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自我診斷小病變大病 提醒:有病儘早去醫院
「以前,我身體不舒服了,就上網查詢自己診斷,買點葯吃就好了,這次鼻子裡面長個疙瘩,網上說可能是上火引起的,我就去藥店買了點葯,沒想到病沒治好,還大發了。」5月2日,家住讓胡路區的畢阿姨鼻子疼得實在受不了了,到市第四醫院一檢查,是鼻前庭囊腫。
醫生表示,上網自己「看病」,只能作為輔助手段,不建議使用。
小炎症引發手術治療
畢阿姨說,她自從學會上網後,就喜歡在網上查詢病情,有些病情通過搜索買葯,還挺好使的,沒想到這次大意了。
畢阿姨表示,因為沒及時看醫生,口腔也大面積潰爛,後來臉也腫了,只好去醫院檢查,經醫生診斷,是鼻前庭囊腫,需要做手術。
由於炎症的原因,有高血壓病史的畢阿姨,血壓高壓上升到193毫米汞柱,低壓達到90毫米汞柱,把畢阿姨的家人嚇夠嗆,最終在醫生的治療下,畢阿姨的病情逐漸好轉。
「以後真不能自己上網看病了,這也是一次教訓。」畢阿姨說。
畢阿姨的主治醫生表示,每個人體質不同,相同的病有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反應癥狀,只根據上網查詢的結果簡單地下結論,一般的小病還行,嚴重的病就很冒險。應該儘早去醫院。
老人亂用藥現象突出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老年人除了相信網路治療方法外,還喜歡私自停葯,用自己買的保健品。
市第四醫院心內科副主任王國濤說,每天接診的老年患者中,有30%的老年人,都是因亂服藥而出現的不良反應。
王國濤醫生說,他曾接診過一位老年患者,除了醫生給開的葯外,老人自己還購買了很多藥物,有治糖尿病的,有降血壓、血脂的,有穩定心律的,有軟化血管的,還有各類保健品。
這些藥物服用了沒多久,老人就感到頭昏腦漲,走路不穩的現象,醫生檢查後發現,病患是藥物的聯合作用引起的。
「看著這些老年人自作主張,私自改葯、換藥,我們也很無奈,並不是葯吃多了病就會好。」王國濤醫生說。
多人有「自我診斷」經歷
採訪中,很多人表示自己曾有過上網「看病」經歷。家住讓胡路陽光佳苑的孫女士認為,自己上網看病方便快捷,而上醫院挂號、排隊,很耽誤時間。
「上網自己看完病後,最起碼對什麼病、應該怎麼用藥都有了一些了解,醫生做的診斷也容易理解。」孫女士說,自己上網查詢後心裡有底,如果醫生開了很貴的葯,就可以根據自己的了解,購買相同療效而價格實惠的葯。
家住讓胡路麗水華城的孫女士說,生病還得去醫院,以前自己生病了,上網一查,感覺自己和得絕症的人狀態很相似,結果去醫院一查,根本沒啥事,把自己嚇夠嗆不說,還影響了心情。
醫生指導用藥是關鍵
據王國濤醫生介紹,有不少患心腦血管病的老人,降血脂、降血壓葯一直在吃,可效果不太明顯,經詢問發現,他們服藥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想起來就吃,感覺不適才吃,稍微好轉就停葯,使治療斷斷續續,造成病情反覆,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王國濤醫生提醒老年人,雖然老年人有多種慢性病,但同時用藥,不宜超過5種。治病要分清輕重緩急,為避免同時使用多種藥物,突發急症時,應當確定優先治療的原則。
例如患有感冒發燒或急性胃腸炎時,應優先治療這些急症,暫停使用降血脂或軟化血管、骨關節炎等藥物。
他建議,老年人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這是保證安全用藥的關鍵。
對需要長期服藥的老年人,應定期監測肝功能、腎功能、電解質、酸鹼平衡狀態,及時調整用藥劑量和給葯時間,以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TAG:很厲害的董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