
對孩子來說,最快樂的事,是大人陪他做他想做的事,
幫助他在這個工作中打怪晉級。
而對孩子來說,最不幸的事,是大人轉過頭去,拿出手機開始刷網頁。
所以,去遊樂園本身並不是獎賞,被父母責罵也不一定是懲罰。
去遊樂園、吃好東西的同時,可能沒有被父母關注。
一直被父母忽視的孩子,
被責罵的時候反而會收穫父母全部注意力,讓他們覺得很好玩。
真的不是錢能買來的,只是想被你真心實意地喜歡。
我不能說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
但孩子對父母的愛都是無私的。
會損害親子關係的人,一定是父母。
世界上只有錯的父母。
有人一定不相信,
孩子鬧的時候,你不理他就不鬧了?
是的,就是這麼神奇。
你把孩子帶到安全的地方,
比如一個小角落,讓他鬧。
你說一遍正確的行為:「不要哭了,我們回家。」
然後背過身去,不看,不說話。十分鐘就結束。
如果誘惑很大,比如是吃冰激凌,鬧的時間長一點。
然後下一次經過這裡,還會鬧。
然後再下一次,就不鬧了。
這一關結束,孩子變成熟了一點。
玩不夠不想回家,什麼也不說,抱回家,哭。
第二次,抱回家,哭。
第三次,抱回家,哼哼唧唧。
第四次,哼哼唧唧地跟著回家。
不願意自己睡,放在小床上,關燈關門,哭。
你過2分鐘過去哄哄,再過4分鐘過去哄哄,再過8分鐘……
一直哭了1小時。
第二天,關燈關門,哭。你過2分鐘過去哄哄,
再過4分鐘過去哄哄,再過8分鐘……哭了40分鐘。
第三天,關燈關門,不哭了。
作為一個孩子,沒有任何方法可以避免獨立、堅強、忍耐。
所有他需要學會獨立、堅強、忍耐,被家長教育,或者被社會教育。
成長,就是不斷地了解到邊界在哪裡,過了哪個邊界就只有無助。
「哭沒有用」、「想要的東西十之八九不能得到」、「大道理要聽」、
「爸爸媽媽很愛我」……
這些道理,必須在10歲,甚至6歲以前建立。
10歲以後,進入青春期,父母已經不能教給孩子任何東西。
親子關係,是對未來一切人際關係的演練。
END
延展閱讀
關注 「i貝兒」
TAG:i貝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