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為什麼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孩子為什麼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寶貝

 寶貝

莫文蔚 

00:00/03:58


  隨著孩子不斷成長,父母的煩惱也不斷增加。家有熊孩,何去何從?父母的作為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這是我們身為父母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作為父母倍受煎熬的問題。每個家庭孩子的出生,無疑給家庭帶來了無數的歡樂,但是在歡樂之後又是無盡的煩惱。問題到底出現在哪裡呢?在親子關係上身為父母的並不輕鬆,甚至一直緊張著,反覆著。總是期待著能夠改善,但一次一次似乎總讓人失望。長此以往,只會給孩子、給家庭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所以今天寫這篇文章,期望看到的讀者能引以為戒,在孩子的習慣、個性養成之前,好好的培養你的孩子,否則,父母是有責任的,事以自此,更多的是要正視問題,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切實解決問題,改善你與孩子之間的緊張關係。

一、孩子習慣的養成:

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一定是有劣根性的,大人小孩都一樣。既然父母有劣根性,那就要允許孩子的劣根性存在。對孩子玩手機的問題——放假了,你可以玩手機很長時間,憑什麼他不可以?你可以說,我有自控力,他會說,對不起,我不是大人我無法自控,但我要和你一樣玩。這在邏輯上有錯嗎?沒有!你可以廢寢忘食地玩手機玩遊戲,憑什麼他不可以?理由同樣。你可以讓自己「放飛」,憑什麼他不可以?你躺沙發上玩手機,你讓他寫作業,他會想,公理何在?公平又何在?


  孩子為什麼不學好?父母在工作上、家務上很敬業很勤快,為什麼小孩看不到或學不到?一方面,那是你的事,不是他的事;同時,因為人要變得勤快,是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的,而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是不舒服的,所以他不願意學;但懶惰很容易學,因為這壓根就不需要付出,只需要眼睛睜開就可以了,不用做任何事情。所以,你不優秀,憑什麼讓小孩變得優秀?他憑什麼服你?你不優秀,他的榜樣從哪來?子學父、女學母,你想留給他的是什麼?你想讓他學你的什麼?這是很值得反思的。孩子不願意及時做事情,父母又做到多少?比如飯後洗碗的事,如果父母不及時去,而是二三個小時後才去!小孩看在眼裡,父母可以這樣,那我做為孩子也要學父母的樣子,所以我的作業也不想第一時間去做,也可以幾小時後再做。這在邏輯上有錯嗎?沒有。


  二、孩子個性的培養:

很多女孩子的個性溫和,再觀察她的父母,往往也是溫和的,特別是母女間的個性相似性。倔強、脾氣、青春期……這些叛逆而富於個性的辭彙,猶如彈簧一樣,硬碰硬只會越壓越彈,收服它唯有以柔克剛。當然,也可以完全打壓,讓她變成怯懦膽小的人,那好,那就等著看她的悲劇的性格和人生吧!為什麼不願意讓自己先軟下來,直接說:「寶貝過來吃飯吧,或者,寶貝把手機拿出來好嗎?」而不是說,「又在玩手機了,它是你的命?為什麼不聽?等等,巴拉巴拉……」實際情況是,經常我們對孩子的行為是有誤讀的,也許孩子只是在給手機充電並沒有在「玩」。而我們的思維往往是先入為主、預設在前,而不是先想想我在說這事的時候應該怎麼說,孩子才會服才會聽才不會反感。我想對於兒子我就存在這樣的情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怎麼「催眠」他,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家庭之間是封閉而缺乏交流的,向誰學習?如果父母是暴力的,孩子必定是暴力的,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攻擊者認同」——「你小時候父母怎麼對你,你長大後,就用同同樣的方式對父母。你長大後,就用同樣的方式去對待你的親密的人。你成了和他們一樣的人。」他的言行模式是從父母身上習得的。如果現在他養成了某些不良習慣,只能從父母身尋求問題的答案。如果現在他表現恭順但內心壓抑了叛逆和痛苦,遲早有一天他會變本加厲地還給你!因為,暴力的、不良脾氣的種子早就種下了!嚴厲地責罵、不節制的衝動,甚至體罰,是拿情緒的怒火燒毀孩子的自尊,是在他稚嫩的心田中灌輸仇恨。把孩子和其他人去比較,是在反覆地摧折他的自信。將一個沒有自信、自尊的「忍者」推向社會,他會收穫怎樣的未來?


