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文臣,卻以武揚名,救國於危難,卻因二帝之爭而被冤殺!
原標題:他本是文臣,卻以武揚名,救國於危難,卻因二帝之爭而被冤殺!
他本是文臣,卻以武揚名。終其一生只指揮了一場戰役,卻憑這場戰役,躋身千古名將行列。也是因為他,歷史上鐵骨錚錚的大明王朝躲過了它的第一次滅頂之災。 他就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于謙。可是,這位可歌可泣的忠臣,最後卻落得個被冤死的下場,讓人蹉嘆不已!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正統元年(1436年),明宣宗駕崩後,剛滿九歲的皇長子朱祁鎮即位,史稱明英宗。英宗年少貪玩,寵信宦官王振。張太后病逝,元老三楊或死或貶,王振更加擅作威福,無所忌憚,竟盜走明太祖朱元璋所立禁內臣干預朝政所立之鐵碑。從此,大權獨攬,廣植私黨,使其侄王山為錦衣衛指揮,王林為錦衣衛僉事,其黨羽個個陞官進祿,飛黃騰達。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六月,明朝的瓦剌太師也先率軍分四路大軍大舉南下,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不顧群臣勸阻,把年僅兩歲的皇子朱見深立為皇太子,令異母皇弟朱祁鈺留守,親率大軍出征。軍政事務皆由王振專斷,行軍路線屢變,士兵疲憊不堪。兵部尚書鄺埜一再要求入居庸關,以保安全,但王振不準。後勤不續退至土木堡時王振下令移營,饑渴難忍的軍士一哄而起,人馬失序,瓦剌軍趁機進攻。 明軍倉促應戰,所以兵敗,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等66名大臣戰死,明英宗也被也先所俘。
英宗於土木堡被俘,京師震驚,群臣失措。大臣擔憂國家沒有君主,太子年幼, 敵寇將至,請皇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皇帝,郕王再三推辭。于謙大聲說:「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郕王朱祁鈺於是即帝位為明代宗。
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的士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明代宗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
隨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于謙分派將領帶兵出城,在京城九門外擺出陣勢,親自率領一支人馬駐守在德勝門外。不久,歷史上有名的北京保衛戰打響,也先戰敗被迫退兵。也先敗退出長城之後,覺得繼續扣留英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於是把他放了回來。明代宗把這位「太上皇」安置在南宮「頤養天年」。
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突然身染重病,卧床不起,而太子這時已經早逝,皇位繼承權發生了問題。武清侯石亨、御史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野心家勾結了起來,在正月十六日凌晨發動政變。石亨帶領親軍一千餘人,借加強防守之名,混入皇城(紫禁城外,地安門、安天門以里的城區),推倒南宮的宮牆,擁著英宗登上御輦到東華門外。守門禁軍見是太上皇,不敢阻攔,石亨揮軍直入東華門,扶英宗入奉天殿。
這時天已啟明,群臣進宮早朝,見英宗已端坐在寶座上,均大吃一驚。英宗安撫群臣說:「景泰帝病重,大家迎我複位,你們各安其事,各安其位吧。」 早朝的鐘鼓聲驚動了病榻上的明代宗,他得知英宗復辟的消息後已無計可施了。英宗廢明代宗為郕王,又過了一個多月,明代宗病故,享年三十歲
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復辟功臣,緊接著又捏造了于謙「意欲迎立外藩」的「謀逆罪」,將于謙逮捕入獄。天順元年(1457年)正月二十二日,于謙被押往刑場,北京百姓聞之,夾道痛哭,行刑之時,巧逢陰雲蔽天,可謂天怒人怨。 抄查于謙私宅時,什麼值錢的東西和謀逆的罪證也沒有查出來,于謙的住室僅遮風雨,四壁蕭然,除了書籍之外,家無餘資。錦衣衛的士兵見之,不禁潸然淚下。
史載于謙性剛直,遇事有不如意,輒拊膺嘆曰:「此一腔熱血,意灑何地!」及其籍沒(即抄他家的時候),家無餘資,唯正屋奉帝(代宗朱祁鈺)所賜蟒袍、劍器。謙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有指揮朵兒者,本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謙死所(把酒祭之矣),慟哭。吉祥怒,鞭之。明日復酹奠如故。皇太后初不知謙死,比聞,嗟悼累日,英宗亦悔之。
※細數三國名字最好聽的五員大將,他憑名字圈粉無數,成千古男神
※他被譽為明朝的蕭何,為開國第一文臣,卻為何在晚年被以「莫須有」的罪名賜死?
TAG:世界五千年歷史 |