  三、焦慮傷害了誰:

現實中,往往是,上班時,一到七點半,父母就會顯得極度焦慮;晚上,一到十二點,也同樣顯得極度焦慮,對小孩各種催促、猴急甚至怒吼。那麼,要讓這種焦慮減輕,為什麼不早點準備?晚上為什麼不早點洗漱,為睡覺做準備?非得要最後一個洗澡?比如有的媽媽說是為了洗全家的衣服,似乎很冠冕堂皇,但這不是根本的理由!這習慣為什麼不可以改?孩子說,你那麼晚睡覺,我為什麼不可以?有的家裡孩子早睡習慣很好,那是長期形成的,有個人(老人或父母)專門早早地帶孩子睡了!如果提前做好這些準備,焦慮就減輕了,焦慮就合理化了,帶給孩子的壓力就小很多了。


近期看了一個國外的個案,母女關係緊張得以致於雙方都想要自殺自毀!母親強迫女兒、女兒反感母親,母女間各種不信任、強迫、壓制等,讓雙方兩敗俱傷。難道這就是我們養育孩子的目標?解決辦法是什麼,只有一方先放棄你的強迫思維,平靜下來,溫和下來!否則矛盾永遠存在,不可能和諧相處。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孩子在幼小時沉澱下來的。所以,想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先解決父母的問題吧,這話永遠都是對的。如果說,以後會發生什麼,那必定是在為你過去的行為買單,是在為你的過去買單。如果你的孩子出問題,那是為你們家庭發生的過去買單。你過去的自己的行為習慣提前支付了不好的東西,以後就會加倍地償還!


  四、屢教不改的真相

為什麼孩子一次次地改不了?本身孩子的自律是較差一些;再是,自己都改不了,人家怎麼改?媽媽可以那樣,我為什麼不可以?答應以後不再生氣,那父母做到了嗎?沒做到。那什麼人家就一定要選擇改進?很多父母看了無數的心靈雞湯,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只是當時有點觸動而已,根本沒有行動上的改變?那有什麼用?所以關鍵在行動。孩子看什麼,看父母,看父母的什麼,看父母的言行!


  五、傷害讓他終將遠離

孩子在成長中,與父母的關係和內心的距離,決定了以後和父母生活的距離。孩子掉了一粒飯在身上,父親可能會這樣處理:用筷子指指掉了的飯粒,用眼神告訴他發生了什麼。孩子一般會把飯撿起來吃了,處理一下。母親呢,就會說「怎麼這麼不小心,不知道臟嗎,你不知道衣服難洗嗎?一大堆話……」孩子一聽耳朵立馬起繭,關起耳朵,更不想處理那掉了的飯粒!這就是兩種處理方式的差別和效果。是不是有語言傷害的問題,一看即明白!無數的事例說明,對孩子的嘮叨、多話,只會給孩子帶來不爽不舒服,你與他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在現實案例中,孩子一個個關起房門自己玩,將父母拒之門外,即使屢次談判也沒用。為什麼?因為他想要自己的空間,不想聽父母的嘮叨,不想要那些語言的傷害。他在內心裡告訴我們:我不要你們來侵犯我,我難受!成年後,他將不願意和父母呆在一起,只想要自己的空間,而且這種信念非常強烈。因此,到時,有意無意地,他能走多遠就會走多遠,女孩能嫁多遠就嫁多遠!因為叛逆的種子早就生根發芽,以後再撥,怎麼撥也撥不掉。只好在你的痛苦、他的痛苦、大家的痛苦中渡過餘生吧。


  作者:楊玉珍(上圖),生於1960年3月,畢業於山西大學漢語言本科,當兵時在28軍84師宣傳隊,後到84師醫院工作,從部隊回地方後從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

(景色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馨雨姐姐的故事 的精彩文章:

TAG:馨雨姐姐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